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巴东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3...

更新时间:2022-05-07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湖北省巴东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双周测(半月考)语文试卷七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三下·巴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材料一 :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 ,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 ,.又可谓 “摆错位置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 ,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 . 垃圾分类收集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 造者 ,也是垃圾污染的 受害者 ,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 圾 管 理 有 重 要意义 .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支持和自觉参与 ,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长期 以 来 ,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科学工作者和政 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 ,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 ,广大 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

    长期以来 ,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 ,.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 ,但 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而不愿执行随着宣传 教育的深入 ,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 ,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 或掌握不够准确 ,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 ,久而久之 ,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 "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 ,但是大部分公益 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 ,.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 ,环境保 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 .

    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 ,政 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 ,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 ,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

    材料二

    循环经济是 一 种以资源的 高效利用 和循环利用 为核 心 身以"减量化 、再利用 、资源化"为原 则 身以低消耗 、低排放 、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身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身是对"大量生 产 、大量消费 、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 理理念 身可以更广泛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 身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身减少污 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 身更好地保护环境 身造福人类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身我 国 的城市垃圾量正 在以每年 5%~ 10%的速度递增 . 采用科学的手段消纳这个极大的污染源 已是 一 个亟待解决 的环境保护课题和社会经济课题 。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身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 、无害化 、资源化的前提 .在我国城市  垃圾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 身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身其中含有许多可再利用 的物质 身如塑  料 、纸张 、金属 、玻璃等 . 通过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管理 身可将之再利用 身转化为商品 身变废为宝 身 创造出新的价值 身成为环境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同 时还可促进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 、新工  艺及新设备的发展 身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 身有力地促进废弃物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

    垃圾处理要走产业化的道路 身必须在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发展 身也要靠政府的投资及财税 政策扶持 . 生产单位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主力军 身也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者和受益者 . 例如 在产品包装上 身生产单位应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利用 的材料 身并标注宣传环保理念及分类回收方 式的字样 身加强对消费者的环保教育 身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 政府可 以向企业征收产品包装税 身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重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效率 .

    (取材于赵雪梅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旧金山是美国第 一 个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的城市 身强制性要求企业和居民对垃圾进 行分类 身并通过调控垃圾清运费来鼓励和督促居民减少 生活垃圾 . 日 本制定 了《废弃物处理 法》身市民如违反分类规定乱扔垃圾 身就会被拘捕并处 以 巨额罚款 .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 身通过 立法对投放垃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 身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必由之路 .

    当前 身"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 一 身虽 然多数 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表示理解和支持 身但还没有养成习惯 身实际践行度普遍较低 身立法强制施行 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

    2019年 7 月 1 日起 身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身这是全国第 一 部经地方人  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 . 该《条例》明确了 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  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 身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罚款 . 上海市绿化和  市容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 8"处罚不是 目 的 身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确垃圾分类是法定的  职责 身每个单位 、每个人都应该依法履行好 自 己的义务 ."从该《条例》施行三个多月 的 实践来看 身 垃圾分类对市民生活习惯形成了 巨大冲击 . 为达到更好的效果 身上海市通过党员示范引领 、多  渠道全覆盖宣传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准确地参与垃圾分类 . 同 时 身社区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

    案 ,以 实现生活垃圾投放可追踪溯源 ,责任落实到 一 户 一 家 。

    垃圾分类正在从我们 日 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步入对垃 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行列中来 。

    (取材于王薇等的相关文章)

    1. (1) 根据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A . 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 ,但只要投放到了正确的位置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 。 B . 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 ,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 。 C . 居民坚持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不能光靠热情 ,还要改变图省事 、图省钱的习惯 。 D . 材料三最后一段用.必答题"为喻 ,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将更。
    2. (2) 下列对材料一 和材料二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认为 ,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城镇居民的责任大于农村居民 。 B . 材料二用数据表明 ,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环保意识减弱了 。 C . 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具有再生经济价值"的看法一致 。 D . 两则材料都认为垃圾分类工作要依赖民间力量 ,减少行政干预 。
    3. (3) 根据材料二 ,下列对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的好处 ,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A . 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废弃物 。 B . 可以杜绝城市污染 。 C . 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 D . 可以促进技术发展 。
    4. (4) 材料三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
    5. (5) 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需要公众 、企业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  请根据以上三则 材料加以概括 。
  • 2. (2022高三下·巴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

    高贵的清贫

    徐贵祥

           油菜花开时节 ,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 湖塘村 。  此处是个宜居的山坳 ,四面环山 ,一幢阔大而又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 ,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 。这就是方志敏故居 。

           一路上 ,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的历史 ,有几个年轻女子 ,还眉飞色舞地说方志 敏是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据说 ,方志敏身高 1 米 82,高大俊朗 ,才华横溢 自 不必说 ,在担 任闽浙皖赣苏 维 埃 主 席的 时 候 ,身 穿 白 色 西 装 ,骑一匹白色骏马 ,当真是白马王子的标志性装束 。

    是的 ,方志敏有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  事实上 ,回顾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  的知识分子,大都有殷实的家境,他们不缺吃穿,不乏体面的生活,可是他们放弃了,因为信仰,因为要革命 ,因为要建设可爱的中 国 。  从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 ,可是他们自己 ,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 。

    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 ,仅仅身无分文 ,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 , 只有精神高贵的清贫才是真正的清贫 。

    方志敏的故事很多 ,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晚赣的山水草木之间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他被俘之后 ,国 民党屡次派出高官劝降 ,甚至蒋介石亲 自 出面许以高官厚禄 ,均被方志敏  在谈笑中拒绝 。

    我们后来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方志敏 ,戴着僚铐 ,神色泰然 自 若 。  在方志敏创立的闽浙皖赣 苏维埃根据地首府葛源 ,我看到 一 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 ,那是在他率部北上抗 日 的前夕 ,在葛源的枫林村 ,那个高高举过头顶 、直直指向天空的手势 ,让我好像明白 了 ,为什 么 那 么 多女孩子说方志敏是她们的梦中情人 。  那个手势沉稳 、自 信 、决绝 ,释放出 一 个男人 、一 个具 有骑士精神的革命者勇敢无畏的力量 。  那 一 瞬间 ,我对身边的朋友说 ,方志敏不仅是 一 位革命 英雄 ,也是 一 个贵族 。

           这个当年才30多岁的年轻人 ,在闽浙皖救四省交界的地方创建了革命根据地 ,发行货币,兴办学校 ,开设医院 ,还构建了股市 ,这 一切都是超前的 。  他是按照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经营着  他的根据地 ,让那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 日 子 。  那时候的方志敏 ,学管着闽浙皖赣苏区 的政治 、经济 、军事大权 ,可谓 一 言九鼎 ,从他手里经过的真金白银不在少数 ,可是 ,在方志敏式,的苏维埃  政府内 ,节俭却蔚然成风 ,连铅山县委买了 12元黄烟 ,都受到严厉的批评 ,被挖苦为好阔气的  铅山县委。

    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我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读懂 ,不 ,几十年后仍然没  有读懂 。  放眼望去 ,如今在心里再默默地诵读那些文字 ,似乎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另 一 种风景 。 北上部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在生死考验的关头 ,方志敏拒绝脱离部队 ,拒绝逃生 ,坚持和同志们战斗在 一起 ,后因叛徒出卖 ,在藏身的柴堆里被俘 。  在敌人的刺刀下面 ,这个命悬 一  线的囚徒 ,就像个调皮的孩子 ,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因为搜不到铜板而失望的士兵 ,冷静地看着他  们的眼神和表情 ,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 一 些财产 ,请等一下 , 让我想 一 想 ,啊 ,记起来了 ,有的有的 ,但不算多 。  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 ,与 几双缝上  底的线袜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 ,岂不要叫那些富翁齿冷三天?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 ,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因难的地方!

           尽管多少年过去了 ,我至今仍然记得英国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的那个情节 ,作为革命者的牛虻— 亚瑟被执行枪决的前后 。  亚瑟从 一 开始就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谈笑风生并且评 头论足 ,唇枪舌剑拒绝忏悔 。  在士兵向他射击时 ,他 一 次次地嘲笑和校正士兵的枪法 ,.来吧 ,孩 子们 ,不要害怕 ,朝这儿打!,

    而在今天 ,行走在蒙蒙细雨的湖塘村 ,我清晰地看到了 另一个更加伟大的亚瑟。他领导了 更多的亚瑟,而且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 ,今天的清贫是为了 明天不再清贫 ,这样的 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 。

    (《2017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篇写方志敏故居的木楼"阔大而又古色古香,虽用语简单 ,却足以显示主人家境 殷实 ,曾经有过体面的生活 。 B . 文章两次写到年轻女孩心 目 中的方志敏 ,由外及内 ,一 方面表现方志敏的外在形象 ,另 一方面表现他的内在精神 。 C . "好阔气的铅山县委,虽说是挖苦 ,实则是批评 ,可见 ,方志敏不仅严格要求 自 己 ,更希 望全体革命者厉行节俭 。 D . 作者说自己"领略到另一种风景,是指作者在认识到方志敏生活清贫的基础上 ,更认识 到了他被捕时的镇定自若 。
    2. (2)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皖赣的山水草木之间,运用比喻的修辞 ,形象地写出了方志 敏故事的珍贵以及流传之广 。 B . 作者联想到《牛蛇》中亚瑟临刑前谈笑风生的表现 ,与方志敏形成类比 ,意在突出方志敏 坚守清贫的高贵品质 。 C . 文章夹叙夹议 。 在叙述中加入对"清贫,的理解 ,叙述详略得当 ,议论逐层深入 。 丰富了 文章内涵 ,突显了文章深度 。 D . 文章赞美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革命家的高贵品质 ,取材丰富 ,层次清晰 ,主题突出 ,体现 了"形散神聚,的待点 。
    3. (3) 综观全文 ,如何理解"高贵的清贫”?
    4. (4) 为全面 深 刻 地 认 识 和 理 解 方 志 敏 ,作 者 运 用 了 哪 些 资 源 和 手 段?请 结 合 文 本 简 要 分 析 。
  • 3. (2022高三下·巴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问题 。

    高阅 ,字抑崇 ,明州邹县人 。  绍兴元年 ,以上舍选赐进士第 。  执政荐之 ,召 为秘书省正字 。时将赐新进士《儒行》《中庸》篇 ,阅奏《儒行》词说不醇 ,请止赐《 中庸》,庶几学者得知圣学渊源 , 而不惑于他说 ,从之 。  权礼部员外郎兼史馆校勘 ,寻迁著作佐郎 ,以言者论罢 ,主管崇道观 。  召为 国子司业 。  时兴太学 ,阅奏宜先经术 ,帝 日 :"士习诗赋已久 ,遽能使之通经乎?"阅 日 :"先王设太学 ,惟讲经术而已 。   国初犹循唐制用诗赋 ,神宗始以经术造士 ,遂罢诗赋 ,又虑不足以尽人才 ,乃设词学 一科 。  今宜以经义为主 ,而加诗赋 。"帝然之 。  阅于是条具以闻 。  其法以《六经》、《语》、《孟》义为 一 场 ,诗赋次之 ,子史论又次之 ,时务策又次之 。  太学课试及郡国科举 ,尽以此为法 ,且 立郡国士补国学监生之制 。   中兴已后学制 ,多 阅所建明 。   阅又言建学之始 ,宜得老成以诱掖后 进 。  乃荐全州文学师维藩 ,诏除国子录 。  维藩 ,眉 山人 ,精《春秋》学 ,林栗其高第也 ,故首荐之 。 新学成 ,阅奏补试者六千人 ,且乞临雍 ,继率诸生上表以请 。   于是帝幸太学 ,秦嬉执经 ,阅讲《易 · 泰卦》,赐三品服 。  胡 寅闻之 ,以书责阅 日 :"阁下为师儒之首不能建大论明天人之理乃阿谀柄臣希合风旨求举太平之典欺天罔人孰甚焉平生志行扫地矣"阅少宗程颐学 。   宣和末,杨时为祭酒,阅为诸生 。  胡安国至京师,访士于时,以阅为首称,由是知名 。  阅除礼部侍郎,帝因 问 阅张九成安否,明 日 ,复以问秦桧,桧疑阅荐,中丞李文会承桧旨劾阅,出知筠州 ,不赴,卒 。  其著述 有《春秋集传》行于世 。

    (节选自《宋史 . 高阅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 . 阁下为师儒之首/不能建大论明天人之理/乃阿谀柄臣/希合风旨求/举太平之典/欺天 罔人孰甚焉/平生志行扫地矣 B . 阁下为师儒之首/不能建大论/明天人之理/乃阿谀柄臣/希合风旨/求举太平之典/欺天 罔人孰甚焉/平生志行扫地矣 C . 阁下为师儒之首/不能建大论明天人之理/乃阿谀柄臣/希合风旨/求举太平之典/欺天 罔人孰甚/焉平生志行扫地矣 D . 阁下为师儒之首/不能建大论/明天人之理/乃阿谀柄臣/希合风旨求/举太平之典/欺天罔人孰甚/焉平生志行扫地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 .通过最后 一 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 B . 太学,学校名 。周始置为王公贵族子弟学府,宋代沿置为最高学府 。  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 。 C .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  始见于《庄子 . 天运篇》.是指孔子晚年著 作并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 D . 祭酒,职官名 。  汉平帝置六经祭酒,秩上卿,后置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晋初改置 国子祭酒;隋唐以后则置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之主管官 .至清末废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高阅对国学的研究深入 .有个人的见解 。 他认为《儒行》的词说不够醇厚 .皇上只赐进士 《中庸》就好 .这样他们就不会受其他学说迷惑 。 B . 高阅改革了宋朝的科举制度 。  他担任国子司业时 .上书分条列举了改革科举制度的方 法 。  南宋中兴以后的学制很多都是高阅创设的 。 C . 高阅的一些做法没有得到其他官员的认可 。  在新学建成后 .他请求皇帝驾临辟雍 .并邀 请秦嬉 .因此胡寅认为高阅的做法是阿谀奉承 。 D . 高阅有高洁的品格 .敢于蔑视权贵 。  高阅不顾秦桧的反对向皇帝推荐张九成 .而对秦桧 的蔑视 .最终导致被李文会弹劾而出知筠州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①权礼部员外郎兼史馆校勘 .寻迁著作佐郎 .以言者论罢 .主管崇道观 。

      ②阅又言建学之始 .宜得老成以诱掖后进 。

    5. (5) 高阅改革了宋代科举制度哪几方面?
  • 4. (2022高三下·巴东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问题 。

    诉    衷    情 ①

    李清照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蓼插残枝 。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  更接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此时词人已举家逃离青州 ,南迁至江宁 。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上片从词人饮酒沉醉写起 ,以,卸妆迟”的细节描写 ,尽显其慵懒倦怠之态 。 B . 熏破”二字 ,从嗅觉角度写出梅香之浓郁 ,并为下文的相关描写作了铺垫 。 C . 下片前三句勾画了一 幅沉寂静谧的月夜图 ,烘托出词人孤单清冷的内心世界 。 D . 梅花虽残犹留余香 ,词人以梅自喻 ,借梅明志 ,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质操守 。
    2. (2) 全词虽不着一个,愁”字 ,却处处含愁 ,层层写愁 。  试结合全诗 ,简要说明 。
  • 5. (2022高三下·巴东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 (1) 庄周《逍遥游》中的, ,”两句 ,写啁和学鸠以 自 己飞翔的状态和高度来 嘲笑大鹏鸟 ,表现了啁和学鸠的见识短浅 。
    2. (2) 苏轼《赤 壁 赋》中 , , ”两 句 ,描 写 了 曹 操 斟 酒 祭 江 、执 矛 吟 诗 的 英 雄形象 。
    3. (3)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借孔明的房子来写自己的陋室 ”借孔子的话 以表明 自 己安贫乐道 。|
  • 6. (2022高三下·巴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

    流沙河曾在诗坛               海内外 ,自 1989年之后却有 20余年不再写诗,转而从事古文字 研究,而且 一 下子就坚持了数十年 。《白鱼解字》就是他几十年对古汉字研究心法与见解的精粹 之作 。  全书可以堪称厚积薄发,展示 了 在文字方面 古 中 国对世界的贡献和作用 。  在书 中 ,他     地向读者阐释汉字意趣的同时,也将《说文解字》的作者                东汉的经学家 、文字 学家许慎在书中 出现的错误在千年后予以纠正 ,(        )。  本书原名《流沙河认字》,曾先后由现 代出版社与香港中华书局等出版 。  但遗憾的是 ,由于种种原因 ,本书未能将老先生对于古文字 的想法原汁原味地               出来,给老先生与读者都留下了 一 个遗憾 。  这次出版的书稿将采用 四色印刷老先生的手稿,既完整而准确地再现了 老先生文字世界的               , 同 时也再现了 老先生书法的优美性 。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饮誉   了如指掌               再现               丰富性 B . 饮誉   如数家珍               表现                 丰富性 C . 美誉    如数家珍               再现               渊博性 D . 美誉    了如指掌               表现               渊博性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全书可以堪称厚积薄发 ,展示了在文字方面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B . 全书可以称作厚积薄发 ,展示了在文字方面古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作用 C . 全书可以称作厚积薄发 ,展示了古中国在文字方面对世界的贡献 D . 全书可以堪称厚积薄发 ,展示了古中国在文字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和作用
    3.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是这本书真正的价值所在 B . 这本书有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C . 这本书真正的价值就在这里 D . 真正的价值表现在这本书里
  • 7. (2022高三下·巴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

    在时尚领域 ,服饰文化是 一 种极具流行感的文化体系 ,具有很强的传播性。时尚践行者的努力让人间处处存在和谐的色彩交响 ,   ①    ,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声部元素。人们通过服饰 的创造 、变革,表现个性的解放 ,表现自由的愿望 ,表现对美的追求。现代着装观和服饰形象清晰体现着 ,也充实着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生活观念解放过程中 ,人们相信多元化的服饰是使社会活跃化的色彩 ,是让时代生动化的表情 ,是让思想观念解放的面容服装随着文明进化被赋予了文化功能 ,能够附着具有无限表达可能性的社会文明符号 ,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时尚设计的重要艺术语汇是色彩,色彩体系突出表征着 一 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特定内涵 . 可以说 ,一 个民族的色彩文化是该民族最容易辨识的文化标志 一 个民族对色彩的认知 、理解 、 把握 、运用 ,  ②    ,是 一 个复杂的文化积淀过程 ,是 一 个美感进化过程,没有民族文化历史依据的时尚色彩难以深入人心,时尚设计大师们只有借助"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等诗词歌赋和古代书画 ,深挖中国 色彩的多元借代与丰富 内 涵 ;同 时 ,结合时代精神 ,巧妙衔接中国 色彩的"前  世"和"今生",如此方能从传统到现代 ,从物质到理念 ,跨越视觉表象层面 ,.实现对色彩历史的深层文化解读 .

    1.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 比喻    排比    引用 B . 比喻    排比    对偶 C . 对比    比拟    对偶 D . 对比    比拟    引用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人们在生活观念解放过程中 ,相信多元化的服饰是使社会 活跃化 、生动化的色彩与表情 ,是让思想观念解放的面容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 ,但原 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
    3.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 超过 15个字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