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大方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22-04-28 浏览次数:6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南至余杭,它们分别是今天的(    )
    A . 北京、上海 B . 北京、杭州 C . 天津、扬州 D . 洛阳、杭州
  • 2.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 . 改国号为周 B . 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 .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 . 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 3.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职官制度,下列诗词与科举制有关的是(    )
    A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D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4.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开皇之治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5.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不仅是文学的结晶,也是我们研究唐史的重要资料,下列诗人的作品中最能反映安史之乱的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李商隐
  • 6. 女子离婚或丧夫后再嫁,是唐代的普遍风气,不受社会舆论谴责。官僚贵族的女儿改嫁的也很多,庶民的妻子,夫死后亦可改嫁。据《新唐书•公主传》,唐代公主再嫁的达二十三人:计有高祖女四,太宗女六,中宗女二,睿宗女二,元宗女八,肃宗女一。其中三次嫁人的有四人。这表明唐代(    )
    A . 文学艺术发达 B . 民族交往频繁 C . 经济繁荣 D . 社会风气开放
  • 7. 长安城的繁荣是唐朝繁荣的缩影。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以上唐诗体现了唐朝(    )
    A . 农业发达,海陆畅通 B .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C . 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D . 城市整齐,商业繁荣
  • 8. 以下关于“安史之乱”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 B . “安史之乱”的主要领导人是安禄山和史思明 C . 安史叛军攻入长安,建立了政权 D .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 9. 下列唐朝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③安史之乱    ④黄巢起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④③②①
  • 10.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是(    )
    A . 设通判一职 B .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 . 创立科举制 D . 削弱相权
  • 11. 实施“保甲法”,保丁“平时种田,闲时练兵,战时出征”,这是(    )
    A . 商鞅变法 B . 王安石变法 C . 庆历新政 D . 康乾盛世
  • 12. 历史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历史人物及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 . 赵匡胤——澶州之战提振士气 B . 耶律阿保机——创制西夏文字 C . 元昊——陈桥驿兵变 D . 宋真宗——御驾亲征击退辽军
  • 13. 如图图文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 . 大动荡和大变革的时代 B . 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4. 油条是我国分布最广、食用频率最高的早点食品,它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此名称反应了百姓对哪一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 . 岳飞 B . 郑成功 C . 文天祥 D . 秦桧
  • 15. 如果把“西夏建立、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岳飞抗金、偏安一隅”提炼为一个学习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 . 国家建立巩固 B . 时代繁荣开放 C . 民族政权并立 D . 盛世危机四伏
二、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9分)
  • 16. 我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两宋时期,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极为复杂的时期,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某校七年级(1)班举办了一次以“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为主题的知识探究。如果你是班级中的一员,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 (1) 列举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政权。
    2. (2) 说出三位两宋时期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
    3. (3) 归纳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之间“战与和”的史实各一例。
三、识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 17.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识读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力工程和对外交流人物图片,回答问题。

    1. (1) 图1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力工程修建于那个年代?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请分别写出图2、图3人物是谁?分别到达过哪个国家?成就如何?
四、综合题(18题12分,19题16分,20题12分,共46分。)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派兵灭亡东突厥,后唐朝有灭西突厥,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回纥、南诏的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吐蕃与唐通婚,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交流。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1. (1) 根据材料比较唐朝和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不同?
    2. (2) 唐、宋处理民族关系的不同方式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
    3. (3)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谈一谈你对唐宋民族关系的认识。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廷黑暗腐败。

    材料二:据《太平广记》记载,安史之乱发生后,北方人民纷纷向南迁移,洛阳一带以房屋被焚毁,人烟稀少,千里萧条。

    材料三: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然则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势使然也,以此也。

    ——摘编自《新唐书•卷五十》请回答:

    1. (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的影响。
    3. (3) 有一位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真情实况。请问他是谁?他的诗被称为什么?
    4. (4) 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在统治后期遭遇安史之乱,你认为这对我们有何深刻启示?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

    ——《新唐书》

    1. (1) 材料一中体现的是哪一种制度?该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期?“公私仓廪俱丰实”和生产工具的发展分不开,请举出两项唐朝发明并推广的农业工具?
    3. (3) 材料三中的“武举”最早出现于哪位皇帝统治时期?这位皇帝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