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图②
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960年 | 1005年 | 1038年 | 1044年 | 1125年 | 1127年 | 1140年 |
北宋 建立 |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 西夏 建立 |
宋夏达成和议 | 金灭辽 | 金灭北宋 |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
①加重了民众的赋役负担 ②加剧了各民族间的军事冲突
③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
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②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④设立军机处
朝代 | 史实 |
西汉 | 设置西域都护 |
元朝 |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
清朝 | 设置伊犁将军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材料一 :
统治者 | 农业措施 |
唐太宗 | 减轻农民劳役负担 |
宋真宗 | 派人从福建运了万斛占城稻,分给江南等地农民种植。 |
清初统治者 |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
材料二: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材料三: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一:
材料二: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下设台湾、凤山、诸罗三县,沿海人民大量移居台湾,改变了台湾地旷人稀、劳动力缺乏的状况。从17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台湾的汉族人口从原来的20万增加到200万。大陆移民和当地居民共同劳动,大大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材料三: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清朝在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理藩院直接受皇帝领导。出于统治边疆民族地区的需要,清廷大力推行民族立法工作。嘉庆年间,修成《理藩院则例》,这是一部适用于各个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法规。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领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例如:《回疆则例》、《西藏善后章程》、等多部法规。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四:清代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总框架是“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其地域的广阔性,决定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在西藏和西南地区,又根据当地政治、历史、民族特点实行不同的措施。
——摘编自马大正《略论清代边疆政策研究》
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城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到恐外人之交际妓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