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适应性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2-05-29 浏览次数:9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1九上·铁西期中) 2021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时强调,要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①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②我国的总体科技水平已经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主导地位

    ③我国鼓励、重视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

    ④我国的科技成果显著,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 下列是我国公民问候语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

    ①改革开放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世界

    ②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③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不断增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3. 苏州市教育局组织召开“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积极谋划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见行见效。在这里公民参与了(    )
    A . 民主监督 B . 民主选举 C . 民主决策 D . 民主管理
  • 4.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    )
    A .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B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 文化和科技之间的矛盾 D . 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矛盾
  • 5. 我国提出和实施了“精准扶贫”措施及“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些举措主要体现的理念是(    )
    A . 创新 B . 绿色 C . 开放 D . 共享
  • 6.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特别节目中,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典故,通俗易懂地讲明了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这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由此在全社会掀起“引用经典名言,诠释传统美德”的热潮。下列名言或诗句的寓意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一致的有(    )
    A .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孝敬父母 B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情怀 C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自强不息 D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律己宽人
  • 7. 下列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 B .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C . 到2035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 . “四个自信”是指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国家自信
  • 8. 今年在中国举办的北京冬奥会(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冬残奥会(2022年3月4日至13日)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这启示我们(    )

    ①国家之间应树立合作共赢的新理念   

    ②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彼此影响

    ③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放弃竞争   

    ④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2021年3月19日,中美于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举行高层战略对话。面对美国外交人员无礼的行为,中国外交官言辞慷慨地反击道:“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这表明(    )

    ①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②中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大国,主导世界发展

    ③中国外交彰显中国力量

    ④国际竞争需要各方面共同遵循一定的国际规则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0. (2021·夏津模拟)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对待世界各国文明的态度应该是(   )

    ①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②相互融合,相互取代

    ③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④交流互鉴,和而不同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
  • 11. 习近平强调,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这种流淌在中华儿女血液中、凝聚在中华儿女骨髓内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是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根和魂。
    1. (1) 伟大的抗疫精神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什么精神?并说明其内涵。
    2. (2) 我们坚信:中国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
  • 12.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习近平2021年1月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中提到:中国将继续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顺畅稳定,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挥超大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各国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动力。
    1. (1) “一带一路”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理念?
    2. (2) 时不我待,在时代浪潮中我国积极谋求自身发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三、简答题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决定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1. (1) 请你谈谈当代中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的发展共识是什么?
    2. (2)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你有何良策?
  • 14. 材料一: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如果你对未来五年发展的方方面面“有话说”,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还可以通过基层座谈会、公众建言会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此外,还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加强专家学者建言征集,开展“我眼中的2025”建言征集活动。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材料二: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以后,美日两国又开始借题发挥,频频炒作涉台言论,妄称中国要“借机滋事”,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台湾安全”。面对美日的疯狂挑衅,我国给予了严厉警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表示,“美日在台湾问题上闹得越欢,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动就会越硬”。

    材料三:2022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两岸同胞要和衷共济,共创民族复兴的光荣伟业。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那么,公民应该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2. (2)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3. (3)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怎样才能遏制“台独”,反对分裂?
    4. (4)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解决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