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郓城双桥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基础知识(11分)
  • 1. (2022八下·山东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bēng kuì。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逢相对。但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正在于此。

    1. (1) 给下列加粗字词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襁褓     ②行将就木

      ③携手     ④bēng kuì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 (3) 文段中“行将就木”的意思是:
    4. (4) 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 2. (2022八下·山东期末)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B . “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 C .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D .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写作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 3. (2022八下·山东期末) 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 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C .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D . 《礼记》,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 4. (2022八下·山东期末) 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 《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D . 《送友人》——李白——唐代——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二、语言综合性学习(10分)
  • 5. (2022八下·山东期末)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文化发达的标志。在“丝绸之路”这条神奇的通道上,丝路名人、丝路风光、丝路名胜等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像一颗颗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某校团委组织开展以“我眼中的‘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这次比赛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1) 为宣传本次比赛,校团委决定拟写一则醒目的标语。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对偶句,作为比赛标语。

      传奇     魅力     神州     传承     丝路

    2. (2) 这次演讲比赛定于3月15日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学校团委准备邀请语文特级教师李杰担任比赛的点评嘉宾。你以校团委委员的身份前去邀请李老师,见面时应该怎么说?
    3. (3) 下面是高倩倩同学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

          “丝绸之路”是一条舞动的银色飘带,          :她一头系着汉唐盛世,一头连着西方文明;一头系着古长安,一头连着遥远的波斯湾。这里有令后世惊叹的东西方艺术珍宝,有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发明创造。异彩纷呈、扑朔迷离的古文字,举世闻名的敦煌,神秘的楼兰古国,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探索,去发掘。[甲]丝绸之路有将近2000余年的历史了 , 她的魅力是永恒的。今天,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风土人情,[乙]仍然吸收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①    结合语境,仿照加框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句恰当的话。

      ②[甲]处画线句子前后矛盾,应删去“”或“”。

      ③[乙]处画线句子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三、名著阅读(4分)
  • 6. (2022八下·山东期末) 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题目。

    昨天中午,他和大家一起,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向波兰白军发起了反冲锋。就在昨天的这场战斗中,他第一次跟一个没有胡子的波兰兵拼刺刀。那个家伙端着步枪,枪上插着像马刀一样长的法国刺刀,一边莫名其妙地喊着什么,一边像兔子那样跳着,向谢廖沙直扑过来。一刹那间,谢廖沙看到了对手那双睁圆了的、杀气腾腾的眼睛,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摆步枪,用刺刀尖把波兰兵那把明晃晃的法国刺刀拨到了一边。

    波兰兵倒下去了……

    谢廖沙并没有手软。他知道自己以后还要杀人。就是他,谢廖沙,这个能够那样温柔地爱,能够那样珍惜友谊的人,今后还要杀人。

    1. (1) 上文选自哪本小说?文中的谢廖沙上战场是为了什么?
    2. (2) 作为红军战士,谢廖沙具有怎样的意志和精神?
四、古诗文(19分)
  • 7. (2022八下·山东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黄发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
    2. (2)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3)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4) 水击三千里,。(庄子《北冥有鱼》)
    5. (5)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 8. (2022八下·山东期末) 诗歌鉴赏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 (1) 词的上片通过描写“驿外”“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下片则写出了梅花的品质。
    2. (2) “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 9. (2022八下·山东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 , 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 , 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 ,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选自顾炎武《与人书》)

    【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 (1) 下列选项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则是面墙之士 B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 . 若既不出户     木兰当户织 D .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2) 下列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弗学,不知其善也(益处,优点) B .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C . 犹须好学(仍然) D . 学学半(学习)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4. (4) 【甲】【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都和什么有关?又有什么不同?
五、现代文阅读(25分)
  • 10. (2022八下·山东期末) 议论文阅读

    “咬牙”是一种修炼

    向贤彪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旱灾严重,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唯有不畏艰难、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实验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唯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15日,有删改)

    1. (1) 结合全文,谈谈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2. (2) 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
    3. (3)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 (4) 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 11. (2022八下·山东期末) 阅读下面李义文的《1985年的一场电影》,完成问题。

    1985年的一场电影

    李义文

    ①“明天家里放电影!”

    ②父亲是在晚饭后宣布这一决定的。那时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光线暗淡下去。

    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混沌在冥冥的暮色中,难以辨寻,但他说的每一个字犹如昨天大舅来家里道喜时炸响的鞭炮,令人震撼和惊喜。

    ④姐说:“放啥电影?没有这个必要。”父亲说:“咋没必要?你考上大学这是我们刘家的荣耀,是大喜事。”姐说:“这纯粹是浪费钱。”父亲说:“浪费个啥?现在都时兴这样。你别理论了,我已经联系好了。”姐见父亲已安排了,便不再说什么。她知道父亲的脾性,认定了的事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⑤三年前的暑假,姐收到县一中入学通知书。在我们斋公桥村,一个女孩能念完初中就算了不得了,上高中那只能是一种奢望。

    ⑥那天夜里,父亲问姐:“闺女,想上吗?”

    ⑦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母亲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

    ⑧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⑩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姐,他是有能力供她读书的。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他认为力气就是钱,力气是使不完的,那钱也就不会断。他把身上的力气变成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钞票,供姐读完了高中。

    ⑪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在村砖瓦厂,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

    ⑫每天天微亮父亲就起床,到晚上天擦黑才回来。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完全看不出他有多疲惫。

    ⑬姐不同意放电影自然也有她的理由。

    ⑭那天,母亲叫姐去给父亲送午饭。临近正午,骄阳似火,烘烤大地。走了一会儿,姐的短衫就被汗浸湿了。到了砖瓦厂,姐瞧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他身上落满灰土,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身子努力地向前倾,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

    ⑮姐的眼睛不禁模糊了,她放下饭盒,上前帮父亲推了一把。

    ⑯父亲回头看见了姐,笑着说:“闺女给爸送饭来了。”

    ⑰等父亲卸完砖,姐说:“爸,吃饭了。”

    ⑱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干完,再干一会儿。”

    ⑲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伛偻的背影,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⑳第二天下午5点多钟,放电影的人就来了,他们早早地扯起了银幕。银幕就像一面布告牌,家里放电影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村里村外。

    ㉑天快黑了,来看电影的人从四面八方不断地赶来。门前平时沉寂宽敞的禾场变得热闹拥挤。

    ㉒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一些熟人向他打招呼或道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

    ㉓放电影了,全场安静了下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站在凳子上。人们都被电影里的打斗情节深深吸引了,人群中间留给父亲的椅子却是空着的。

    ㉔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他的电影,他的电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

    ㉕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我在看咧,你快去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子还是空着的。

    ㉖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

    ㉗父亲上哪儿去了呢?正当家里人着急的时候,姐发现了父亲。

    ㉘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

    (有删改)

    1. (1) 阅读第⑳~㉘段,概括在电影放映那天晚上父亲的表现。

      电影放映前:①

      电影放映中:②

      电影散场后:③

    2. (2)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处姐姐两次流泪时的心理有何不同。

      ①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②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3. (3) 文章以父亲的一句话作为首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 (4) 下面的链接材料选自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台阶》,请与本文第⑩~⑫段比较,简要回答这两位父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动力分别是什么。

      【链接材料】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5. (5) 小说中,“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却坚持为庆祝姐姐考上大学请大家看电影,他为什么这样做?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六、写作(50分)
  • 12. (2022八下·山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难免有“不容易”的时候:有的“不容易”是外因带来的繁复、艰辛、曲折……有的“不容易”来自内心的难堪、纠结、胆怯……做好一份职业、兑现一句承诺、改变一种习惯不容易,道一声抱歉、解一个心结、登一次讲台,可能也不容易。有的“不容易”通过努力最终圆满,有的“不容易”竭尽所能也难如愿。或许正在经历,或许已成过往,“不容易”带来的种种感悟,值得珍藏。

    请以“     ▲      真不容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故事。

    要求:①请将标题补写完整;②把主要情节构思好,要让情节有些波澜;③要有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丰满、曲折感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