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西周统治者确立了“天下归心”的文化立国战略,着力“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大约从春秋中期开始,“四夷”与“华夏”相对成为一个流行的词汇,“华夏居中、夷狄环绕四周”的天下格局开始形成,天下遂成为制度和文化的世界在诸子长达百年的争鸣中,却一致倾向于“大一统”,为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思想基础。至此,天下观实现了世界观、文化观和政治观的融合,成为影响中国人最为深刻、持久的传统观念之一。
——摘编自李宪堂·“天下观”的逻辑起点与历史生成》
材料二 文艺复兴开启了欧洲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文艺复兴强调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价值,促进了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从而深刻影响了人们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追求器物现代化、制度现代化转向了追求思想和文化现代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因此,从历史意义上讲,二者都是思想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起点。
——摘编自王欣《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之异同》
材料 唐朝中期,古文运动兴起,但制诰公文,仍未能摆脱骈文家的积习。元和十五年(820年),元稹由膳部员外郎擢任知制诰,自此迈开了他改革公文的步伐。元稹改革公文得到了宰相段文昌和穆宗皇帝的支持元稹改革公文包括内容、形式、语言等各个方面。内容上,务必明确具体,实事求是,一扫含糊模棱之辞,对升贬者必明示其原因;形式上,则打破骈四俪六的对偶句式,引进单句散行的古文语法;语言上,删繁留简,力求明白晓畅,古朴简洁。继元稹之后,白居易亦写了大量的古文散体制语,明显含有继元稹将公文改革进行到底的意思。公文改革的成功使古文运动取得了最后的、完全的彻底胜利。
——摘编自王勋成《唐代公文改革刍议》
材料 1900年,日本主张与英国结盟对抗俄国,1902年《英日同盟协约》签订。1904年2月,日本舰队偷袭了仁川的俄国军舰和旅顺的俄国太平洋舰队,使俄国舰队损失军舰2艘,之后俄日先后宣战、俄国战前准备不足,战争中消极防守、被动挨打,军事指挥失当,日俄在中国东北地区激战,日俄双方均伤亡惨重,最终俄军投降。1905年5月,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峡北口的日本海海域,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的拦击,俄国舰队几乎全部覆没。1905年9月,日俄接受美国总统的调停,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把中国辽东半岛和南满铁路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把库页岛南半部的土地割让给日本。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日本:速兴骤亡的帝国》
材料 朱继圣(1894-1972),浙江鄞县人,著名实业家,少时便考入浙江第四中学,后留学美国攻读经济学和银行学,获硕士学位。1919~1920年,朱继圣进入美国企业实习;1926年,出任北京仁立公司经理后,多次出国考察,不断提高地毯质量,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1930年,在天津建立“仁立”毛纺厂,生产出著名的“天马牌”毛纺织品。为了让企业走上新的经营道路,他注重了解市场需求,着力打造品牌形象,用人唯才,资助青年职工外出求学,鼓励职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抗日战争期间,朱继圣主动放弃日本军界生意,将羊毛染成黑色和深蓝色,防止日军征用为军装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他从国外调回资金以恢复生产的做法,很快轰动全国,天津、上海等商户纷纷响应。
——摘编自肖桂林《朱继圣:一个民族企业家的选择》
材料 下表为中国近代以来部分历史时期的口号。
时代 |
口号 |
19世纪70~90年代 |
自强求富;习兵战不如习商战;维新图强,实业救国 |
20世纪初期 |
民主、科学,愿作国民之公仆;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 |
20世纪30~40年代 |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对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口号进行分析,自拟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