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I:CH3CH2OH(g)+3H2O(g)=2CO2(g)+6H2(g) △H1=+173.5kJ·mol-1
反应II:CO(g)+H2O(g)=CO2(g)+H2(g) △H2=-41.2kJ·mol-1
则1molCH3CH2OH(g)与H2O(g)作用生成CO(g)和H2(g)反应的△H为( )
实验目的 | 方案设计 | 现象和结论 | |
A | 探究NO2生成N2O4反应的吸放热 | 将充有NO2的密闭烧瓶放入热水中 | 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NO2生成N2O4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
B | 比较CH3COOH和HF的酸性强弱 | 相同条件下,分别用pH试纸测定0.1mol·L-1CH3COONa溶液、1.0mol·L-1NaF溶液的pH | NaF溶液的pH>CH3COONa溶液的pH,证明CH3COOH的酸性比HF的酸性强 |
C | 比较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镁Ksp的大小 | 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MgCl2、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 先出现蓝色沉淀,Ksp[Mg(OH)2]>Ksp[Cu(OH)2] |
D | 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 | 装有镀锌铁皮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 产生气泡的速率突然减小,证明镀锌层完全反应 |
①若将一定量的CO2和H2投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合成甲醇,实验测得不同温度及压强下,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在p2及512K时,图中N点处平衡向(填“正向”或“逆向”)移动;
②若将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CO2和H2充入体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不同压强下CO2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a.A、B两条曲线的压强分别为、
, 则
(填“>”“<”或“=”);
b.若A曲线条件下,起始充入CO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3mol,且a点时的K=300(L2/mol2),则a点对应CO2转化率为。
第一步:[M]+H2O(g)=[M]O+H2(g)
第二步:[M]O+CO(g)=[M]+CO2(g)
①第二步比第一步反应慢,则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比第一步(填“大”或“小”)。反应过程中,中间产物[M]O的能量比产物的能量(填“高”或“低”);
②研究表明,此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 式中)
、
分别表示相应的物质的量分数,Kp为平衡常数,k为反应的速率常数,温度升高时k值增大。在气体组成和催化剂一定的情况下,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温度升高时,该反应的Kp(填“增大”或“减小”)。根据速率方程分析,T>Tm时v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已知:①CS(NH2)2易溶于水;②CS(NH2)2在150℃时生成NH4SCN;③CS(NH2)2易被强氧化剂氧化。
a.羟基能催化氧化生成酮
b.能发生加聚反应
c.分子式为:C11H18O
d.易溶于水
e.Br2与H按物质的量1:1混合,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有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