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华岗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2-07-28 浏览次数:10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
  • 1. 《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国人对诗词的热情。以下诗词均以“春”为关键词,其中描述西北地区景观的是(    )
    A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 .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D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2. 下列关于蒙古族牧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②7、8月间举办那达慕大会

    ③喜食面食和米饭          

    ④住在便于拆装和搬运的蒙古包里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3. 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大,造就了各地服饰、饮食、民居等文化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西藏日温差大,藏族传统服饰是藏袍 B . 新疆气候寒冷,维吾尔族常喝酥油茶 C . 云南气候湿热,傣族传统建筑是窑洞 D . 内蒙古地势平坦,蒙古族擅长赛龙舟
  • 4. 下列关于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农田主要分布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或地下水灌溉的地势平坦的地区 B . 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地带广种水稻、小麦、棉花、瓜果 C . 西北地区依靠冰雪融水,畜牧业和林业发达 D . 内蒙古牧区以高山牧场为主
  • 5. 坎儿井采取暗渠引水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利于灌溉 B . 减少蒸发 C . 节约成本 D . 顺势自流
  • 6. 下列关于乌鲁木齐和拉萨两个城市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②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都是民族自治区首府

    ④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门户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 7. 小明给父母介绍藏族同胞的生产生活,下列在小明的介绍中应该出现的是( )

    ①献哈达    ②“打林卡”    ③种植青稞    ④信天游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读下图,下列描述符合甲区域特色的是( )

    A . 兴安林海,红松茂密 B . 雪域高原,牦牛成群 C . 物产丰饶,“天府之国” D . 水网密布,“鱼米之乡”
  • 9. (2021八上·新昌期中)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一幅思维导图,解释某地形区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与影响。

    图中序号与其填入的内容,合适的是( )

    A . ①海拔低,一马平川 B . ②辐射强,太阳能丰富 C . ③冬暖夏热,日温差小 D . ④湖泊星罗,沟壑纵横
  • 10. 读亚洲大陆沿89°E地形剖面示意图。

    近年来,乙区域的畜牧业产品逐渐走向全国各地。影响此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市场 B . 技术 C . 劳动力 D . 交通
  • 11. 2021年入夏后,全国多个地区出现缺电状况。各地区陆续出台有序用电、错峰用电。季节性尖峰电价等政策,部分地区还采取高耗能企业限电停产的政策。“拉闸限电"反映了(   )
    A .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B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方式 C . 资源问题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D . 资源短缺已严重影响人民生活
  • 12. 2021年5月31日,“三孩”政策落地。这是我国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关于该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说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已经不适应我国国情

    ②顺应了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形势

    ③能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④能解决我国人口基数大的问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对下侧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②有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③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        

    ④能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4. 下列示意图告诉我们(   )

    ①人类活动都会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②要保护草场资源这一非可再生资源

    ③人类活动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环境问题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5. 下侧“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告诉我们(  )

    ①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②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

    ③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④经济发展总要付出代价,破坏环境在所难免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6. 1949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一年,以下场景在1949年可以看到的是( )

    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延安召开 

    ②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③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 

    ④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在北京签订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18. 电影《兄弟之情》中的主人公伸开两条胳膊,向敌人的火力猛扑过去,用胸膛堵住了正在喷火舌的敌人的机枪口,最后壮烈牺牲。影片中的主人公是(   )
    A . 黄继光 B . 邱少云 C . 左权 D . 雷锋
  • 19. 著名学者费孝通曾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爰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纪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古代旧有阶级的社会差别。这“两种梦想”今天正在成为现实,以下史实能准确证明“第二个梦想”实现的是(   )
    A . 孙中山在“民生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 B . “共同纲领的通过” C . 在广大农村开展“人人均等”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20. 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   )
    A .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 B .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C . 新中国彻底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最终胜利
  • 21. 申纪兰是我国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她可能经历的活动是(  )
    A . 提出建造任命英雄纪念碑议案 B . 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参与编写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举手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2.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 . 新中国成立 B . 人民公社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改革开放
  • 23. 下列时间轴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 ①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B . 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 . ③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 . ④段:“文化大革命”时期
  • 24.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右侧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精神是(   )

    ①爱国主义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25. “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到巨大损失,在抵制“左”的错误的基础上我国也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神舟一号开启飞天之旅    

    ②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0分)
  • 26. 读图回答问题

    1. (1) A、C两区域分别位于我国的地区(填地理区域)。
    2. (2) 请分别指出制约我国A、C两地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这两个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有何相同的有利自然条件?
    3. (3) 列举C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各一例。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南北天山之间的伊犁河谷地区一一绿洲广布,自古人们以种植庄稼和果木为生。伊犁河谷被祢为“塞外江南”,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冲。

    伊犁河谷及周边地带示意图及气温降水图(见下图)

    1. (1) 据图判断河谷中河流的大致流向。
    2. (2) 阅读材料和图片,指出伊犁河谷成为“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的人文因素是什么?并结合图片分析伊犁河谷能成为“塞外江南”的自然条件。
    3. (3) 当前伊犁河谷地区发展面临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针对此问题,请你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一条建议。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毛泽东致信李济深等民主人士,提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加强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讨论新政府的成立,拟订新政府的施政纲领。

    材料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某次战争结束后豪迈地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三: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煤矿建成投产;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生产出来……

    1. (1) 材料一提到的大会是哪次会议?该会议的成功召开有什么意义。
    2. (2) 材料二中的“某次战争”是指哪次战争?请用简要的语言介绍一位该战争中的战斗英雄代表。
    3. (3) 材料三共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再例举两例20世纪50年代我国所取得的重工业方面的建设成就
    4. (4) 材料二和材料三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1978年粮食产量

    1. (1) 观察上图,分析1949年到1952年粮食产量提升的主要原因。
    2. (2) 从1949年到1956年,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哪两次变化?
    3. (3) 1956到1965年,中国粮食产量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请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4. (4) 纵观这三十年国家发展,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开国大典

    图二第一届人大

    图三《土地改革法》颁布

    1. (1) 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图一开国大典的意义。
    2. (2) 结合所学,概括图二会议的历史作用
    3. (3) 从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实现“三民主义”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