①中实验 | ②中现象 | |
A | 加热1-溴丁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的混合物 | 酸性 |
B | 加热 |
|
C | 加热乙酸、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 | 饱和 |
D | 将铁粉、碳粉和NaCl溶液的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 | 导管中倒吸一段水柱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注:Bn是苯甲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容器编号 |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mol | 平衡物质的量/mol | |
Ⅰ | 0.2 | 0.2 | 0.1 | |
Ⅱ | 0.2 | 0.2 | 0.1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向2mL 0.1mol/L 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Cu粉,充分反应后,溶液变蓝。2天后,溶液变为浅蓝色,有白色不溶物生成。
②取①中浅蓝色的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出现白色浑浊。振荡后白色浑浊物增多,红色褪去。经检验,白色不溶物是CuSCN。
③向2mL 0.1mol/LCuSO4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未观察到白色浑浊。放置24小时后,出现白色不溶物。
已知:CuCl和CuSCN均为白色不溶固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晶体 | 装载分子 | 晶胞中Zn2+个数 | 晶胞体积/cm3 |
M1 | 顺式偶氮苯 | x | |
M2 | 反式偶氮苯 | 4 |
资料:ⅰ.
ⅱ.M1和M2相互转化时,Zn2+的配体和配体数均不变
①N2的电子式是。
②偶氮苯()中N的杂化轨道类型是。偶氮苯存在顺反异构的原因是分子中两个氮原子间存在(填“σ键”或“π键”)。
③x=。
④晶胞密度小则晶体内部的空隙大。能让“会呼吸”的晶体吸收N2的条件是光照射。
反应 | 平衡常数(25℃) | 活化能/(kJ/mol) |
反应a: | 24.6 | |
反应b: | 3.17 | |
反应c: | 58.17 |
①已知:
, 则
。
②其他条件不变时,高于150℃,在相同时间内和NO的转化率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原因是。
③其他条件不变,和NO初始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经检测装置1分析,在相同时间内,
和NO的转化率随
的浓度的变化如图。结合数据分析NO的转化率高于
的原因。
①溶液显碱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②的浓度很低时,
的脱除率超过97%,原因是。
③在吸收器中,与
反应生成
和
的离子方程式是。
④在吸收器中,随着吸收过程的进行,部分被转化为
, 反应中
和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J→K的反应过程需要控制不过量
b.G与溶液作用显紫色
c.普卡必利中含有酰胺基和氨基,能与盐酸反应
①用溶液、
溶液分步浸取磷灰石生成HF、
和
, 主要反应是
和。
②增大酸浸反应速率的措施有(只写1条)。
③其他条件不变时,若仅用溶液酸浸,浸取的速率低于用
、
分步浸取法,原因是。
将、
、
混合并调节溶液的pH制备
。
①酸性条件下,生成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含磷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
pH=1时,溶液中的 , 则
。再加入
晶体、
溶液使溶液中的
, 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通过计算说明此时能否产生
沉淀。
③的纯度及颗粒大小会影响其性能,沉淀速率过快容易团聚。
ⅰ.研究表明,沉淀时可加入含的溶液,
的作用是。
ⅱ.其他条件不变时,工业上选择pH=2而不是更高的pH制备 , 可能的原因是(答出2点)。
资料:不溶于
盐酸,
和
在
盐酸中均发生沉淀的转化
实验Ⅰ 将10mL
溶液与0.01g S粉混合,水浴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a(pH≈1),沉淀除S、洗涤后得到黑色固体b。
①根据S具有性,推测b中可能含有、Ag、
或
。
②检验黑色固体b的成分
实验Ⅱ 具体操作如图所示
ⅰ.取少量滤液c,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滴加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判断黑色固体b中不含。
ⅱ.用滤液c继续实验证明了黑色固体b中不含 , 可选择的试剂是(填序号)。
a.酸性溶液 b.
和
的混合溶液 c.溴水
ⅲ.进一步实验证实了黑色固体b中不含Ag。根据沉淀e含有Ag、气体含有 , 写出同时生成Ag和
的离子方程式:。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分析溶液a中可能存在或
, 依据是。
实验Ⅲ 具体操作如图所示
①说明溶液a中不含的实验证据是。
②加入足量稀盐酸的作用是。
①向注射器中加入的物质是。
②改用溶液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