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21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测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7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 1. (2021七下·无锡月考)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妇rú皆知    ②hān然入梦 ③qiè而不舍   ④斑lán

  • 2. (2021七下·无锡月考) 根据课文默写。
    1. (1) 谁家玉笛暗飞声,
    2. (2) ,寒光照铁衣。
    3. (3) 策勋十二转,
    4. (4) ,弹琴复长啸。
    5. (5) ,对镜贴花黄。
    6. (6) ,关山度若飞。
    7. (7) ,可汗大点兵。
    8. (8) 脱我战时袍,
  • 3. (2021七下·无锡月考)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权谓吕蒙             ②往事耳  

    ③出相扶将             ④愿千里足

  • 4. (2021七下·无锡月考)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位年轻的局长工作上有锐气、有魄力,但有时也未免锋芒毕露 B . 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C . 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D . 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
  • 5. (2021七下·无锡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科学推进,统筹谋划。 B . 中国乒乓球男队第21次捧起斯韦思林杯,实现了“九连冠”的壮举。 C . 中美经贸对话取得积极成果的最根本原因是两国人民和全世界的需求促成的。 D .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 6. (2021七下·无锡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萧红以女性细腻感觉捕捉鲁迅日常生活的琐事,烘托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孙权劝学》选自这部书,主要是劝勉人们要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C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D .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在延安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
  • 7. (2021七下·无锡月考) 请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

    ②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

    ③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④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

    ⑤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A . ③②①④⑤ B . ①②⑤④③ C . ①⑤③④② D . ③⑤①④②
  • 8. (2021七下·无锡月考) 选出下面关于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 《骆驼祥子》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B . 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C . 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友好。 D . 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 9. (2021七下·无锡月考)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象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 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1. (1) 语段中的老者是谁?他当时处于怎样的困境?
    2. (2) 联系前文,说说语段中祥子“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的原因。
二、阅读与赏析(30分)
  • 10. (2021七下·无锡月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释】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第一人称代词,我。②披襟:敞开衣襟。

    1. (1) 诗中第四句描写荷花的“低面深藏”有什么作用。
    2. (2) 本诗借花抒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1. (2021七下·无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无人捡拾的柴禾

    (蒋殊)

    ①一到秋天,一见落叶,柴禾就映现在脑子里。

    ②柴禾点燃,升起一团火焰,让人在温暖中无限欢喜。火焰之上,是满满一铁锅沸腾的小米粥,依次放入南瓜、红薯、豆角、面条,然后是盐,起锅前再烹些葱蒜。一锅和子饭,便洋溢在冬日的夜里。吱呀一声,将漆黑与寒冷关在门外。一家几代围在燃着柴禾的灶台边,就着明明灭灭的火焰,吃饭,闲话,间或孩子央大人说些故事。

    ③柴禾像小山,整齐地码在不住人的窑洞里,有些就堆靠在院中墙边。小山般的柴禾安放在眼前,踏实了整个冬天。

    ④秋叶落下,秋假来临。刚刚放学的孩子,进门扔下书包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人一只箩头撒丫跑进大大小小的树林里。一时间,满沟满岭撒满了孩子。他们不再俏皮,顾不得淘气,仔细拨开厚厚薄薄的枯叶,拨拉出一根根行走到生命极限的枯枝。秋日的假期,孩子们最累,要帮家里收秋,更要完成学校的任务——拣柴禾。学校会按年级给每个学生分配,谁五斤,谁十斤,一杆秤公平地不偏不倚。冬日的教室只有极少的煤,要保暖,得自己动手, 依赖一摞摞柴禾熬过漫长冬季。

    ⑤在拣柴禾的问题上,孩子们从不偷懒应对。在完成任务之前,连睡个懒觉也小心翼翼。大人们一掀被子,便打着哈欠乖乖坐起。箩头就等在门口。迅速扒几口饭,提起箩头,一边出门一边呼唤心仪的伙伴。而被唤的人,也在慌乱地做着出门的准备。一阵风过后,两只箩头,两个或搭肩或牵手的伙伴,便直奔村中树林而去。连续几天的不松懈,学校的柴禾像小山一样坚守在各自的教室外边,井水不犯河水。

    ⑥冬天里的每个家庭也需要柴禾。于是提起刚刚在学校倒空的箩头,再次跨过田野,跑向林间。没了硬性任务,孩子们有些松懈。累坏了的他们让自己舒展在落叶里,望着高高在上的树枝。一帮牺牲了玩耍时间的小孩子们,总是期待更多的树枝死去。急了便爬树,把要落不落的枝条折下来,悄悄压在箩头底。每一根枝条被不同的箩头,提回不同的院落迎接冬天,等待燃烧的时刻。

    ⑦多年后,在城市里偶尔会看到落地的枯枝,怦然心动,然而此时已不再需要华丽的火焰。无人拣拾的枯枝,如同被倒掉的黄灿灿的小米,是一场奢侈的浪费。没有去到一个院子,没有经历一场燃烧,枯枝便失了存在的意义。

    ⑧去年秋季,我回到故乡,回到小时候一到秋天就漫山遍野寻找枯枝的村庄,路过学校门外的一排枣树,横七竖八的枝丫落满地。村人说,漫山遍野拣柴禾的岁月,早 已成了过去,现在人们都是用电、用煤气了。更重要的是,人少了。

    ⑨村庄,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村庄。那时候,每个门里都住满了人,每个炕上都挤满了大人孩子,每个院子都鸡鸣狗叫,人声喧闹。满村的人,满屋的嘴,要吃饭,要取暖,要度过漫长的冬季。每个或精致或粗陋的灶台上,都要热烈地燃起跃动的火焰。火焰逼去严寒,让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有火焰的冬天,不再冰冷不再漫长,火焰会让人从头暖到脚,从前心暖到后背。因此,冬天的柴禾总是不够用,孩子们会在长长的秋季跑遍每一个有树的角落,拣回每一根脱落的枝丫。第一场雪来临时,孩子们跪在窗台边,脸挤脸贴在玻璃上,看雪一层层落在堆起的柴禾上。有时候,他们的母亲会跑进雪中,匆匆抱一捆柴禾进屋。带着雪的柴禾,在火里燃烧得更加欢快。

    ⑩如今,学校还在那里,只是没了念书的孩子。许多院落空空,或者只剩了老人。老人们的冬天,单是脱了玉米粒的棒芯也烧不完。曾经稀少的玉米棒芯,堆了半院,等待幻化成细细的炊烟。拣柴禾的年代,一去不复返。柴禾总是与炊烟相关联。柴禾少了,炊烟自然也细了,绵软了。做饭的时间到了,村庄才零零落落、慢慢悠悠地燃起几缕炊烟。老人们常常做一锅饭分几顿吃,因此他们的炊烟,往往是不等燃直,就又落下去。

    ⑪枯枝无人拣拾,寂寞成了镜头里的风景。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

    (选自《光明日报》)

    1. (1) 请根据文中内容概括作者围绕“柴禾”写了哪些场景。
    2. (2) 联系全文,说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 (3) 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①无人拣拾的枯枝,如同被倒掉的黄灿灿的小米,是一场奢侈的浪费。

      ②第一场雪来临时,孩子们跪在窗台边,脸挤脸贴在玻璃上,看雪一层层落在堆起的柴禾上。

    4. (4) 文章结尾说“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5. (5)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根据《无人捡拾的柴禾》中的相关内容 , 为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链接材料: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特别是大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并逐渐从人口空心化演化整体空心化,一些农村经济社会陷入整体性衰落与凋敝,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更甚。

      (选自《光明日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