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从 16 世纪开始,英国政府大力推动呢绒工业发展,也借此解决了圈地运动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提升了英国本土呢绒工业的水准。到了 17 世纪末,毛纺织业已经遍布英国各地,成为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以毛纺织业为主体的乡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联系,推动了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加强了城市资本对农村的渗透,扩大了城市对乡村经济的辐射能力。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英国已经昂首完成了农业革命。
———摘编自谷延方《17 世纪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
材料二: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大地上,掀起过一场全国性的乡村建设运动。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以“民族自救”为己任,自发深入落后的农村,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对农民进行识字扫盲和科普教育;通过创办乡村医院,以推进乡村卫生运动;通过创办中心茶园,开辟健康娱乐场所来改变民风民俗;通过创办信用合作社,帮助农民发展生产;通过创建农业科学馆,以推广良种,宣传科学种田;通过成立联村自卫团来禁烟禁赌,强化社会治安;通过举办农民娱乐会、联村运动会、农民演讲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校和乡村社会融为一体;他们在乡村建设的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强调应注意中国传统文化,反对生搬硬套外国模式。
———摘编自 《全国乡村建设运动概况》
材料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到 2020 年底,全国 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摘编自 刘艳梅《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材料:在近代中国,太平天国即使最终失败了,但确确实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我们不难设想,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族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 。
———摘编自《中国历史的侧面》
提炼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赞成、反对、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彼得一世(1672—1725)成为沙皇时,政局混乱,教权与王权之争导致国家经济、文化及政治事业均没有起色。东正教会通过依附世俗政权,参与国家大事。同时教会拥有自己的特权,可以随意支配教会财产收入,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独立的审判权等。当彼得一世推行欧化改革时,教会中的反对势力纷纷反对。为了清除改革路上的阻力,彼得一世对俄国东正教会进行了改革:废除牧首制;利用教会加强皇权;削减教会地产;剥夺教会经济自主权;规范神职人员的活动;打击反对改革的教会势力等。彼得一世的教会改革改变了俄国教会的发展方向,使俄国东正教会转变成为沙皇政权统治下的机构。彼得一世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强制教会为国家政权服务,将教会的管理世俗化。彼得一世的教会改革对俄国专制制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摘编自张宇《彼得一世教会改革研究》
材料:钱骥(1917-1983),是我国空间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为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钱骥还是中国地球物理学科的主要创业者之一。曾协助赵九章先生开创地球物理研究,管理研究所的业务,负责实验室及探测仪器。为提高中国气象观测质量,钱骥提出研究制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气象仪器,这是气象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钱骥在开展地震研究工作方面,早期曾对地磁、地震波进行研究。推动中国地震观测仪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1956年他曾提出规划总目标、规划重点,地磁台、地震台、电离层台、宇宙线台要发展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观测网,建立专业研究所促进发展,加速地球物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