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化学...

更新时间:2022-06-01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质中不含硅元素的是(   )
    A . 石英 B . 石灰石 C . 水泥 D . 玛瑙
  • 2. 2022年1月7日,PLOS   Biology在线发表了关于玉米生物固氮的研究,为减少化肥使用和发展绿色农业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下列反应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 . 由氨制成碳酸氢铵或硫酸铵 B . 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 C . NO和O2反应生成NO2 D . 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
  •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 B . 氨水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 C . 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色烟雾 D . 在反应NH3+H+=NH 中,NH3失去电子被氧化
  • 4.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硫黄发生反应,且硫做还原剂的是(   )
    A . O2 B . Fe C . H2 D . Zn
  • 5. 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都能作干燥剂 B . 在常温下都能用铁制容器储存 C . 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D . 加热时都能与铜发生反应
  • 6.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材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的阻拦索是一种特种钢缆,属于新型纯金属材料 B . “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碳化硅属于新型陶瓷材料 C . “港珠澳大桥”使用了大量的钢铁,钢铁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D . 某品牌手机使用的麒麟980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 7. 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 . 氢氧燃料电池反应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 . 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 .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 8.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SO2具有漂白性、防腐性、抗氧化性,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B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Cl2 C . 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D . 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 9.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Fe FeCl2 Fe(OH)2 B . S SO3 H2SO4 C . N2 NO2 HNO3 D . CaCO3 CaO CaSiO3
  • 10.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7.8gNa2O2和Na2S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日为0.1NA B .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的SO3含有的质子数为40NA C . 常温下,1molFe分别放入足量的浓HNO3、稀HNO3中,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均为3NA D . 将18mol·L-1的浓硫酸50mL与足量铜粉共热,产生的SO2分子数为0.45NA
  • 11.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O2+2OH-=H2O+SO B . 将FeO固体放入稀硝酸中:FeO+2H+=Fe2++H2O C . 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加热:Cu+4H++SO Cu2++SO2↑+2H2O D . 向NH4HCO3溶液中加足量NaOH溶液:HCO +OH-=CO +H2O
  • 12. 如图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X对应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B . 气体a与气体c不能大量共存 C . d溶液久置会生成g,pH减小 D . e溶液与h溶液不可能发生反应
  • 13. 我国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广泛使用的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材料是SiO2 B . 可利用CaO或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 C . 一定条件下,将CO2转化为淀粉,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 D . 研发新型催化剂将CO2分解成碳和O2 , 同时吸收热量
  • 14. 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贮存气体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是(   )

    A . 一氧化氮 B . 氨气 C . 二氧化硫 D . 氯化氢
  • 15. 已知 ,反应速率分别用 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6.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O2(g)+2NO(g) 2NO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 NO2的分解速率和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1 B .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C . O2、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改变
  • 17. (2020高一下·兴安开学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B . 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 . 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D . 原电池内部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如图可以表示吸收能量的过程 B . 化学反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C . 该反应可能是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D . H2O(g)=H2O(l)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该过程属于放热反应
  • 19.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 +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 mol/L、0.2 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 . SO2为0.4mol/L B . SO2为 0.25mol/L C . SO2、SO3均为0.15mol/L D . SO3为0.4mol/L
  • 20. 工业制粗硅的反应为2C+SiO2 Si+2C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硅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B . Si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 C . SiO2是半导体材料 D . 每生成1molSi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目约为4×6.02×1023
  • 21. 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由铜制取、收集NO2气体并回收Cu(NO3)2的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用图①装置制取NO2 B . 用图②装置收集NO2 C . 用图③装置过滤时,不断搅拌溶液以过滤掉固体杂质 D . 用图④装置蒸干并灼烧得到纯净的Cu(NO3)2
  • 22.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有关数据如下。四组实验中,收集相同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的氧气,所需时间最短的一组是(   )

    组别

    实验条件

    A

    B

    C

    D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10

    10

    10

    10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

    6%

    6%

    3%

    6%

    温度/℃

    20

    40

    40

    40

    MnO2质量/g

    0.05

    0.05

    0.05

    0

    A . A   B . B   C . C   D . D
  • 23. (2017高一上·台州期末) 将某无色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变红色,X可能是(  )
    A . O2 B . Cl2 C . SO2 D . CO2
  • 24. 将装满下列气体试管倒立水槽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最终的实验现象与图相符的是(   )

    A . 图甲氨气 B . 图乙氮气 C . 图丙二氧化氮 D . 图丁二氧化硫
  • 25. 硝酸工业尾气中含有高浓度的NO和NO2 , 它们都是大气的重要污染物。已知某厂排放的尾气中NO、NO2的体积比为1:1,该厂采用NaOH溶液来处理该尾气,处理后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含氮的钠盐。则该含氮的钠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 . -3 B . +1 C . +3 D . +5
  • 2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 Fe 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滴加 KSCN 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硝酸将 Fe 氧化为 Fe3+

    B

    向装有 Fe(NO3)2溶液试管中加入稀H2SO4

    试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HNO3被还原成了 NO2

    C

    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 BaCl2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存在

    D

    向盛有某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 NaOH 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

    A . A   B . B   C . C   D . D
  • 27. SO2属于严重的大气污染物,可用H2与SO2高温反应消除SO2的污染,其反应原理可分为两步,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pH≈5.6的酸雨 B . 可用CuSO4溶液检验是否有X气体生成 C . 在100℃~200℃温度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 . 工业上可用浓硝酸处理工业尾气中的SO2
  • 28. 研究表明N2O与CO发生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过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Fe+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 . N2O+ CO=N2 +CO2是吸热反应 D . 该反应过程中有旧化学键断裂且形成了新化学键
  • 29. 向50mL稀H2SO4与稀H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且每一段只对应一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 开始时产生的气体为H2 B . AB段产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C . 所用混合溶液中c(HNO3)=0.5mol·L-1 D . 参加反应铁粉的总质量m2=5.6g
  • 30. 甲烷可制成燃料电池,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极是正极 B . b极O2失去电子得到H2O C . 电解质溶液可能为碱性溶液 D . 若正极消耗的气体为2.24L(标准状况下),理论上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
二、综合题
  • 31. 菜之魂在味,在“七味八滋”中,盐应是百味之首。粗盐常含有少量 以及泥沙等杂质,实验室中提纯 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操作Ⅰ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填仪器名称)。
    2. (2) 操作Ⅱ为蒸发结晶,蒸发过程中时停止加热。
    3. (3) 溶液a和溶液b分别为溶液和溶液,加入过量溶液b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 (4) 说明溶液c已经足量的现象为
    5. (5) 称取 精盐,配制成 溶液;量取 溶液反应,消耗 溶液的体积为 ,则该精盐样品中 的质量分数是
  • 32. (2021高一下·长春期末) 现有反应①Ba(OH)2·8H2O+2NH4Cl=BaCl2+10H2O+2NH3↑②Fe+H2SO4=FeSO4+H2↑。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两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2. (2) 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铁作(填“正极”或“负极”),溶液中的H+(填“铁”或“铜”)电极方向移动。

      ②正极的现象是。负极的电极方程式为

      ③若反应过程中有0.2 mol电子的转移,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 33. 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0.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NO2和N2O4之间发生反应:2NO2(g)(红棕色) N2O4(g)(无色),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曲线(填“X”或“Y”)表示N2O4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 (2) 在0~3min内,用N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3. (3) 若在一保温容器中加入一定量NO2 , 反应一段时间后,混合气体温度升高,说明2molNO2(g)的能量比1molN2O4(g)的能量(填“高”或“低”)。
    4. (4) 反应达到平衡后,若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相对于降温前v(正)(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v(逆)
    5. (5) 氮氧化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如图是监测NO含量的传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NiO电极发生(填“氧化”或“还原”)反应,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34. 硝酸是极其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将产生的NO2在密闭容器中用水多次反复循环吸收制备硝酸。
    1. (1) 工业上用水吸收NO2生产HNO3 , 生成的气体经多次氧化、吸收的循环操作充分转化为硝酸(假定上述过程无其他损失)。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为了证明NO也可以与氧气和水共同反应生成HNO3 , 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有关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为观察到NO气体生成,打开K1 , 关闭K2 , 应从U形管的长管口注入稀硝酸至后,迅速关闭K1 , 观察到U形管内的现象是

      ②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蘸NaOH溶液的棉花团的作用是

      ④打开K2 , 至装置Ⅱ中长玻璃管中的气体呈无色后,打开K3 , 反应一段时间后,长玻璃管中并未充满液体。设计简单方法检验长玻璃管中的气体是否含NO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