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2-05-17 浏览次数: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2022高一下·榆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白终身是一个布衣,这说明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封建社会中一个政治斗争的具体体现。

    布衣的原意就是古代的平民。司马迁在《史记》里所强调要写的许多“布衣之侠”,正是那些出于民间的侠客们。《盐铁论》:“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曰布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短褐”也即布衣的意思,它乃是与权贵相对立的一个概念。王维《寓言》因此说:“奈何轩冕贵,不与布衣言。”布衣也就是寒士,属于当时社会的中下层,他们的出身和利益,使他们要向统治阶级要求开放政权,要求从那些豪门世族、皇亲国戚、权贵势力的手中夺到一部分政治地位,这就是实现封建时代中开明政治的条件,也就是那时代的民主成分。统治阶级接受这样的政治要求,也就得到人民的支持,也就有力量,而表现为一个盛世;统治阶级不接受这样的政治要求,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也就没有力量,而表现为一个衰世:这都是历史上的事实。

    应当说,开明政治并不是统治阶级好心的赐予,而是人民斗争的胜利果实,而当时要参与政治,就不得不通过知识分子,所以布衣传统上又是指中下层有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说的。他们的政治资本就是对于权贵阶级保持着对抗性的身份,因而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布衣不但在野时以布衣为骄傲,一旦在朝也还是以布衣为骄傲,这一点也就是封建社会中人民所称誉的骨气和品格,也就是布衣可以与王侯分庭抗礼的凭借。所以岑参诗中说:“来亦一布衣,去亦一布衣!”杜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当然在政治斗争之外,还有军事斗争力量的存在,隋末的农民起义,正是使唐代与隋代的政治面貌区分开来的因素。这军事斗争乃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但却并不经常出现;而当其还并不到改变这制度的时候,其现实的意义也还是为了要求开明政治,在这里,布衣的自豪感也就自然有了根据。

    布衣的斗争因此乃是于农民直接进行的斗争之外,经常地代表着封建社会中主要矛盾集中的表现。这一个矛盾发展得好,封建社会就表现为向前推进;这一个矛盾发展得不好,封建社会就要显得停滞。所谓发展得好,就是矛盾中进步的方面得到抬头,也就是表现为布衣在这个矛盾上走向胜利。唐代正是布衣在又一次农民起义后,继续着建安以来的民主斗争,走上了胜利的道路。当时在经济上是“均田制”的出现,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政治上表现为“贞观之治”的任用诤谏之臣,“终南捷径”之重视草泽布衣。《唐书·卢藏用传》:“司马承桢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山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司马承祯的话,一方面是讽刺那些冒牌的布衣,说他们不过想借此往上爬而已;另一方面也就说明了当时布衣的在野政治地位:若不是布衣声誉日高,牌子响亮,社会上也就不会有谁来冒牌了。当然对于真正的布衣与冒牌的布衣之间是应当批评和判明的。李白所以每提到从政,就多半同时提到准备还山,正是为了表明一个真正布衣的态度,乃是并不恋栈于仕途的。

    (摘编自林庚《唐诗综论·李白的布衣感》)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无论是司马迁,还是杜甫、王维,从他们对于“布衣”一词的理解中,都能看出“布衣”是一个与“权贵”相对立的概念。 B . 封建时代,出身和利益是布衣要向统治阶级要求开放政权的原因,统治阶层如果想达到政治开明,应让寒士们获取部分政治地位。 C .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体现杜甫的骨气和品格。杜甫为布衣而骄傲,并想借此与王侯分庭抗礼。 D . 封建社会中主要矛盾集中的表现,除了有农民直接进行的斗争之外,还有中下层有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的斗争,且后者比前者出现的频率高。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篇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引出后文“布衣”“布衣的斗争”等内容,层层深入,脉络清晰,逻辑严谨。 B . 全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方式,旁征博引,典故信手拈来,行文气势顺畅。 C . 文章在说明李白具有“真正布衣的态度”之前,引用了《唐书·卢藏用传》里的故事,形象生动,富有趣味。 D . 全文围绕“李白的布衣感”展开论证,论证时,作者善于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白终身为布衣,既具体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的政治斗争,也说明了作为寒士是没有办法与权贵互容的。 B . 当政治斗争无法改变制度时,军事斗争就会出现。军事斗争的现实意义就是要推翻统治阶层,取而代之。 C . 一方面任用直言进谏的臣子,另一方面重视社会中下层的布衣寒士,这些因素造就了唐代社会的繁荣。 D . 终南山作为“仕宦之捷径”,暴露出冒牌布衣追求名禄的行为,也从侧面显出布衣在野时的政治影响力。
  • 2. (2022高一下·榆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浩瀚星空再添访客,中国航天再创辉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根据任务实施计划,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升腾的火箭,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镌刻的是一个国家的前行脚步。回顾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实现了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向浩瀚宇宙的每一次进发,振奋的是越来越昂扬的精神和气概,夯实的是越来越厚重的自信和底气。

    此次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可以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逐梦空间站的时代。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有专家形容,此前的星际探索就像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看一看”“住两天”,这次是要在太空的“家”里“住下来”“走一走”。客观来说,困难更大、风险更高、任务更重。在谈到入选飞行乘组的心情时,航天员汤洪波语气坚定:“有压力更有信心。我是第一次执行任务,压力难免会有,因为神秘的太空充满着许多未知,空间站任务也充满风险和挑战。但我坚信,压力就是动力,信心保证成功。”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生动形象的名字,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也是从古至今不变的追求。心怀梦想、奋勇拼搏,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摘自向学笙《为浩瀚太空留下更多中国身影》)

    材料二:

    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出舱活动,又被称作太空行走,是指航天员或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只身进入太空的活动。这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美国曾通过太空行走修复了刚发射上天就出现重大故障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使它“起死回生”;苏俄航天员则多次出舱活动修理“和平号”空间站,使它转危为安;当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更是由航天员通过多次太空行走才完成在轨组装的。

    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属于验证类出舱活动,而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的太空行走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他们要进行首次人和机械臂的协同配合,用机械臂把航天员载到舱外作业点去完成复杂的舱外安装任务,难度比当年翟志刚的首次太空行走大许多。

    太空行走的难点主要在于:一是舱外环境十分恶劣,必须使用复杂而可靠的出舱活动系统来克服空间环境的影响,以保障舱外行走航天员的安全;二是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无法用腿行走,主要是靠手把扶住周围的某些物体来维持行动;三是太空中缺少可辨识的参照物,航天员很容易迷失方向。

    为保障航天员在出舱活动中能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出舱活动时,航天员需配备航天服、舱外机动装置、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固定身体的设备及安全带等装备。其中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它将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开,并向航天员提供大气压力和氧气等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保障。同时,为了解决在太空行走时因缺乏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判断其速度快慢等安全问题,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都会用安全带将自己与航天器连接起来,以防自己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

    本次出舱任务圆满完成,航天员们不仅给14亿国人传输回了太空视角下的地球绝美照片,同时也宣告了我国更为成熟地掌握了太空行走这一核心航天技术。

    (摘编自庞之浩《航天员为啥要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

    【注释】①再生生保,是一种验证中国空间站的技术。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入轨,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交会对接并将3名宇航员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B . 组合体飞行期间,我国航天员将进驻天和舱,通过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C . 星空浩瀚,引人遐思,“嫦娥”“祝融”“北斗”等航天器不断升空,展现着中国式浪漫,体现了我们对宇宙永无止境的探索。 D . 太空行走存在舱外环境恶劣、失重、缺少参照物等多种困难,航天员必须借助航天服、安全带等设备才能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神舟十二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不是孤立的现在时,它镌刻着国家的前行脚步,从神舟一号开始,不断进发,令人振奋。 B . 材料一引用航天员汤洪波的话,证明了神舟十二号航天任务困难大、风险高,体现了他不惧风险、勇于挑战的自信。 C . 材料二第二段列举美国、苏俄曾进行舱外活动修理空间站的事例,论证了太空行走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D . 相比2008年翟志刚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太空行走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难度更大,意义也大得多。
    3. (3)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载着三位航天员顺利着陆,成功返航。你认为这次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3. (2022高一下·榆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三声枪响

    海明威

    营帐里,尼克正在脱衣服,帐篷的帆布上清晰地印着正在篝火前闲谈的父亲和乔治叔叔的身影。尼克觉得非常不安,同时也感到羞耻,他匆匆地脱了衣服,整整齐齐叠放在一边。他感到羞耻,是因为他边脱衣服边想起前一天晚上的事情。这件事情他一整天都没去想。

    事情是这样的:前一天晚上,他父亲和叔叔吃完晚饭拎着手提灯到湖上去打鱼。在出发之前,父亲嘱咐他说:“我们走了之后,如果有紧急情况发生,你可以打三枪,我们听到枪声就会很快赶回来。”尼克从湖边穿过林子回到营地。他听得见黑夜中船上划桨的声音。他父亲在划桨,叔叔低沉的歌声在船尾荡漾。他父亲将船推出去的时候,叔叔已经拿着钓竿坐在那里了。尼克听他们往湖上划去,后来桨声越来越远,最后被茫茫黑夜吞没了。

    尼克穿过林子往回走,他害怕起来。他在黑夜总有点怕森林。他打开营帐的吊门,脱掉衣服,静静地躺在毯子里。外面的篝火烧成一堆炭了。尼克想快点入睡,他闭上眼睛静静地躺着。四下没有一点声音。尼克觉得,他只要听见一只狐狸、一只猫头鹰或者别的动物的叫声,他就会感觉踏实一些。只要知道是什么声音,他似乎就不害怕了。可现在他害怕极了,突然之间,他想到了死。几个星期之前,在家乡教堂里,他们唱过一支圣歌:“银线迟早会断”。在唱的时候,尼克想到,迟早有一天,他也会死的,这是尼克第一次想到死亡。

    那天的夜格外静,他坐在客厅里读《鲁滨逊漂流记》,免得去想银线迟早会断这件事。保姆看见他在读书,出于关心他,说如果他不去睡觉,就要去告诉他父亲。他进去睡了,保姆这才放心地回到自己的卧室。过了一会儿,尼克又来到客厅看书,直到早晨才回去睡觉。

    同那天的感觉一样,尼克昨夜在营帐里也是一样害怕。他只有夜里才有这种感觉。开始并不是害怕,而是一种领悟。可它总是在害怕的边缘徘徊,只要开了头,它马上就变成了害怕。等到真正害怕的时候,他就拿起枪,把枪口伸出帐外,放了三下。枪反冲得厉害。他听见子弹穿过树干、树干割裂的声音。

    听到枪响,尼克的心平静下来了。他躺在暖暖的毯子里等待父亲的归来,可没等他父亲和叔叔在湖那一头灭掉手提灯,他已经睡着了。

    “该死!”乔治叔叔往回划的时候骂道,“你是怎么跟尼克说的,叫我们回去干什么?他也许是害怕了。”

    “啊,是啊。他还小。”他父亲说。

    “让他跟我们到林子里来是个错误的决定。”

    “我知道他特别胆小,”他父亲说,“不过我们在他那个年龄也都胆小。”

    “我真是拿他没办法,”乔治说,“他这么会撒谎。”

    “好了,算了吧,反正鱼够你打的。”

    他们走进帐篷,乔治叔叔打开手电筒照着尼克的眼睛。

    “尼克,发生了什么事?”他父亲问。尼克从床上坐起来。

    “这声音介于狐狸和狼之间,就在帐篷的周围。”尼克说,“有点像狐狸,但更像狼。”“介于……之间”这个词是他从叔叔那里学来的,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他可能听到猫头鹰的尖叫声了。”乔治叔叔说。

    早晨,尼克的父亲发现有两棵大树交错在一起,风刮过时就会互相撞击发出声音。

    “尼克,你听到的是这种声音吗?”父亲问。

    “也许是。”尼克说。他不想去想这件事。

    “林子并不可怕,尼克。没有什么会伤害你。”

    “打雷也不用怕?”尼克问。

    “不用怕,打雷也不用怕。碰到大雷雨,到空地上去或者躲在毛榉树底下是绝对安全的。雷绝对打不到你。”

    “真的吗?”尼克问。

    “我从未听说过雷打死过人。”他父亲说。

    “哈,毛榉树管用,太好了。”尼克高兴地说。

    现在尼克准备脱衣服休息了,他注意到帐篷帆布上两个人的影子,但是他不去看它们。接着他听见拖船的声音,两个人影不见了。他隐约听到父亲在与什么人交谈。

    “穿衣服,尼克。”父亲喊道。

    他快速地穿上衣服。他父亲进来,在露营袋里摸索。

    “尼克,把大衣穿上。”他父亲说。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尼克告别父亲往回走,先还听到桨声,后桨声被黑夜吞没,这就使尼克害怕有了可能。 B . 尼克父亲让尼克“把大衣穿上”,意味着他要带尼克一起去打鱼,免得他再害怕。 C . 保姆看到尼克深更半夜看书就让他去睡觉,但保姆用父亲压尼克给人狗仗人势之嫌。 D . 父亲发现两棵大树交错在一起后与尼克的对话,既表现父亲的关心,又承上启下。
    2. (2) 小说塑造乔治叔叔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
    3. (3) 文中描述了尼克的害怕,那作者是怎样写尼克的“害怕”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2高一下·榆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赵俨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也。太祖始迎献帝都许,俨谓钦曰:“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建安二年,年二十七,遂扶持老弱诣太祖,太祖以俨为朗陵长。县多豪猾,无所畏忌。俨取其尤甚者,收缚案验,皆得死罪。俨既囚之,乃表府解放,自是威恩并著。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俨见通曰:“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通曰:“绍与大将军相持甚急,左右郡县背叛乃尔。若绵绢不调送,观听者必谓我顾望,有所须待也。”俨曰:“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小缓调,当为君释此患。”乃书与荀彧:曰“今阳安郡当送绵绢,道路艰阻,必致寇害。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善为国者,藏之于民。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彧报曰:“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关羽围征南将军曹仁于樊。诸将呵责徐晃促救。俨谓诸将曰:“当今不若遣谍通仁,使知外救。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诸将皆喜,北军亦至,并势大战。羽军南还。仁会诸将议,咸曰:“今因羽危惧,必可追擒也。”俨曰:“今羽已孤进,更宜存之以为权害。若深入追北,权则改虞于彼,将生患于我矣。王必以此为深虑。”仁乃解严。太祖闻羽走,恐诸将追之,果疾敕仁,如俨所策。齐王即位,以俨监雍、凉诸军事,假节 , 转征蜀将军。正始四年,老疾求还。薨,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赵俨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 B . 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 C . 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 D . 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庙号中的“祖”的地位一般比“宗”要高。曹操是魏的第一个皇帝,所以被尊称为太祖。 B . 建安是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 . 关羽,字长生,后改字云长,被称为“美髯公”,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 D . 假节,皇帝将节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臣子可使用到任务完成。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赵俨投奔曹操,受到曹操赏识。二十七岁的赵俨断定曹操能够匡正救助天下,就扶老携幼去投奔曹操,曹操任命他为朗陵县长。 B . 赵俨关心百姓,劝止李通征税。袁绍举兵南侵,和曹操相持不下,为表忠心,李通向老百姓征税,在赵俨的努力下,全部退还百姓。 C . 赵俨治军有方,调和诸将矛盾。驻军将领任性使气,不愿协作共事,他受命一并参加三地的军务,开导劝喻,三位将军最终和睦。 D . 赵俨眼光长远,劝止穷追关羽。他认为关羽已成孤军,更应该留下他作为孙权的心腹之患,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解除了围堵。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

      ②当今不若遣谍通仁,使知外救。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

  • 5. (2022高一下·榆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 , 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释】①本诗为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访问山中僧人后所作。北青萝,山名,诗中指僧人所在。②崦,即崦嵫山,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③初夜,黄昏。④宁,为什么,何必。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颔联写景,景中暗含着僧人和诗人的影子;“落叶人何在”与“空山不见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B . 颈联刻画孤僧的形象,诗人并没有直接描绘其外貌特征,而是仅通过环境描写进行侧面烘托。 C . 尾联议论抒情,写诗人悟出的禅理,世间万物皆在微尘,无需执着于自己的喜爱和憎恶。 D . 全诗先写出访,次写途中所见,再写遇僧,最后以思想收获作结,起承转合,层次分明。
    2. (2) 诗人是如何从这位僧人身上悟得禅理的?请结合前三联简要分析。
  • 6. (2022高一下·榆林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蜀道难》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2. (2) 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
    3. (3) 《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2022高一下·榆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不严格区分原著与续书而泛谈所谓《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行为,造成了《红楼梦》评论的庸俗。周汝昌先生_______,心明眼亮,一针见血指出唯一的门径就是把《红楼梦》的版本研究搞深搞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区分了“两种《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_______,最后才能归结到中华文化本身的特质和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纠缠。当然,后四十回续书在鼓舞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及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封建家族和官场的黑暗方面也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以及审美意度之_______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用天壤之别、南辕北辙这样的字眼形容也并不过分。而周先生从一开始进入《红楼梦》,就抓住“版本”这个红学中的“死结”,锲而不舍、_______,从各个层面、角度来研究、论述、分析、讲说,使这个问题逐步得到彻底清理,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以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这也就是为什么周先生又说红学是中华文化之学,是“新国学”的原因所在。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老马识途    寻根究底    戛戛独造    兀兀穷年 B . 轻车熟路    寻根究底    奋身独步    宵衣旰食 C . 老马识途    蔓引株求    奋身独步    兀兀穷年 D . 轻车熟路    蔓引株求    戛戛独造    宵衣旰食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所以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灵性价值之高远追求 B . 所以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追求高远的灵性价值 C . 但是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追求高远的灵性价值 D . 但是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灵性价值之高远追求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 B . 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 C . 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 D . 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
  • 8. (2022高一下·榆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的崛起,网络直播迎来新一轮爆发期。①           , 使得网络直播这个群体变得日益庞大。据《2020年中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发展报告》统计,目前直播行业的主播账号累计超1.3亿、用户规模6.17亿,甚至不少地方出现专事直播的“直播村”。然而现在的直播间,充斥着奇异的妆容、扭捏作态的表演、无聊低俗的语言……为②            , 获得更多打赏,达到流量变现,有些主播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可让人震惊的是,大批粉丝却正为这些低俗的直播买单,不但③            , 甚至将这些低俗主播捧为明星。当某个劣迹主播被封禁,还有不少粉丝为其鸣不平。

    网络直播本身具备一定的娱乐性,这一点无可厚非,但网络直播不能成为低俗文化的温床,任其野蛮生长。有关人士指出,行业准入的门槛过低,职业化的引导缺乏,导致一些主播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低下,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加之主管部门、直播平台对低俗主播的打击力度不够,已经严重制约了网络直播的有序发展。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2022高一下·榆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女作家铁凝曾说:我写作,我的灵魂在场。“灵魂在场”,耐人寻味!只有灵魂在场,才能触摸大地,才能仰望高山,才能书写生活,才能抒发情感。只有灵魂在场,才能见出喜乐,见出苦悲,见出性灵,见出才情,见出风骨,见出精神。然而,反观我们的作文,多少人已经习惯了戴着面具写作,习惯了说远离甚至违背自己内心的话。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真我风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