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化学...

更新时间:2022-07-01 浏览次数:7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 . 钢铁生锈 B . 木柴燃烧 C . 冰雪融化 D . 食品腐败
  •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三星堆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 B . 谚语“雷雨发庄稼”,其过程包含氧化还原反应 C . 成语“百炼成钢”、“蜡炬成灰”均包含化学变化 D . 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金属常温下能溶于浓硝酸
  • 3. 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   )
    A . HBr B . CO2 C . Na2O D . H2O
  • 4. 下列仪器名称对应错误的是(   )

    A . 图甲:分液漏斗 B . 图乙:烧瓶 C . 图丙:烧杯 D . 图丁:锥形瓶
  • 5. 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
    A . 0.8 mol O2 B . 标准状况下22.4L H2 C . 5.4g H2O D . 0.6NA个CO
  • 6. 以下物质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 .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 . 少量白磷保存在水中 C . 稀硫酸保存在铝制容器中 D . 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 7. 把镁条放入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下列变化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是(   )
    A . 加少量Na2SO4固体 B . 改变盐酸的浓度 C . 改变溶液的温度 D . 镁条换成镁粉
  • 8.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 丁烷的分子式:C4H8 B . 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Cl C . NH4Cl的电子式: D . CCl4的结构式:
  • 9. 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化合物是(   )
    A . SO2 B . NO2 C . H2O D . HCl
  • 10. 下列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到颜色变化的是(   )
    A . 一氧化氮气体暴露在空气中 B . 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 C . 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 . 氨气通入稀硫酸中
  • 11. 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变轻的是(   )
    A . 氢氧化钠 B . 氯化钠 C . 浓硝酸 D . 浓硫酸
  • 12.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Cu片插入AgNO3溶液:Cu+Ag+=Cu2++Ag B . 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Cl2+2I-=2Cl-+I2 C . CaCO3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CO+2H+=CO2↑+H2O D . NH4HCO3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NH+OH-=NH3·H2O
  • 13.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与指定溶液大量共存的是(   )
    A . 无色透明溶液:Na+、Cu2+、SO、Cl- B . pH=1的溶液:Na+、K+、SO、NO C .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H、K+、Br-、CO D . 0.1mol·L-1的NaNO3溶液:K+、Ba2+、Cl-、OH-
  • 14. 下列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 O2和O3 B . Pt和Pt C . 乙烯和丙烯 D . CH3CH2CH2CH3
  • 15. 一定条件下,含氮元素的物质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循环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k和l B . 循环转化中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只有a C . 若反应h是与H2O发生,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 若反应i是在酸性条件下与Cu发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NO+8H+=3Cu2++2NO↑+4H2O
  • 16. 甲、乙、丙、丁四种烃分子的空间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能发生加成反应 B . 乙中所有原子共面 C . 丙分子式为C6H6 D . 丁是乙炔的球棍模型
  • 17.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0.1molCH4含有的电子数为1NA B . 2.24LC2H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6NA C . 0.1mol·L-1MgCl2溶液中含有的Cl-数为0.2NA D . 1molN2与3molH2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2NA
  • 18.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浓硝酸中插入红热的木炭

    产生红棕色气体

    该气体可能是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

    B

    将铜丝伸入到稀HNO3

    溶液变蓝,产生气泡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C

    某固体试样加水溶解,滴加NaOH溶液

    没有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固体试样中不存在NH

    D

    取1mL0.1mol·L-1KI溶液,加入5mL0.1mol·L-1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KI与FeCl3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A . A B . B C . C D . D
  • 19. 化合物M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其中R、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Y和Z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Y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6 B .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W<Z C . 原子半径大小:X>Y D .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Z
  • 20. 180℃时,向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0.5molH2和1molCO2 , 反应生成甲醇(CH3OH)蒸气和某无机物,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部分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0~3min中H2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了0.3mol·L-1 B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4H22CH3OH+O2 C . 在3~10min内,反应仍未达到平衡状态 D . 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20%(转化率=×100%)
二、填空题
  • 21. 常见的氮氧化物有NO、NO2、N2O5等。
    1. (1) 在一定条件下,N2与O2反应生成1molNO气体,吸收90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2) 在800℃,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O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①0~2s,以O2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O2)=mol·L-1·s-1

      ②若要进一步提高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除了使用催化剂和升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填一种)。

      ③若上述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c(NO):c(O2)=2:1

      b.每消耗1molO2的同时生成2molNO2

      c.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 22. 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中电解质溶液为0.5mol·L-1的稀硫酸。

    1. (1) 对于甲乙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 .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 . 甲中铜片作正极,乙中铜片作负极 C . 两烧杯溶液中H+浓度均减小 D . 甲产生气泡的速率比乙慢
    2. (2) 甲装置中SO极(填“正”或“负”)移动,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 (3) 若将甲装置中稀硫酸换成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某电极增重12.8g,此时该电池反应共转移电子数为
三、综合题
  • 23.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乙烯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根据如图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 (1) 操作①的名称为,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 (2)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3. (3) 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最适宜的试剂是____。
      A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C . CCl4溶液 D . 氢氧化钠溶液
    4. (4) 写出反应③、⑥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反应③:,反应类型

      反应⑥:,反应类型

    5. (5) 物质B的沸点为12.27℃,常用于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物质B可通过反应④或反应⑥制得,其中更好的方法是反应(填“④”或“⑥”),理由为
  • 24. 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如图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上述工业废气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气体有(至少写两种),固体1含有的物质是、CaCO3、Ca(OH)2;气体2中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
    2. (2) 若X是空气,则上述反应中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才能恰好转化为NaNO2溶液;若通入空气过量,导致的结果会是
    3. (3) 检验废水中含NH的方法是,流程中处理含NH废水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气体1中的有毒气体还可通过催化剂直接转化为无污染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 NH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现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1. (1) I.制取并收集氨气       

      A装置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NH3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A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气体(只填一种)。
    3. (3) B装置中的干燥剂可选用(选填“碱石灰”或“浓硫酸”)。
    4. (4) 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

    5. (5) 若有10.7gNH4Cl固体,最多可制取NH3(标准状况)的体积是L。
    6. (6) II.按如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

      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原因是,稳定后,关闭旋塞1。

    7. (7) 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