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2初中语文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40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14分)
  • 1. (2022·金东模拟) 综合题

    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复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很容易产生种种分□,因而导致摩擦,摩擦会导致矛盾,矛盾激化就会导致争斗。所以“以和为贵”是治国者的方略,因为它(yùn)    含着和平、太平、平安之意。治国者都希望国内太平,永无纷争;国家之间和平发展,没有侵略。而中国人因为受“和为贵”理念的浸(rùn)    和熏陶,大多数中国人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以和为贵”的人生理想,热爱和平,( )守己身,所以不嗜战争。

    1. (1) 加点字“恪”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2. (2) 填入文章首句□上正确的一项( )
      A . B .
    3.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

      (yùn)

      浸(rùn)

    4. (4) 根据语境完成下面诗文填空。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①” 两句描写了远离战争的桃花源中老人小孩的幸福生活:王湾《次北固山下》中“②”两句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杜甫在《春望》“③,城春草木深”之中,传达出诗人面对国都沦陷,春日来临却满目凄凉的忧国伤时之情: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人生自古谁无死,④”表达了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小金因疫情许久没有回家与父母团聚,十分伤感。善解人意的你可以用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⑤”来宽慰他。

    5. (5) “和”字经过几千年演变才有了我们如今熟悉的字形。“和”源于“酥”,到了东汉时期才简化为“和”。《说文解字》:“和,相应也,从口禾声。”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解释,请你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和”字( )
      A . B . C .
二、阅读(48分)
  • 2. (2022·金东模拟) 文学作品阅读

    宿店

    师陀

    ①客人投进店里,已是迟暮。

    ②说是店,其实只是沿路而筑的一间小小的石屋。屋后便是岭,石隙里蓬蓬勃勃生着荆棘和野草,左边植着三五株什么树木,挺拔的身干高高插入夜空。树下有一座羊舍,用红石片砌的,倒也整齐。越过路,正临着门的是那溪涧:至此水势好像大了些,只听见汨汨的响

    ③店家叼了烟袋,立在路旁,迎候着客人。“路 上好运气啊!”这样招呼着,他堆起笑脸,并没有什么手势。

    ④店家是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五短身材,倒有一副粗大的骨架,走路时两脚分开,鸭子似的,足见当年挑过重担,出过大的力气。那装束,使见了的人也分不出是他像熊,或者是熊像他,总觉得可笑。

    ⑤"好了啊。”牧羊女在灶下招呼了一声。老人蹒跚地走了进去,不久就端出半钵热汤,打发客人洗脚,自己也在旁边坐下,一面吩咐那姑娘烧饭,一面慢慢装上烟袋。小狗卧在老人脚边,呼呼地打着鼾。不知从何处来的雄鸡,在路上拍着翅,咳嗽着昂然踱了进来。

    ⑥天色渐渐黑下来了。光辉的星星在窥着人间。悄寂的夜,沉沉地覆盖着群山,对面那岭在朦胧中露出它的尖顶。矮树同荆棘时时发出呓语的骚嚷。那在暗中发光的路,则寂然伸向远处,是纵然贪路的客人也已落店的时分。只有溪涧里的水潺潺流着,一点也不显出疲倦。灶下熊熊的火光在门外的路上、在对岸的崖上跳跃着。老人忽然从沉默中抬起头来,手插进毡笠下面搔着头,大声嚷道:“要把锅烧红了啊!”“知道了!”那女孩愤愤地这样应着。虽然看见火光已经低微下去,老人仍旧咕噜着说:“知道了, 不要把自己也塞进灶里去才好呢!

    ⑦却说那客人将脚浸在钵里,痒痒的正要入睡,吵声忽然把他惊醒,这就想起那牧羊女。他打着哈欠,问是店家的什么人,说是倘不遇见那位大姐,保不定要在溪谷里过夜了。

    ⑧老人听了这话,也不作声,一面磕着烟袋,径去招呼灶下的姑娘。“喂,喂,丫头,这客官说是你的熟人哩。”“熟人便怎样?一个鼻子加两只耳朵!”“呵,你看这嘴!”老人笑着说,“你”要知道,哥哥不回来,须怪不得爷爷啊。”

    ⑨现在我们不妨假想,这家人原来也许并不这样冷清,只因别的人都先后死去,所以剩下了祖父、哥哥、妹妹三口,却是仍旧清苦地活着。或者是下山去置办东西时曾答应给她买头巾的哥哥还没有回来,或者是她洗手的时候把戒指落到溪里了,或者是昨天夜里黄鼠狼拖去了她养的小鸡,因此发起脾气来了。

    这时那小狗跳到路旁,汪汪大叫。老人站起来,咳嗽着沿了溪涧走去,过了一刻,又慢慢地转回。那女孩直迎了出来,急切地问道:“爷爷,回来了吗?”老人眨着眼,打趣说:“爷爷是回来了,哥哥可没有。他说,一生也不回来,连爷爷也不要了,丫头太淘气!”这样打着哈哈,惹得那狗似乎也笑起来,左跳右跳只想和他亲嘴。几乎一直都沉默着的那客人,这时已经洗完脚,在懒散地吸着烟。

    ⑪在群山上面,密布着和蔼而渊深的夜,游过淡描的云,溪涧则在荒寂中发出含糊的谵语。就在这与世隔离的山谷里,这终年喃喃的溪边,人们上山打柴或牧羊,一年一年地活着,在石头上生根。这是自然的结果,连嘴都显得笨拙起来了。当吃过饭之后,在挂在墙上的灯下,客人坐在炕上,凭着几案,问起店主人的家境。店主人则慨叹一下,慢吞吞向客人诉苦道:山货贱,洋货贵,卖点山货也得上税,祖孙三口快活不下去了。至于客人,我们权且把他当作调查民间的“调查家”吧。

    ⑫最后我们要讲那牧羊女了。她检查过羊舍。独自立在路上。月亮忽然从远远的溪涧的彼端升起,树木的影,小屋的影,倒映在崖上、路上,闪闪发光的水上。她遥望着隐入月色中的小径,那通着无数山岭的小径,默默地站了许久,然后失望地叹了一声气,懒懒地走进小屋。

    ⑬“你讲什么呀,爷爷?”“山魈!”这样说了之后,三个人便都睡了。老人还咕噜着:“明天哥哥会回来的,我派老苍龙把他抓回来。”

    ⑭不久就只剩下浓浓的鼾声。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底)

    1. (1) [小说·情节]阅读小说,完成思维导图,并结合提示,写出探究结果。

      探究结果:完成思维导图后,我们发现,师陀的小说在情节构思上有“④”的特点。小说呈现给读者的不过是客人宿店的经历和店家的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这也是师陀小说的特色。

    2. (2) [小说.意象]师陀小说中有大量的乡土意象。本文多次写到“小狗”和“溪涧”,请任选一个,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甲]

      A.小狗卧在老人脚边,呼呼地打着鼾。

      B.这时那小狗跳到路旁,汪汪大叫。

      C.这样打着哈哈,惹得那狗似乎也笑起来,左跳右跳只想和他亲嘴。

      [乙]

      A.越过路,正临着门的是那溪涧;至此水势好像大了些,只听见汨汨的响。

      B.只有溪涧里的水潺潺流着,一点也不显出疲倦。

      C.溪涧则在荒寂中发出含糊的谵语。

      我选

    3. (3) [小说人物]店家老人是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请根据题目要求,对该人物进行深入探究。

      任务一:语气词品析

      ①小说在店家老人的语言描写中运用了很多语气词,请分析它们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路上好运气!”(第③段)

      “知道了,不要把自己也塞进灶里去才好!”(第⑥段)

      “喂,喂,丫头,这客官说是你的熟人。”(第⑧段)

      “你要知道,哥哥不回来,须怪不得爷爷。”(第⑧段)

      任务二:心境对比

      ②面对贫困生活,店家老人和闰土的心境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和《故乡》中的相关语段,进行比较分析。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鲁迅《故乡》

    4. (4) [小说·主题]致力于研究师陀作品的学者刘增杰说:师陀的作品有着朦胧淡远的韵味,篇篇像是和谐雅致的散文诗。请结合文章,说说小说是如何呈现“和谐之美"的。
  • 3. (2022·金东模拟)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培厚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土壤(节选)

    “很有代入感,处处都有我的人生记忆点”“开年好剧”“讲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史,也是中国社会变革史”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收获好口碑与高收视率,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网络平台的热搜。近年来,国产精品剧层出不穷,主旋律作品“爆款”频出,一批品质上乘、口碑上乘的剧集提振了观众对国产剧的信心。

    从热议中,我们看到观众对电视剧精品的期待。“一部《山海情》实现了电视遥控器在家庭的代际统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觉醒年代》的续集”“《功勋》的番外就是现在” ……观众的真心点赞和真切感慨,体现了优秀国产剧的深厚观众缘,也证明了好作品的强大生命力。

    这部年代剧中富有年代感的各种物件,例如砖房、土炕、土灶等等,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那个年代东北的地方特色。在服化道方面,《人世间》轻松便能将观众带入剧情之中。当然,一部好作品的核心在于观点表达,梁晓声借由角色之口说出自己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情感,道尽了人情冷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其深刻又朴素的内核,那就是“爱”。这不仅是男女之爱,更包括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前辈对后辈的关爱。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28日第05版)

    材料二:用数据解读《人世间》(有删改)

    《人世间》播出期间在收视率、热度等方面全面领跑同期剧集市场。收视率从一开始的1.5%左右稳步上升,大结局的前一天,酷云收视率破3,以3.0047%完美收官。除了收视率之外,平台播放量也是相当牛。正片有效播放量市占率从开播首日就开始霸榜,最高达到了33.23%,这个数字是真的很厉害。“正片有效播放量市占率”听上去很专业,可以做一个横向比较,一般的剧集“正片有效播放量市占率”都在10%以下,达到15-20%的就已经是大热剧了,《人世间》达到了30%上。

    材料三:专访《人世间》导演李路:      

    南方周末:梁晓声的原著《人世间》被称为“平民的史诗”,你决定拍摄《人世间》时,怎么理解这个作品?

    李路:我拿到《人世间》的时候是2018年6月,那时候它还没有获得茅盾文学奖,也没有被称为“平民的史诗”,只是一套小说刚刚出版。我把这个小说读了,很感兴趣,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南方周末:你希望拍一部伟大的作品,《人世间》 讲的是一群小人物的故事,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

    李路:要看清楚《人世间》小说文字背后巨大的力量,这可能是很多人看不到的。写这么小的一个家庭、一条胡同、一个片区的青春史,怎么就折射出中国这五十年的巨大变迁呢?怎么能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呢?梁晓声老师来了之后,我觉得大家切合点是一样的,有一种使命感,想为百姓、想为平民,想为这个时代,中国历史上剧变的这五十年的人和事给予视觉、文字证明,大家还是有家国情怀的。

    所以,在拍摄时,光字片里体现出的仁义礼智信、孝道、人与人的温暖,这是我们更看重的,或者说这些年所缺失、人内心的某个角落尚存的。你看韩剧里经常出现的画面,是一家人吃饭香喷喷的,咱们确实这么多年都是家里人口越来越稀少,年味越来越少,人情味越来越淡薄,邻里不相来往,独生子女没有家庭群落。但是,虽然稀薄,你不能说每个人的心里没这块,都是有,只是没被唤醒。这部戏有一个唤醒功能,就是把中国人这几千年来人情、家、国,小的和大的温暖的勾连在这里好好编织出来。按这个方向走,我们把一些边边角角的东西去掉了,把温暖作为该剧的主旋律之一,让大家更多感受到这五十年中国大的变迁,由官员、工人、各个阶层的努力和付出,加上隐忍捏合在一起的产物。

    (公众号“南方周末”2022年3月3日),

    小语是校报《春雨》的记者,准备做一组关于“小人物”与热播剧《人世间》的专题报道,以上是她手头的一组素材。你阅读完材料后,完成下列题目。

    1. (1) [判断正误]请你判断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选项( )
      A . 《人世间》借角色之口道尽人情冷暖,展现了一个深刻又朴素的内核,那就是“爱”。 B . 材料二中观众认为《人世间》“ 剧中演员的演技好,让人有代入感”,是本剧好看的最主要原因。 C . 观看《人世间》电视剧的观众年龄以00后居多,好的作品可以冲破年代限制。 D . 通过精良的服化道和演员倾情演绎,一群小人物的故事也可以成就一部伟大的作品。
    2. (2) [巧补标题]小语收集的材料三缺少一个标题,请你从甲、乙中选择一个,并阐述理由。

      甲:任何时代都是以小人物为分母构成的

      乙:小人物的故事

      我选择,理由是

    3. (3) [照进现实]材料三中,李璐导演说:咱们确实这么多年都是家里人口越来越稀少,年味越来越少,人情味越来越淡薄,邻里不相来往,独生子女没有家庭群落。这句话引起了小语的共鸣。小语进行了“社会人情味”调查问卷,请你联系材料内容与问卷,分析导演拍电视剧《人世间》的深层意义。

      社会人情味调查问卷(部分)

      问题8:公共场合遇到麻烦,陌生人对你的帮助多吗?

      问题12:你对当下人情味的感知怎么样?

    4. (4) [勾连名著]《人世间》是现代作家梁晓声的作品,经导演李路改编为电视剧。李路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一群小人物为他 生活的世界而奋斗。初中三年中,我们也曾阅读过讲述小人物奋斗历程的名著。请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人物经历,谈谈对“平凡”和“伟大”的认识。

      A.《骆驼祥子》 (祥子)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C.《平凡的世界》(孙少平)

      D.《简·爱》(简·爱)

    5. (5) 电视、电影把人情、家、国,小的和大的温暖勾连起来,编织出来。这一切温暖,靠的是无数人的努力和付出。又逢清明,同学们打算发起线上对“女英雄”的纪念活动。请你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人物的经历,写一段“悼念”文字,80字左右。(4 分)

      小贴士:悼念文字表达对逝者的哀悼、缅怀与敬意。一般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对人物进行评价。

      A.江姐(《红岩》)

      B.贺子珍(《红星照耀中国》)

      C.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

  • 4. (2022·金东模拟) 古诗阅读

    西村

    陆游

    湖塘西去两三家,杖履经行日欲斜。

    蹙蹙水纹生细觳 , 蜿蜿沙路卧修蛇。

    旱余虫镂园蔬叶,寒浅蜂争野菊花,

    老去郊居多乐事,脱巾未用叹苍华。

    [注]①蹙蹙:皱缩貌②毂: 有皱纹的纱

    1. (1) 这首诗中颔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了水面①,以及山路②的特点。
    2. (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本文的情感基调分析颈联中“镂”和“争”两个字的精妙之处。
  • 5. (2022·金东模拟) 文言文阅读

    楚瓜梁灌

    梁大夫有宋就①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窃搔③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④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⑤然愧以意自闽也。告使曰:“征⑥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悦,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效哉

    (刘向《新序.杂事四》)

    [注释]①宋就:战国时的魏国的县令,人名。②窳(yǔ):懒惰。③搔:通 “骚”,扰乱。

    ④褊(biǎn) :狭小、狭隘。⑤怒(nì):忧思。⑥征: 调查、追究

    1. (1) 释字有法。请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文言字词

      方法

      解释

      ①乃以重币

      查阅字典法:①感谢②道歉③辞别

      ②转败而为功,祸而为福

      参考成语法:势利导、人成事

      ③胡效哉

      课内迁移法:不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④梁之边亭人(qú)力数灌其瓜

      字源推断法:

    2. (2) 断句有方。用“/”给文中划线处断句。(限断四处)

      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怒然愧以意自闽也。

    3. (3) 表达有情。小语在研读原文的时候,对文中的两个句子产生了疑问。小文结合句意,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解答了她的疑问,请你补充小文的解释。

      文中划线的“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和“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这两句都有疑问

      代词,分别是“何”、“胡”。为什么句末要用感叹号?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这两句虽然有疑问词,在句末用感叹号我觉得很精妙,因为

    4. (4) 言行有因。“以和为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本文内容和下列链接材料,谈谈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怎样才能做到“以和为贵"。

      [链接材料]

      ①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木瓜》)

      ②    子曰:“夫仁者,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人的研究在中国》)

三、写作(55分)
  • 6. (2022·金东模拟) 2022年9月,杭州第19届亚运会即将开幕,金华作为重要的亚运会分会场,也将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为了让更多海内外游客走进金华,了 解金华,金华市旅游局准备推出"美食金华”、“人文金华”、“玩乐金华”三大系列专题报道。如果你是此次专题的特约小编,请你任选一专题并针对该专题中某一项金华特色,写一段不超过120字的推介词。
  • 7. (2022·金东模拟) 阅读下面这组材料后,引起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和为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⑵不少于500字;⑶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材料一: 2021-07-20正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正式通过,将“更团结”(together)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中。奥林匹克格言自此变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北京日报客户端)

    材料二:2022年2月20日,一场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在北京落下帷幕。作为双奥之城,北京向全世界展现了我们中国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新奥林匹克精神,传达出希望世界各国能够成为一个和谐大家庭的美好愿望。

    材料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