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2年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7-01 浏览次数:2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1·宁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云蒸霞蔚 B . 大浪淘沙 C . 百炼成钢 D . 滴水成冰
  • 2. (2021·黄石) 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碱、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 冰水混合物、苛性钠、二氧化锰 B . 液化石油气、熟石灰、二氧化硫 C . 食盐水、纯碱、干冰 D . 天然气、氢氧化钾、大理石
  • 3. “美丽烟台,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B . 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 C .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D . 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 . 检测溶液的pH C . 稀释浓硫酸 D . 倾倒液体
  • 5. 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中只有水可作溶剂 B . 同温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C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 D . 配制10%的稀盐酸时,若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符合题意,则所得的稀盐酸的浓度会偏小
  • 6. (2021·达州) 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B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 A与C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 .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D . B,C,D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 7. 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洗涤剂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B .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 . 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D . 煤、石油、天然气三种化石燃料都是可再生能源
  • 8. 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清肺排毒汤”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死亡风险,麻黄是其重要成分之一,麻黄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C10H15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麻黄与麻黄碱均属于纯净物 B . 麻黄碱由10个碳原子、1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 . 麻黄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麻黄碱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 9.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定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5

    15

    1

    5

    反应后的质量/g

    11

    X

    1

    22

    A . X 值为 3g B . 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C . 丙一定是催化剂 D . 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 14:3
  • 10. (2020九上·西山期末) 把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分别滴加到装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试管中,只有乙表面产生气泡;再把甲和丙的金属丝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丙表面无明显现象。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 甲>乙>丙 B . 丙>甲>乙 C . 丙>乙>甲 D . 乙>甲>丙
  • 11. (2021·苏州) 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发生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 . 发现CO中毒者,迅速将其转移到室外通风处 C . 为防止火腿肠变质,加工时加入大量亚硝酸钠 D . 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可服用大量食盐水自救
  • 12. 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的是(   )
    A . NaOH和稀HCl混合 B . KNO3和NaCl混合 C . CuCl2和NaOH混合 D . BaCO3和CaCl2混合
  • 13. 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 . 用洗洁精洗油污是乳化作用,用汽油洗油污也是乳化作用 B . 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C .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D . 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 14. 归纳总结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分类

    B.物质的鉴别

    ①合金、塑料、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②干冰、可燃冰都是冰

    ①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②KNO3、CuCl2两种溶液,可通过颜色直接区分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能源

    ①为保持肉制品味道鲜美,在香肠中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

    ②碘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

    ①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太阳能、风能、氢能属于清洁能源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下列除杂(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括号中为杂质)(   )

    选项

    物质

    方法或试剂

    A

    稀硫酸(HCl)

    足量锌粉,过滤

    B

    MnO2(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u(C)

    空气中灼烧

    D

    CO2(O2)

    通过高温炭层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多选题
  • 16.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足量的锌铁分别与等质量的稀硫酸反应 B . 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氯化钡溶液 C . 将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D . 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
三、填空题
  • 17.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 (1) +3价氮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2. (2) 氖气
    3. (3) 保持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 (4) 画出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18. “嫦娥五号”上使用的记忆合金、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高性能芳纶纤维等材料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1. (1) 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A . 记忆合金 B . 羊毛 C . 芳纶纤维
    2. (2) 硬度非常大的SiC,其结构类似金刚石,则构成SiC的基本粒子为             (填序号)。
      A . 分子 B . 原子 C . 离子
  • 19. 学习化学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1. (1) 在我国,每年的端午节都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给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
    2. (2) 精准扶贫使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村地区也使用上了清洁的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当温度为℃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2) 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A的方法是
    3. (3) t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300g,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得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 21. 如图A、B、C三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B是单质, A、C都是氧化物,C是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请回答:

    1. (1) 写出C的化学式
    2. (2)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 (3) 指明反应②基本反应类型
  • 22.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1) 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②
    2. (2)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下同)。
    3. (3)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时,发生装置应选用,收集装置应选用
    4. (4)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 23. (2021·阜新) 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1. (1) 为了鉴别它们:先把两支试管分别贴上标签①、②,然后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未知液于①②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

      ①中无明显现象

      ②中产生白色沉淀

      ①中原溶液为

      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继续探究②试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 (3)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三成立

四、计算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