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5

更新时间:2022-06-08 浏览次数:60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48分)
  • 1. (2022·浙江模拟)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gě)毛(pēi)慰(jiè)东船西(fǎng) B . 隙(xià)蔽(yìn)气(bǐng)跌起伏(dàng) C . (ní)皱(zhé)稻(xiān)然而止(jiá) D . (zā)寥(kuò)带(xié)灭此食(zhāo)
  • 2. (2022·浙江模拟) 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它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它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静谧深远……人们感怀并摩写它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 B . 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沧凉。 C . 凝神一看,貌似平静的海面却有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几尺高的洁白晶莹的水花。 D . 杨师傅微微地喘息着,面颊腊黄,嘴唇苍白干燥,唯有那深沉的眸子依然光亮。
  • 3. (2022·浙江模拟)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界首个以“戈壁地貌”作为赛道的酒泉国际戈壁超级马拉松,全长50公里的赛道以戈壁为主(50%),累计爬升及下降幅度为80米,堪称世界独一无二的赛道。 B . 人们已不足为奇行人那种“成群结队无视红灯”“赶着上班横穿马路”“凑齐一小撮后过马路”等现象。 C . 俄土两国,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战争,前段时间又因俄战机被击落一事,两国关系又蒙上了巨大的阴影,要想把新的恩怨一笔抹杀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D . 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 4. (2022·浙江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召开,通报了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三星堆出土了文物瞬间刷屏。 B . 烫样,也称“烫胎合牌样”,就是指古建筑的立体模型,之所以被称为“烫样”,其主要原因是有的部位在制作时需要熨烫成型造成的。 C .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而终有所成的他在登顶泰山之际,忽然想起了《劝学》中关于高山与风雨的论述,顿悟了它所描绘的不仅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是一种自然现象。 D . 毛相林43年不改初心使命,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 5. (2022·浙江模拟)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绝不一样。                         。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①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

    ②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

    ③它虬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

    ④那些密密实实地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枝月叶鲜,懒而富态

    ⑤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

    ⑥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

    A . ④①⑥③⑤② B . ④⑤①②③⑥ C . ⑥②③⑤④① D . ⑥⑤③④①②
  • 6. (2022·浙江模拟)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B .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C . 射虎何年随李广,闻鸡中夜舞刘琨。 D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7. (2022·浙江模拟)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 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星宿名, 指斗宿(南斗)、牛宿。 B . 六艺经皆通习之      传:传记,与“经”相对的著作。 C . 羽化而登仙            羽化:道教称飞升成仙为“羽化”。 D .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曰:先秦儒家著作中引述古代贤人的言论。
  • 8. (2022·浙江模拟)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A . 而后乃今将图 B . 彭殇为妄作 C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 D . 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
  • 9. (2022·浙江模拟)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是我和你共同食用的东西。 B .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情绪随着事物或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之产生了。 C .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后来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击溃秦军。 D .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激愤大义,即使面对死亡也毫不惧怕,这是什么缘故呢?
  • 10. (2022·浙江模拟)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 . 登高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极富象征性的意象,杜甫的这首作品将古代风俗中的登高祈寿与士大夫的登高言志糅合在了一起,别具匠心。 B . 首联一个“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也为首联营造的画面增加了不尽的悲怆意味。 C . 颈联中的“悲”和“独登台”不仅暗合首联的“哀”,而且表明了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D . 《登高》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和抱负无成的怅恨,哀婉缠绵,动人心弦。
  • 11. (2022·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求子,是寡人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有益于君,敢烦执事。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1.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 B . 人之力而敝之        因:依靠 C . 焉用亡郑以陪        邻:邻国,指秦国 D . 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阙:使……亏损,侵损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 . 越国鄙远              敢烦执事 B . 所与,不知          吾还也 C . 行李往来              是寡人过也 D . 若亡郑有利于君        今急求子
    3. (3)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根据课文意思,秦在西,晋在东,郑在秦、晋之间。 B . 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C . 烛之武见秦伯,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的目的是坦言知道郑国必然灭亡,从而避其锐气。 D . 烛之武围绕着“阙秦”、“利晋”这个中心,说服秦伯,终于使秦伯“与郑人盟”,秦伯留下杞子、逢孙、杨孙代郑设防,撤军而去。
  • 12. (2022·浙江模拟) 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的理由的是(   )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本书以后几章将要叙述这些事实。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物种起源>绪论》节选)

    A . 我曾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 B . 经过五年的工作之后,我专心思索问题并写出了若干简短笔记。 C . 1844年,我把简短笔记扩大为当时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 D . 纲要完成之后直到现在,我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 13. (2022·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文科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呈现和包含中国经验、中国材料、中国数据的文科。中国历史上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分类,经史子集原为图书分类,虽然也具有稀薄的学科分类意味,但毕竟和现代学科分类有巨大距离。

    从“五四”前后至今,我们先后三次向欧美苏大规模地移植了人文社会科学体系。这对中国传统学术而言,毫无疑问是一场深刻的学术革命,填补了现代学术空白,但“言必称希腊”的弊端也使其具有了浓厚的西方气质。中国文科各领域都面临着从西方化的学科体系向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转型这一挑战或任务。

    从分科治学走向学科交叉或科际融合,甚至走向一些新生的文科门类,这是学科发展下一步要解决的一个方向性问题。分科治学是现在所有学科的基本存在方式,这个方式本身没问题。不分科,我们没办法实现专业化、专门化;而没有专业化和专门化,研究根本无法深入。但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更强调学科联合、学科融合、科际融合,乃至现在的新趋势不是“联合”“融合”“整合”的问题,而是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带有交叉性质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等。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刻变迁,跨学科的团队将是未来文科科研的主要组织形式,如同分工单干曾是以往文科科研的基本形式一样。

    学科存在的终极根据是为了解决问题。但现在我们的学科建设如同一个外科大夫一样,他成天打磨自己的手术刀,你看我这手术刀多好,多漂亮多精致多豪华多锋利,但他忘了手术刀的存在是为了救死扶伤。最近几十年来,我们过于强调了学科自身的存在,而忽视了对问题的解决。未来新文科建设的重心就是弱化学科,突出问题。以问题为平台整合学科,而不是以学科为平台切割问题。譬如说研究乡村社会的转型,既是经济学问题,也是政治学问题、法学问题、人类学问题、历史学问题,甚至还是农学问题、气象学问题等等,任何一个重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学科的协同。

    更加强调学以致用,可能将会成为未来新文科的突出特征。近40年来,几乎每个学科都在追求“学术独立”,主张“为学术而学术”,以致放逐了现实和时代,最后则整体遁入象牙塔中。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没有“现实”就没有任何“学术”,“学术史”演变的最大动力、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不是学术自身而是“外部现实”。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为学术而学术”的时代看来已趋向终结,与现实、社会、政治、意识形态重新缔结更加紧密的新关系,似乎将攸关每个学科的新生命,构成“新文科”的最鲜明特征。

    (摘编自王学典《何谓“新文科”?》)

    1. (1) 下列语句中,对“新文科”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文科有别于传统经史子集的分类,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呈现和包含中国经验、中国材料、中国数据的文科。 B . 信息时代要求新文科从分科治学走向学科交叉或科际融合等,跨学科的团队将成为未来文科科研的主要组织形式。 C . 未来新文科建设将以问题为平台整合学科,以多学科的协同来推动问题的解决,传统的分科治学将会逐渐被取代。 D . 学术独立的时代趋向终结,或许未来新文科最鲜明特征是走出象牙塔,与“外部现实”重新缔结更紧密的新关系。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历史上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分类,“五四”前后三次移植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填补了现代学术空白。 B . 从当下趋势来看,学科发展的方向是从“联合”走向深度“融合”,乃至最终形成全新的带有交叉性质的学科。 C . 选文运用外科大夫的例子,批判了学科建设过分强调自身存在的错误做法,指出了多学科协同作战的重要意义。 D . 近40年来,或由于未清醒认识“学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学科在追求“学术独立”时与现实脱节。
二、填空题(3分)
  • 14. (2022·浙江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2. (2)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3. (3)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 (4)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张溥《五人墓碑记》)
三、简答题(9分)
  • 15. (2022·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四十年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以外,几年来没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他哥哥虽然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显得更瘦弱、更苍白,但是他们两兄弟却很相像,所以我在早年有时候要等到跟他们定好靴子的时候,才能确定他们到底谁是谁。后来我搞清楚了:如果没有说“我要问问我的兄弟”,那就是他本人;如果说了这句话,那就是他哥哥了。

    1. (1) 两段选文的叙述角度和叙述者的情感态度各有怎样的不同。
    2. (2) 两段选文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四、写作题(40分)
  • 16. (2022·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区的校园里,一群热爱种植的大学生想做有文化的“花农”,在田野中引入《诗经》文化,种植了近百种花卉。

    对于这群学生“自由成长”的行为,有人认为,大学时光那么宝贵,理应花在汲取知识营养、增加实践阅历上,而不是浪费在花花草草上。相反,有人认为大学生活本该多姿多彩,自由成长,才能让学生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该如何看待这些多姿多彩的“自由成长”行为?你有何感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