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类 | 纺织业 | 缫丝业 | 面粉业 | 火柴业 | 水电业 | 机器业 | 矿冶业 |
新增数量(家) | 82 | 70 | 53 | 28 | 60 | 20 | 73 |
新增资本额(万元) | 1332.1 | 556.9 | 786.8 | 130 | 3813.8 | 352.1 | 2272.9 |
表格中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说明( )
年份 | 国民经济比例(%) |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1953 | 52.8 | 29.6 | 17.6 |
1957 | 43.3 | 31.2 | 25.5 |
1960 | 21.8 | 26.1 | 52.1 |
1962 | 33.6 | 30.3 | 36.1 |
美国、苏联、日本、中国国防开支表(单位:10亿美元)
1950年 | 1953年 | 1954—1961年 | 1962年 | 1970年 | |
美国 | 14.5 | 49.6 | 40.5~47.8 | 52.3 | 77.8 |
苏联 | 15.5 | 25.5 | 26.7~43.6 | 49.9 | 72.0 |
日本 | 0.3 | 0.3~0.4 | 0.4 | 1.3 | |
中国 | 2.5 | 2.5 | 0.3~7.9 | 9.3 | 23.7 |
①局部“热战”导致了美国的国防开支大幅增加
②冷战格局形成后苏联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在外交上依赖美国的保护
④中国国防开支的加大与中苏关系恶化有较大关系
材料一:春秋战国是民间势力逐渐兴起的时代.殷周宗法贵族社会的两大支柱一国野制与世卿制趋于瓦解,国人与野人、君子与小人的界限日渐消失,礼乐制度下移,公子公孙对卿大夫的世袭被打破,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途径,士和庶人可以晋升至大夫乃至卿相。孔子门下由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组成的儒家团体,正是新兴的“游士”阶层的最初代表。
正是儒家与其他学术团体和流派之间的“百家争鸣”,造成了华夏文化区域内一种跨国界的公共舆论。这种公共舆论一方面导致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一方面扩大了政治参与,使“君子”不再是一种身份限制,而成为一种政治抱负、一种人生典范,有心从政的人可以通过求学问礼,为迈入仕途创造条件。
——陈子明《儒家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
材料二:西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乡举里选”之说。我称此之为“公选”。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效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英“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材料:16~18世纪,英国形成了自然经济瓦解、原始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的历史巨变,重商主义走向全盛。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1776年,他的《国富论》的出版是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高峰。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国内出现了市场失灵和社会问题,国外自由贸易政策难以为继,于20世纪初期形成重重危机。20世纪前期,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史上最严重危机的时代,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形成第二次大变革。20世纪70年代,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形成了“权力与资本”的第三次结盟,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历史再次相似,新自由主义政策进入高潮也物极必反。工党在1997年大选中获压倒性胜利上台执政12年,提出两个政策思想: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在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中谋求新平衡)。
——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新中国经济建设内容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写的提纲。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第一次探索 2、人民公社化和经济的困境 3、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恢复 1、“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社会经济 2、国民经济发展的两次转折和受挫 1、国民经济的前进和徘徊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深化改革、推进开放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提纲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