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4月...

更新时间:2022-05-09 浏览次数:4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小题,52分)
  • 1.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有学者认为,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的半个多世纪,使汉朝登上了顶峰,完成了探索中亚的史诗般功业。材料中“史诗般的功业”主要指(   )
    A . 设置西域都护府 B . 派霍去病北击匈奴 C .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 . 派张骞出使西域
  • 2.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后世学者对忽必烈的评价是“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其中能体现忽必烈“以夏变夷”的措施有(   )

    ①改国号为大元

    ②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

    ③在北京兴建都城

    ④设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1947年,面对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了(   )
    A . 上海 B . 瑞金 C . 遵义 D . 延安
  • 4.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抗战中的图与歌》中收录了一首歌:“从正太路到京汉线,从高山上到大平原……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歌曲中提到的情形(   )
    A . 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B .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 . 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D .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5.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民间诗歌常常紧扣时代主题,反映现实生活。下列诗句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成就的有(   )

    ①稻谷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②“扶贫工作要攻坚,精准政策细宣传”

    ③“阶级斗争记心上,马列主义指航道”  

    ④“包干责任春天到,政通人和谱新篇”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 6.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某学者在阐述国家产生的原因时说:组织社会生产,兴建大型水利工程,从事法律事务、艺术、科学……氏族已经显得无能为力了。该学者意在说明 (   )
    A . 国家是适应社会管理需要而产生的 B . 国家是各部落抵御外来侵略的产物 C . 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秩序和安全 D . 国家是阶级斗争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7.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某一文明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史诗等。孕育这一文明的是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 8.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西班牙殖民者曾对某一文明这样描述:“我们看到通往墨西哥的笔直而平坦的堤道,我们感到震惊……因为巨大的塔楼、庙宇和建筑物都是从水上升起的,而且都是用石头建造的。”该文明指的是(   )
    A . 桑海文明 B . 阿克苏姆文明 C . 印加文明 D . 阿兹特克文明
  • 9. (2024高一下·丽江月考) 1565 年,伊凡四世实行“特辖领地制”。特辖区由国君直辖,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据此可知,特辖领地制 (   )
    A . 使基辅罗斯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B .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C . 使俄罗斯成为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D . 推动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 10. (2021高三上·新泰月考) “16世纪之间,该帝国相继征服了巴格达、匈牙利、埃及和北部非洲的大部分土地。它的舰队称霸于地中海之上,维也纳也险些被攻陷”。“该帝国”(   )
    A . 实行过“种姓制度” B . 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 . 控制过东西方商路 D . 接受了被征服地区的宗教信仰
  • 11.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 .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 .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 12.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   )

    A . 王权演变历程 B . 人文主义思潮演变历程 C . 神权演变历程 D . 城市自治权的变化过程
  • 13.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下列国别、人物、称谓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   )
    A . 古希腊——修昔底德——“史学之父” B . 拜占庭——伊凡四世 ——“伊凡雷帝” C . 意大利——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D . 美国——亚当·斯密——“现代经济学之父”
  • 14.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那个时代”的欧洲人认识到,人类借由理性思索出整个自然体系的运作,并能用数学精确表达,那么也可以把这份理性应用于人类社会本身,让它得到脱胎换骨的改善。由此引发的思想运动(   )
    A . 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 B . 使人获得了信仰的自主权 C . 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D . 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 15.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一文认为:“(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于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它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观点(   )
    A . 揭示了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B . 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C . 强调了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 . 指出了法国大革命的残酷性和长期性
  • 16.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1861年林肯在首次就职演说里提到“我无意直接或间接干扰蓄奴州的奴隶制度 ”,而在 1863 年发表的《解放黑奴宣言》中,却要坚决废除奴隶制。林肯态度的转变体现了 (   )
    A . 林肯欲消除种族主义观念 B . 奴隶制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  C . 南北矛盾冲突的逐步升级 D . 棉花产业发展影响黑奴境况
  • 17.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下表为19世纪中后期美国百万富翁数量统计表。对此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

    时间

    数量

    财富来源

    占有社会总财富(%)

    1861年前

    仅有几人

    主要是大农场主

    3.6%

    1892年

    4047

    财富继承(34人),其他多集中于制造业、商业、铁路业

    9.6%

    A . 重化工业已是美国工业的主导部门 B . 财富集中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C . 汽车、飞机等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 D . 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加剧贫富分化
  • 18.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   )
    A . 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 B . 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 . 带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 D . 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
  • 19.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1908年,列宁在《公社的教训》一文中,对巴黎公社革命进行总结时提出:“尽管俄国革命在目的和任务方面与1871年法国革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的主张。这表明(   )
    A .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唯一形式 B . 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 C .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D . 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被列宁完全接受
  • 20.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欧洲殖民者在亚洲遇到的情况较美洲有所不同……和东方相比,欧洲太贫穷了,拿不出多少值钱的东西来交换,所以只能采用暴力手段。”这一状况描述的是(   )
    A . 早期殖民扩张的情景 B . 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的态势 C . 资本输出时期的状况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殖民扩张手段
  • 21.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遭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下列事件都(   )

    1882年埃及抗英斗争     1881年马赫迪反英起义      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A . 以失败而告终 B . 促进了独立思想的传播 C . 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 D . 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统治
  • 22.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三条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西线是指法国北部、比利时到波罗的海南岸的战线 B . 东线是英、俄军队对战德、奥军队 C . 南线在巴尔干地区,主要是塞尔维亚对战奥匈军队 D . 1916年西线战场发生了凡尔登战役和马恩河战役
  • 23.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下列对这一条款解释正确的是,该条款(   )
    A . 准确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 . 成为战胜国要求得到赔偿的借口 C . 代表公理已经完全战胜了强权 D . 能够确保战后的和平稳定秩序
  • 24.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签订了《九国公约》。条约的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以上条款签署的目的是(   )
    A . 废止德、奥在华租界和侵略特权 B . 维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C . 纠正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D . 取消日本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各项特权
  • 25.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 .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 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巩固苏维埃政权
  • 26.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 B .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苏联工业 C . 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D . 生产资料公有制优越性的凸现
二、非选择题
  • 27.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华通讯社建社9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向重视宣传工作。随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急需冲破国民党的封锁,把党和红军的消息传播出去。同时,由于在反“围剿”斗争中缴获了国民党军的无线电台,为通讯社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红色中华通讯社(即新华社前身)应运而生。

    ————《新华通讯社史》第1卷

    材料二:90年来,新华社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图1  1935年,十七名勇士在船工的帮助下,强渡大渡河,打开了中央红军北进的通道。

    图2 1950年,湖南省农民分到了土地       图4 1951年,重庆市工商业者捐款 易振家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概述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的背景。
    2. (2) 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其中一张图片,谈谈你对新华社“反映人民心声”的理解。
  • 28.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人文主义)的产生出现也许在于以下两点:或是对旧的社会结构的衰败进行反思,或是对新的生活形态的兴起进行尝试。当时,西欧社会内部爆发了现代英国史学家希尔所声称的“封建主义总危机”:政治制度的自我衰败之势已不可阻挡,宗教意识的信仰危机也愈来愈重,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者,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

    ————张井梅《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再认识》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

    思想主张

    伏尔泰

    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  “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

     ————(美)威尔逊《国会政府》报告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二,概括人文主义产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3. (3) 材料三中提到的宪法指什么?该宪法通过实行哪一制度来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 29. (2022高一下·凤城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0年各国在占全球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例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欧洲其他国家

    世界其他地区

    所占比例

    25%

    11%

    9%

    9%

    24%

    22%

    材料二    英、法、美、德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

    时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

    24.5%

    12%

    9.1%

    6%

    1913

    15%

    8%

    11%

    13%

    材料三     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国际贸易接近于法、德、美三国的总和。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这种国际地位是怎样形成的?
    2. (2) 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3. (3)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