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202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模)

更新时间:2022-06-18 浏览次数:10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濠江一模) 考古发现,二里头时期(距今约3800~3500年)出土的一些器物(如图大口尊)到殷商时期晚期已经完全绝迹或器型大变,如大口尊、爵等,但甲骨文及金文的字型与二里头时期某些器型非常类似,如右图“酉”字,据此推测(    )

    出土器型

    甲骨文

    金文

    A . 象形是唯一的造字法 B . 二里头时期可能出现文字 C . 二里头时代就是商代 D . 商代手工业制造技术衰落
  • 2. (2022·濠江一模) 考古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遗址(河北)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同时期的燕国遗址(辽宁)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证明(   )
    A . 南方地区没有使用铁器 B . 北方地区已经淘汰石、青铜器  C . 当时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D . 南北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 3. (2022·濠江一模) 依据文物,我们可解密其蕴含的历史信息,《元桢墓志》碑(元桢,北魏宗室大臣,恭宗拓跋晃第十一子)刻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是北魏中期典型碑刻,如右图(拓片·局部)。这( )

    A . 说明鲜卑族保持着旧有习俗 B . 表明书法深受宗教影响 C . 代表古代书法艺术最高水平 D . 是民族融合的重要证物
  • 4. (2022·濠江一模) 《史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或火耕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宋书》(南朝·梁)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表明(   )
    A . 西汉经济非常落后 B . 南方得到开发发展 C . 江淮经济超过北方 D . 政治重心已经南移
  • 5. (2022·濠江一模) 下图是隋朝粮仓分布示意图,通过观察分析粮仓分布情况,下面结论较合理的是(   )

    A . 粮仓主要分布在都城长安 B . 证明经济中心在江南地区 C . 说明隋炀帝统治黑暗残暴 D . 体现了大运河的巨大作用
  • 6. (2022·濠江一模) 唐代诗人王建在《凉州行》中云:“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通过此诗,可以了解唐代     的情况(   )
    A . 少数民族已经汉化 B . 在全国推广种禾黍 C . 各族相互学习借鉴 D . 民族文化特色鲜明
  • 7. (2022·濠江一模) 据记载,南宋时期都城临安(杭州)的一些习俗与北宋东京非常类似,如在酒馆张挂炉子灯,在茶馆张挂名人画像,吃笼饼、蒸饼先去皮再吃等等,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
    A . 北方人的南迁 B . 对外贸易的繁荣 C . 民族融合的加强 D .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8. (2022·濠江一模) 《南雍志》载明太祖言: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明太祖意在(   )
    A . 说明秦朝是专制统治 B . 仿效前朝设立丞相 C . 强调强化皇权的必要 D . 加强对官民的监管
  • 9. (2022·濠江一模) 明朝后期的文学作品中,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反映出(   )
    A . 明朝后期开始实行民主制度 B .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传入中国 C . 传统思想已经发生明显变化 D . 八股取士政策加强思想控制
  • 10. (2022·濠江一模) 清代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相互竞争,结果出现弱者日益贫困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   )
    A . 农村地区农产品商品化明显 B . 商业是主要的生产经济形式 C . 农村主要种植的是经济作物 D . 传统的自然经济已完全解体
  • 11. (2022·濠江一模) 两广总督阮元(1817-1826)主持编写的广东地方志中记载,殖民菲律宾的西班牙是居住在斯里兰卡和马六甲之间的蛮夷;葡萄牙位于马六甲附近;英国是荷兰的属国;认为法国人原信奉佛教后改信基督教,甚至法国就是葡萄牙等等 ,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
    A . 开始关注新航路的作用 B . 对西方缺乏准确认知 C . 对鸦片战争爆发有警惕 D . 已受到工业革命影响
  • 12. (2023八上·中山期中) 有人评论: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呼啸叫号,发鼓击钲,声撼大地。或主张变法自强之议,或吹煽开智之说,或立危词以警国民之心,或故自尊大以鼓舞国民之志,未几而薄海内外,风靡响应。这说明,甲午战争失败(   )
    A . 促使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 . 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展开 C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 . 促成抗日统一战线建立
  • 13. (2022·濠江一模) 1872年,我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在广东南海县创建,投产后“出丝精美”畅销欧美,获利丰厚。但村民认为男女同厂“有伤风化”,该厂“夺人生业”,状告到县衙,县衙一度令其停业,被迫迁往澳门,1887年终获许可,迁回。由此可见,当时民族工业(   )
    A . 无法与外国竞争 B . 一直得到政府支持 C . 造成了大量失业 D . 生存发展环境艰难
  • 14. (2023九下·广东模拟) 皇室在中国是最神秘的家庭,皇宫消息是严禁公开的。而1908年光绪生病期间,《申报》进行30多次报道,并详细介绍病情及医疗情况,清政府并没要求停刊。由此可知,当时(   )
    A . 中国已建立对外宣传渠道 B . 清政府已经完成民主化转型 C . 社会存在一定的言论自由 D . 《申报》是皇室控制的媒体
  • 15. (2024八上·潮南期末) 鲁迅先生曾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据此,“失望”、“颓唐”产生的背景是(   )
    A . 清王朝统治没被真正推翻 B . 君主专制统治复辟成功 C . 国民党政府统治腐败黑暗 D . 新秩序未重建政局混乱
  • 16. (2022·濠江一模) 为解决人民军队初创时期,军队内部出现的极端民主化、非组织化等错误倾向,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第九次党代会,会议确立了(   )
    A . 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B .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C .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D .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决策
  • 17. (2022·濠江一模) 1941年5月1号,中共中央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决定在边区政府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的“三三制”原则。这一原则的实施(   )
    A . 背景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甘宁 B . 有利于团结赞成抗日的民主力量 C . 证明中共取得对全国实际领导权 D . 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接受抗日主张
  • 18. (2024八下·顺平月考)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问题,由此可知(   )

    军事方面

    新解放区农村

    城市经济

    党建方面

    国际关系

    追歼华南、西南国民党残余,解放台湾、西藏

    完成土地改革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物价

    反贪污腐败

    抗美援朝

    A . 新中国面临形势依然严峻 B . 美国是我国最大安全威胁   C . 必须照搬苏联经验搞建设 D . 首要任务是完成三大改造
  • 19. (2022·长春模拟) 下面是1978-2000年我国居民年均收入情况表,这表明我国(   )

    项目

    1978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133.6元

    2090.1元

    2162元

    2210元

    2253元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343.4元

    5160.3元

    5425元

    5854元

    6280元

    A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失 B . 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C . 可持续发展目标已实现 D . 完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20. (2022·濠江一模) 张伯苓是我国著名爱国教育家和奥运先驱,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中国组建奥运代表队,举办奥运会的设想。1932年当中国健儿参加第十届奥运会时欣然题词:智力竞新,强国之鉴。下面实现了张先生愿望的是(   )
    A . 1984年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B . 中国北京第一次举办亚运会 C . 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殊荣 D . 北京先后举办夏冬季奥运会
  • 21. (2023·宽城一模) 有学者说,克里特文明有华丽而纤细的女性美;两河流域文明极具睿智而充满男性的雄浑,活力四射但不稳定;埃及文明稳定而充满对生死的安然态度。他意在说明古代文明(   )
    A . 存在优劣之别 B . 地域差异明显 C . 没有任何交流 D . 具有内敛特征
  • 22. (2024九上·惠东期末) 马铃薯、凤梨原产于美洲,16世纪前欧洲人并不认识这些植物。下图是17世纪早期欧洲一本书上的插图,绘制的是凤梨果实和马铃薯植株。这说明(   )

    A . 新航路促进物种传播 B . 欧洲农业技术的提高 C . 欧洲人重视美术教育 D . 殖民掠夺的残酷本质
  • 23. (2022·濠江一模) 为扩大白人聚集区,杰克逊总统1830年签署《印第安人迁移法》,将所有原住民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迫使1.3万印第安人走上血泪之路,导致1/3人口死亡。这证明当时美国(   )
    A . 印第安人的落后性 B . 开发西部的紧迫性 C . 存在严重种族歧视 D . 种植园经济的残酷
  • 24. (2022·长春模拟) 有学者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两次统治(共15年)有两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一个民族主义反应。这一评论(   )
    A . 客观的承认了华盛顿的历史功地位 B . 辩证地肯定了拿破仑的历史功绩 C . 认为克伦威尔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D . 肯定了查理二世继位的积极作用
  • 25. (2023九下·湛江月考) 关于女性的角色。在家庭经济时代,她们只是丈夫或父亲的辅助和依附;当经济从家庭转移到工厂和车间,妇女作为工薪一族成为金钱经济的一部分。这一变化开始于(   )
    A . 家庭手工业时期 B . 西欧庄园解体时期 C . 资产阶级革命后 D .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 26. (2022·长春模拟) 巴尔扎克(1799--1850)在说明写作小说的意图时说“拿破仑用剑没办到的,我用笔来完成”。这体现巴尔扎克的作品是(   )
    A . 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B . 对封建制度的维护 C . 对一战的深刻反思 D . 对追求金钱的赞扬
  • 27. (2022·濠江一模) 1897年,英国《星期六评论》评:德国商贩和英国行商……(它们)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这(   )
    A . 是没有实事依据的主观臆断 B . 体现了英德矛盾尖锐化趋势 C . 说明工业革命必然导致矛盾 D . 反映英国国际地位已经衰落
  • 28. (2022·濠江一模) 下表是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几个年份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这反映了(   )

    时间

    拖拉机数量(万台)

    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

    1928年

    2.7

    1.7

    1932年

    14.8

    61.5

    1937年

    56.1

    93.0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利于办工业 B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农业发展 C . 苏联模式有利于经济平衡发展 D . 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同时推进
  • 29. (2022·长春模拟) 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 . 新政成功缓解危机 B . 市场供应丰富充足 C . 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D . 经济继续稳定增长
  • 30. (2022·长春模拟)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凯南在“长电报”中提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但不能引起军事冲突;同年9月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发回长篇报告,断定美国谋求世界霸权,并把苏联作为主要障碍和战争的对象。由此可知,美苏(   )
    A . 由合作转向对抗 B . “冷战”正式开始 C . 关系完全破裂 D . 战争不可避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 14分,第33小题 12分,共40分。
  • 31. (2022·濠江一模)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朝代,对秦朝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夫作难而七庙隳(duò,毁坏),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汉初·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夏商周)。

    ——主父偃《谏伐匈奴书》

    材料三: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谭嗣同《仁学》(1896年——1897年)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指出主父偃对秦朝(始皇)作何评价?
    2. (2) 贾谊和主父偃同为西汉时期大臣,对秦的评价却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政”指的是什么?谭嗣同认为“二千年来之政”是“大盗”,指出谭嗣同作出如此评价的时代背景。
    4. (4) 谈谈你对秦朝的看法。
  • 32. (2022·濠江一模)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在长期救国救民的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民族的核心领导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疆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历史功绩,举一例说明他的“未竟之功”。
    2. (2) 根据材料二拟一个合适的主题。中国革命需要农村的支持和变动,中国共产党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结合年代尺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革命依靠和改变农村的史实。
    3. (3) 任选材料二的一件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 33. (2022·长春模拟) 人口迁移问题,城市规划问题,一直是影响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民生的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取消了对圈地运动的限制,议会通过数以千计的圈地法,使圈地运动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原来亦工亦农的手工业者因在圈地运动中失去了土地,丧失了在农村生存的另一个重要生活来源,他们光靠手工业再也难以独立支撑下去了。同时,农业技术革命和19世纪农业生产开始机械化,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使农业所需劳动力减少。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材料二:英国农村人口从18世纪下半叶起就开始大量向城市和工矿区流动,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从50年代开始,全国农村人口的绝对数开始下降,城市和工矿区的人口数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却迅速上升。针对这种情况,1846年、1865年议会先后通过的济贫法案对在城市的贫民不再进行遣返,并扩大了救济贫民的范围和居住区。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材料三: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17-19世纪英国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对于西方国家城市的规划,当时的学者们关注了哪些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