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202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综合模拟评估卷

更新时间:2022-06-18 浏览次数:41 类型:高考模拟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 (2022·浙江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美国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的《岛上书店》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巨大哄动。主人公接连经历了亲人离世、生意(pín)临破产等变故,但他并未因此萎(mǐ)不振。 B .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jué)不振。”真正的强者,不惧人性的苍凉,不惧命运的无常,用脚步丈量广(mào)的土地,用双手托起生命的光亮。 C . 无论是面对变换无常的官场,还是柴米油盐的粗淡,他都坚(rèn)不拔,饱含热情,在黑暗中寻找灯火,用几句云淡风轻的玩笑话,击破生活中纷至(tà)来的重击。 D . 圣地亚哥已经84天颗粒无收,只能靠小男孩马诺林的补(jǐ)维持生计。面对捕鱼时意外的灾难,他不自怨自(yì),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度过难关。
  • 2. (2022·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风骨坚韧、不失本真,【甲】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也不乏“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的人生气魄 , 这几乎就是于敏院士所代表的科学家这个群体的共同特质。他们将个人命运和民族兴亡休戚相关 , 在民族伟业中成就人生,在实现自我中造福大众。【乙】梁思礼、华罗庚、朱光亚、钱学森、师昌绪、童大年、程开甲……如果列下去,这个名单还可以拉得更长。

    回望历史风云,他们的价值坐标不曾迁移,他们的信仰始终在场。【丙】也许有人觉得谈“责任”、“使命”、“信仰”这样的大词有点空洞和矫情 , 但置身转型社会,面对社会的喧嚣浮躁,恰是这类人们的故事,让我们得以暂时停下来,重新审视精神上的困惑和价值观上的迷茫。

    1.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风骨坚韧 B . 休戚相关 C . 始终 D . 审视
    2.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B . C .
  • 3. (2022·浙江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艺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良好生态;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这是文艺工作者应有的态度和做法。 B . 四川省农业部门加强对粮食生产管理人员、基层农技人员、种粮大户的培训与指导,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让技术服务覆盖每一亩土地,为农业稳产增收技术保障。 C . 沪剧是围绕表演现代生活为主的戏曲,其音乐委婉柔和,曲调优美动听,善于塑造现代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艺术美。 D . 近期,国家卫健委表示将密切关注各地疫情形势,从严从快从紧推进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高风险人员和场所排查、社区管控等工作,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 4. (2022·浙江模拟)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 请柬:新居落成,明天搬迁,特于寒舍备下薄酒,恭请您的光临。 B . 致歉:获悉母校华诞,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 . 留言: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D . 启事:本栏目长期公开征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期待您的支持。
  • 5. (2022·浙江模拟) 语言运用题

    毕业前夕,为磨砺高三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校团委举办了以“青春毅行,超越自我”为主题的徒步登山活动。请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 (1) 补写讲稿:下面是该活动启动仪式上学生代表说的一段话,请补写出空格处的内容,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字。

      对每个人来说,①,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青春也许像流星一样短暂,②,已经点燃了最美的夜空。青春是美好的,③。我们只有肩负起历史使命,才能使自己的青春光彩照人。

      今天,我们青春毅行,超越自我!

    2. (2) 解说徽标:假设你为本活动设计了以下徽标(主色调为绿色,略有炫彩),请写一段文字,说明你的设计意图,字数不超过150字。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 6. (2022·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历史上,乡村公共空间实际上由两股力量所构建:一是传统宗族结构及其社会关联;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人民公社为代表的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整合。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导,以礼治秩序和长老权威为基础,宗族对传统村庄公共空间的构建产生了巨大影响。村民在祠堂等宗族场所中讨论公共事务,达成集体行动,维持村庄秩序再生产,宗族维系的社会关联和空间场域酿就了传统乡村公共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以人民公社为代表的外部行政力量打破了原有宗族社会关联及活动空间,重构了村庄公共空间。政治认同代替原有的血缘关系,成为主导村民行为的主要力量,村庄共同体的“公共性”因村庄社会的集体化、公社化过程而表现得更加明显,形成人民公社时期特殊的村庄集体生产、生活公共空间,具体表现为生产大队、行政性集会及乡村文艺活动等,为当时乡村社会整合及秩序建构提供了新的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民公社宣告解体,中国乡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生产大队”,国家强制权力逐渐从乡村社会中“退场”,行政强制力形塑的公共空间也不断萎缩,乡村社会出现了“社会原子化”趋向,乡土团结陷入困顿,村庄公共空间走向衰落。但之后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村民横向连接的有效平台和维持村庄集体行动的补偿结构正在出现。曹海林认为,人民公社解体、乡村“行政嵌入型”公共空间逐渐萎缩后,诸如乡村集市、红白喜事等形态的“村庄内生型”公共空间接替了一部分原来行政权力的职能,成为乡村秩序生产和社会意义再生产的重要场所。

    但市场化改革以来,有的研究者认为中国农民越来越缺乏公共生活和政治参与。阎云翔指出,要改变乡村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断裂状态,重建乡村社会的公共性,就应该发展农村社会的自组织力量。如果“国家在撤除了对地方公共生活的所有政治经济支持后依然不相信任何形式的社会自组织”,那么“农村社会中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断裂还要延续下去”。不同于上述思路,董磊明则表达了对乡村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黑恶势力及合作困境的担忧。他提出,应通过增加国家常规力量,包括行政、司法以及财政力量对农村的渗透来鼓励扶持农民自组织成长,由此改善乡村社会公共空间的衰落状况。

    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乡村公共空间形态做出了判断和展望。总体来说,不论是国家退场后的“村庄内生型”公共空间,还是乡村社会自组织,抑或增加国家常规力量以求改善的思路,都需依托特定地域主体对乡村公共空间的积极建构。然而自1990年代以来,随着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大量乡村青壮年劳力“离农化”,中国乡村社会“主体”流失成为乡村社会主要特征之一。在当今“半熟人社会”和“无主体熟人社会”的村庄,沿袭传统方式复兴村庄公共空间的努力日益乏力。

    此时,网络社会的来临提供了新机遇,以互联网为基础、智能手机为载体的村级“微信群”的出现为重构乡村公共空间提供了可能。方晓红、牛耀红以甘肃陇南“冯村”的移动互联网实践为例,从“村庄社会何以可能”视角出发,探讨了以“微信群”为载体的村庄网络公共空间对村庄公共性的重建经验。本文的田野地点D村,也是由村级微信群带动村庄公共空间复兴的村落,但不同之处在于,冯村微信群是由村落精英自主建立的“村庄内生型”网络公共空间,而D村村级微信群则是上级政法部门自上而下行政命令建立起来的“行政外生型”网络公共空间。相较冯村“村庄内生型”网络公共空间参与主体的单一封闭性,D村网络公共空间因其“行政外生”特点表现出各基层主体多元复杂的关系生态。

    (摘自《微信群对乡村公共空间的重构》,见《河北学刊》2020年第4期)

    1. (1) 下列对材料中“乡村公共空间”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中国成立以后,乡村公共空间从血缘与地缘主导,变为“行政嵌入型”。 B . 改革开放以后,乡村公共空间从“行政嵌入型”,变为“村庄内生型”。 C . 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民越来越缺乏公共生活,乡村公共空间呈现断裂状态。 D . 当今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增加了乡村公共空间复兴的难度。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出现“行政嵌入型”公共空间的前提是国家强制权力下的政治认同,即以人民公社为代表的外部行政力量,重构了传统村庄公共空间。 B . 出现“村庄内生型”公共空间的前提是行政强制力形塑的公共空间不断萎缩,村民需要横向连接的有效平台和维持村庄集体行动的补偿结构。 C . 出现“社会原子化”趋向的原因是乡村社会权力结构发生剧变,导致当今中国社会整体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状态。 D . 出现“半熟人社会”和“无主体熟人社会”的原因是当今大量乡村青壮年劳力“离农化”而使乡村社会“主体”流失。
    3. (3) 根据材料,概括“乡村公共空间可能复兴”的几条理由。
  • 7. (2022·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黄昏时分

    肖复兴

    旧时京城,黄昏时分,即使普通平民院落,屋顶上的鱼鳞瓦铺展连成一片,如同海浪翻涌,平铺天边,是只有北京见得到的风景。各家开始做晚饭了,即便都是简陋的煤球或蜂窝煤炉子,炊烟袅袅中,有千篇一律的葱花炝锅的香味缭绕,也是分外让人怀想的。

    那个时候,我和我的一位女同学,从我家小屋出来,便是在这样的炊烟袅袅和炝锅的葱花香味中,以及街坊们好奇的眼光中,穿过深深的大院,走到老街深巷里,一直往西走;走到前门大街,过御河桥,往东一拐,来到22路公交车总站的站台前。它的一边是北京老火车站,一边是前门的箭楼。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芒,正从西边的天空中泼洒过来,洒在前门的箭楼上,余光流泻。雨燕归巢,一群群墨点一样在金光中飞舞,点染成一幅点彩画面。

    我们是同住在一条老街上的发小儿,读高中,为了能够住校,她考上了北航附中。几乎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她都来我家找我复习功课和聊天,黄昏时分,我送她到前门,乘坐22路公交车回学校。每个星期天如此,从高一一直到高三毕业。前门箭楼前的黄昏,涂抹着我们15岁到18岁青春灿烂的背景。

    高中毕业后,我去了北大荒,在七星河南岸荒原靠西头的二队,生活了整整六年。一望无际的荒原,荒草萋萋,无遮无拦,一直连到遥远的地平线。我们开垦出来的地号,都在东边,按理说,每天收工都要往西走,回队上吃晚饭。正是黄昏,一天晚霞如锦;夕阳横在眼前,在荒原上应该格外醒目。奇怪的是,我竟然一次都没有注意到黄昏的情景。也是,干了一天的活,如果赶上豆收,一人一条垄,八里地长,弯着腰一直往东割,割到头,已经累得跟孙子一样,再好看的黄昏风景,也没心思看了。

    六年后的早春二月,我离开北大荒,回北京当老师。中学同学秋子,赶着一辆老牛车,从二队送我到场部,准备明天一早乘车到福利屯火车站回北京。老牛破车,走得很慢,走到半路,天已黄昏,忽然回过头往西张望,想再看看生活了六年的二队。二队家家户户炊烟四起,淡淡的白烟,活了似的,精灵一般,袅袅地游弋着。西边,晚霞如火,夕阳如一盏硕大无比的橙红色大灯笼,悬挂在我头顶,然后像大幕一样在缓缓地垂落。我从来没有见过夕阳居然可以这样巨大,大得像神话中出现的一样,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

    我真的有些惊讶,一句话说不出来。秋子见多不怪,头都没有回,只是默默地赶着牛车。黄昏,这样的壮观;忙碌了一天夕阳谢幕时,这样的从容,让半个天空伴随它一起辉煌无比和即将到来的夜晚交接班。

    岁月如流,人生如流。无数个日出日落,构成了逝者如斯的岁月与人生。前年到美国看孩子,一眨眼似的,我的孩子都有了孩子,少年和青春,轮回在儿子和孙子的身上。每天接送小孙子上学放学,将孩子送到家门前不远的路口,等候校车。黄昏的时候,眺望远方,盼望着黄色的校车,从树木掩映的小路上,一朵橙黄色的云朵一样蜿蜒飘来。

    校车出现的前方在西边,茂密的树木遮挡住天空;看不见夕阳垂落。正是晚秋时节,有几株加拿大红枫,高大参天,看不见夕阳,却看得见夕阳的光芒打在树上,让本来就红彤彤的枫叶,更加鲜红,如同燃烧起一树树腾腾向上直蹿的火焰,映彻得天空一派辉煌。

    如果没有蔓延全球的疫情,今年这时候,我可能还会在那个路口守候孩子放学,看到夕阳燃烧加拿大红枫的情景。因为不是送别,不是分手,而是守候,有了期待,有了盼望,灿烂的黄昏,显得更加灿烂,而且,多了一份温情。

    前两天,偶然又听到美国老牌民谣歌手安拉唱的一曲英文老歌《黄昏》,不由自主联想起这几个难忘的黄昏。安拉的《黄昏》,唱的是失恋,伤怀悼时,感叹余音袅袅在耳,却昨是而今非。只是这首老民谣唱的黄昏,和我记忆中的黄昏不同,它不过让我望文生义想起了我的黄昏而已。我的黄昏,无论是告别,分手,守候,都是美好的。黄昏时分,走在寂静几近无人的街上,想起这首老民谣,也想起郁达夫写黄昏的诗:遥街灯火黄昏市,深巷帘拢玉女笙。记忆中存在的,眼前浮现的,是美好的值得期待的黄昏。

    (选自《新民晚报》2021年11月23日第20版)

    1. (1) 请分析本文第一段的作用。
    2. (2) 请赏析标题“黄昏时分”的作用。
    3. (3) 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4. (4) 请探究本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三、古诗文阅读(40分)
  • 8. (2022·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开窗莫妙于借景,而借景之法,予能得其三昧,向犹私之,乃今嗜痴者众,将来必多依样葫芦,不若公之海内,使物物尽效其灵,人人均有其乐。

    向居西子湖 , 欲购湖舫一只,事事犹人,不求稍异,止以窗格异之。人询其法,予曰: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实者用板,蒙灰布,勿露一隙之光;虚者用木作框,上下皆曲而直其两旁,所谓便面是也。纯露空明,勿使有纤毫障。坐于其中,则两岸之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以及往来之樵人牧竖、醉翁游女,连人带马尽入便面之中,作我天然图画。且又时时变幻,不为一定之形。是一日之内,现出百千万幅佳山佳水,总以便面收之。而便面之制,又绝无多费,不过曲木两条、直木两条而已。

    世有掷尽金钱,求为新异者,其能新异若此乎?此窗不但娱己,兼可娱人。不特以舟外无穷无景色摄入舟中,兼可以舟中所有之人物,并一切几席杯盘射出窗外,以备来往游人玩赏。世人取像乎物,而为门为窗者,不知凡几,独留此眼前共见之物,弃而弗取,以待笠翁,讵非咄咄怪事乎?有心无力,不能办此一舟,竟成欠事。

    予又尝作观山虚牖,名“尺幅窗”,又名“无心画”,姑妄言之。浮白轩中,后有小山一座,高不逾丈,宽止及寻,而其中则有丹崖碧水,茂林修竹,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凡山居所有之物,无一不备。后见其物小而蕴大,不忍阖牖。遂命童子裁纸数幅,以为画之头尾,乃左右镶边。头尾贴于窗之上下,镶边贴于两旁,俨然堂画一幅,而但虚其中。非虚其中,欲以屋后之山代之也。坐而观之,则窗非窗也,画也;山非屋后之山,即画上之山也。不觉狂笑失声,妻孥群至,又复笑予所笑,而“无心画”、“尺幅窗”之制,从此始矣。

    予又尝取枯木数茎,置作天然之牖,名曰“梅窗”。生平制作之佳,当以此为第一。己酉之夏,骤涨滔天,久而不涸,斋头俺死榴、橙各一株,伐为薪,因其坚也,刀斧难入,卧于阶除者累日。予见其枝柯盘曲,有似古梅,而老干又具盘错之势,似可取而为器者,因筹所以用之。是时栖云谷中幽而不明,正思辟牖,乃幡然曰:“道在是矣!”遂语工师,取老干之近直者,顺其本来,不加斧凿,为窗之上下两旁,是窗之外廓具矣。再取枝柯之一面盘曲、一面稍站者,分作梅树两株,一从上生而倒垂,一从下生而仰接,其稍平之一面则略施斧斤去其皮节而向外以便糊纸其盘曲之一面则匪特尽全其天不稍戕斫并疏枝细梗而留之。既成之后,剪彩作花,分红梅、绿萼二种,缀于疏枝细梗之上,俨然活梅之初着花者。同人见之,无不叫绝。予之心思,于此矣。后有所作,当亦不过是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向居西子湖滨:水边 B . 勿使有纤毫障翳:遮蔽 C . 有心无力恨:痛恨 D . 于此矣讫:终了,完毕
    2. (2)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灰布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B . 以备来往游人玩赏不知东方既白 C . 为薪弃甲曳兵 D . 因筹所以用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渔居西子湖滨时,通过便面窗,使船上空间得以无限地扩展,使有限成无限,船内外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相互映衬的艺术整体。 B . 李渔的尺幅画力求把窗从整体上变成一幅画,从而足不出户也可以置身于丹崖碧水,茂林修竹之中,随意欣赏四季花卉与珍禽异兽。 C . 李渔在文中介绍了有关窗子的几种巧妙的设计,可以看出他乐山乐水,热爱生活,与大自然相融,有智慧有创意,生活充满了闲情逸致。 D . 李渔利用枝干和弯曲的枝条,制成了一扇天然的“梅窗”,令人叫绝,他自认此窗是平生制作最佳,用尽了心思,从此便不再制作窗子。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其稍平之一面则略施斧斤去其皮节而向外以便糊纸其盘曲之一面则匪特尽全其天不稍戕斫并疏枝细梗而留之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向犹私之,乃今嗜痂者众,将来必多依样葫芦,不若公之海内,使物物尽效其灵,人人均有其乐。

      ②世人取像乎物,而为门为窗者,不知凡几,独留此眼前共见之物,弃而弗取,以待笠翁,讵非咄咄怪事乎?

  • 9. (2022·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石龛

    (唐)杜甫

    熊罴咆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为官采美箭,五岁供梁齐。”

    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奈何渔阳骑 , 飒飒惊蒸黎

    【注】①梁齐:指今河南、山东一带,当时与叛军作战的主要地区。②直算:可作箭干的竹子。③渔阳骑:指安、史叛军,其部属皆渔阳突骑。④蒸黎:指百姓。

    1. (1) 起首四句,诗人借熊罴、虎豹、鬼、狨的声音烘托山路的;接下来四句,则描写天气的与异常。
    2. (2) 有人认为此诗看似两截诗,其实浑然一体。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 10. (2022·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心上》)

    1. (1) 第一则材料阐明是仁爱的基础,“君子务本”中“务”的意思是
    2. (2) 请分析两则材料中对“孝悌”认知的异同。
  • 11. (2022·浙江模拟) 古诗文默写。
    1. (1)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论语》)
    2. (2) 故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 (3) 四美具,。穷睇眄于中天,。(王勃《滕王阁序》)
    4. (4) 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
    5. (5) 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作文(60分)
  • 12. (2022·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典范”是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典范的价值是无量的,可有时,人们乐见的,除了典范,还有例外。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