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2-06-23 浏览次数:4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一下·深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用阴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此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材料二: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宣传片用中国式美学惊艳了世界,尽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二十四节气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本期对话邀请萧放、孔祥智、唐志强三位专家,就二十四节气进行探讨。

    主持人: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瑰宝,一直以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的意义是什么?

    孔祥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演化的标志性成果。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气候、物种、环境、起源地点、演化路径等偶然性、必然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演进规律。二十四节气就是反映了中国农耕文化特点的核心成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农耕文明的独创性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既表现了对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认可,又丰富了人类农耕文明宝库,对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作为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重要功能和意义?对推动乡村振兴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萧放:二十四节气对当今社会的人来说,很重要的就是它具有增进文化认同的功能价值。传统时间制度与观念,代表一种文化归属。在每个节气点,通过共同的心情,参加共同的仪式活动,共享时令节物,经受共同的物质与精神体验,从而凝聚大家的文化认同感。

    孔祥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绝对不是把过去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从节气文化角度看,首先,对于目前尚且保留下来的节气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等,要花大力气保护起来,并且修旧如旧,有的甚至成为地方文化的标志物,保护好传统文化遗存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努力使其传承下去,依靠新型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必要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介入,采取经济手段促进其传承。

    主持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二十四节气等农耕文化传承任重道远。今后如何做好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传承工作?

    萧放:全社会需要进行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普及与价值功能认识的再动员,实现其在社区、家庭、学校的落地生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节气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人们直接感知与节气相关的知识与文化,从而把节气作为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让与节气相关的文化成为一种生活仪式甚至特定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二十四节气才不会仅仅是过去留下来的传统遗产,而是成为一种不断再生产的文化资产,成为我们生活中天道与人道互相感应的周而复始、循环不绝、永葆生机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是传统遗产更是文化资产》,原载自2022年2月24日《农民日报》)

    1. (1) 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二十四节气基于太阳历划分,将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月的“节气”和“中气”各占15天,共同构成了二十四节气。 B .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C . 二十四节气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D .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一些与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固定节日,并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B . 二十四节气是偶然性、必然性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独特农耕文化演进规律,反映了中国农耕文化特点的核心成就。 C . 无需把过去的东西全部推倒重来,只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就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 D . 让与节气相关的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二十四节气才不会仅仅是过去留下来的传统遗产,而是成为一种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
    3. (3) 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二十四节气特点的一项是()
      A .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B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D .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4. (4) 在阐释“二十四节气”时,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5. (5)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主张从“制民之产”“驱而之善”等方面来实行王道。假如你是孟子,试根据材料中对“二十四节气”的表述对自己的王道主张加以具体分析。
  • 2. (2022高一下·深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坟场救人

    茹志鹃

    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三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大家还是叫它“穷鬼滩”。

    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已枯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

    离大路较远,有一座坟,坟上还按了个定胜糕似的坟帽,土色是新的。坟前插着一炷香,放着一碗饭,那饭早已凉了。新烧的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着枯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

    天色阴沉,黯淡。

    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

    她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敞开了怀,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

    “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关大妈眼睁睁地瞪着远处,耳朵里嗡嗡地响着儿子说的那句话:

    “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啊……”

    自从大军北撤以后,儿子一直好像背着自己在做些什么事。常常深更半夜的在外跑。去年年底,一天晚上,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提了一个硬小包来找他,那小伙子住了半宿,就悄悄地走了。哪知天刚放亮,清剿队下乡来清乡了,她急忙起来,脚还没跨出房门,就看见桂平高高地爬在屋梁上,正在把那硬包里的纸片,往屋顶上二梁木里塞。

    关大妈一想起这事,又把儿子临死前的那句话,跟他临死时那不慌不忙的样子一对,心里好像明白了许多。

    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像打在耳朵跟前似的,吓得关大妈急忙站起。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

    关大妈放下心,正要坐下来,忽又听到“砰砰”两下,接着就看到靠近大路那边的草,乱纷纷地朝两边倒。关大妈不由自主地走上几步去看,只见一个人,脸朝下,趴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给怔住了。那人听到响动,就一跃站起来想走,却正好和关大妈打了个照面。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

    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的吗?……唉!这孩子顶多比桂平大两三岁,看他淌的这些血,淌得脸都变了色……

    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关大妈眯起眼朝大路上一望,隐约地看见跑来了十多个人。回头一看,那小伙子,一弯腰正想走。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

    清剿大队上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吆五喝六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

    “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

    “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

    “啊?人哪?-喏!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

    敌人跺着脚,又对着关大妈的耳朵叫了一遍。

    “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

    “啊呀!老总啊!你把我的汗毛都说得竖起来了,你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个多年的乱坟场,有名的“穷鬼滩”。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我们上坟的都不敢单身来,老总,你可不能这么吓我这个老太婆呀!……”

    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

    叭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死般的沉寂,敌人对空放了一枪,壮了壮胆,又对准趴在坟上的老太婆,踢了一脚,正要开口,关大妈就接口道:

    “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

    这时,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走了几步,又紧走了几步,就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在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

    关大妈看他们走远了,赶紧拉着那个戴着她的头巾草帽,穿着她的大褂的小伙子说道:

    “孩子,我们快回”

    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喜欢过,原来自己救的这个小伙子,就是倪老虎。

    (选自《关大妈》,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儿子桂平曾说“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正是这朴素的阶级觉悟,成了关大妈临危救助革命者倪老虎的直接动力。 B . 关大妈第一眼见到受伤的倪老虎,“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这是因为倪老虎的伤势太严重了,让关大妈手足无措。 C . 关大妈的儿子桂平牺牲后,他的革命战友倪老虎坚持敌后斗争,遭到清剿大队的追捕,中弹受伤后,冲进了桂平新坟附近的草丛中。 D . “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一句含有“她都气糊涂了,可能又晕过去了”的潜台词。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以《坟场救人》为题,直接点明作品叙写的中心事件,这样拟题,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 . 这小说脉络清晰,环环相扣。关大妈祭坟、关大妈忆儿、关大妈救人、关大妈与倪老虎回家分别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C . 小说引人入胜,先后三次用拟声词“叭”“砰砰”“叭”描写清剿大队追兵的枪声,营造越来越紧张的故事氛围,使读者的心越揪越紧。 D . “穷鬼滩”是关大妈与倪老虎的交汇点,小说通过她智救革命者的故事,着力展示她与清剿大队斗智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的品质。
    3. (3) 小说中写关大妈应付清剿大队盘问时,“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这表现了关大妈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4) 小说开头和情节展开后有多次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一下·深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1. (1)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B . 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C .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D .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2. (2)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荀子》,荀况及弟子著,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B . “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 . “跬步”,古代跨出一脚为“步”,跨两脚为“跬”。这里指比较小的距离。 D . “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如《楚辞·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首先提出全文的观点;然后运用形象的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 B .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学习的重要作用。 C . 从“积土成山”到“用心躁也”,分三个层次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D . 荀子认为,人的先天条件是“学”的决定性因素,但也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 (5) 文中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在“劝”人们学习什么呢?
  • 4. (2022高一下·深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渔歌子

    [五代]李殉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释】①李殉: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但描写的时间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B . 本词与《沁园春·长沙》的意境不同,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意境清朗明丽。 C . 通过“渔歌子”这一词牌,我们可知本词叙写了江边渔人的生活,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D . 词人这首词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真实地表现了词人以隐逸为乐的内心活动,旷达超脱,余韵悠悠。
    2.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
  • 5. (2022高一下·深州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2. (2)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
    3. (3)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与司马光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在结 尾用“”两句聊表敬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海市蜃楼。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按图索骥找到“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最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

    A . 浸泡 B . 按图索骥 C . 大刀阔斧 D . 最后
  • 7. (2022高一下·深州期末) 下面是《红楼梦》中重要故事情节,选项中对这些故事情节发生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梦游幻境    ②元妃省亲        ③共读西厢        ④宝玉摔玉        ⑤黛玉葬花        ⑥雨村断案

    A . ⑥②①④⑤③ B . ④⑥①②③⑤ C . ④②①③⑤⑥ D . ⑥①④②⑤③
  • 8. (2022高一下·深州期末)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紫禁城,就是一个巨大的乐器。这乐器,与季节、气象相合,风声雨声,落在建筑上,都成了音乐,而且,从不凝固。因此,营建紫禁城的人,是建筑师,也是音乐家。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容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四时的声音。紫禁城的节气是有声音的,熟悉宫殿的人,可以从声音里辨认季节,犹如一个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他心里的日历。

  • 9. (2022高一下·深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个如期举办的综合性体育盛会,被疫情隔绝了许久的人们,再次有机会相聚、竞技、交流,有机会以冬奥之名彰显人类的活力。 B . 非遗影片热潮让更多沉睡的文化遗产被看见,不仅让非遗技艺有了精彩绽放的舞台,还吸引了更多人才从事相关工作,为非遗的保护、创新与传承注入了新生力量。 C . 遇到迎面而来的“潮人”,不自觉想回避;看到衣着时髦的柜哥柜姐,下意识想远离:“潮人恐惧症”的背后,有潮流文化的不解和反抗,也不乏偏见和刻板印象。 D . 明星在节目中植入广告有助于营销,但这作为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是否属于代言的范畴一直未能明确,处于监管的模糊地带,应当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 10. (2022高一下·南京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总结这些名称的命名规律。不超过40个字。

    中国多项科研成果的名称: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火星车叫“祝融”,空间站叫“天宫”,中继通信卫星叫“鹊桥”,太阳检测卫星计划叫“夸父”,海空两栖无人航行器叫“哪吒”,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叫“悟空”……这种颇具特色的命名形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四、写作(60分)
  • 11. (2022高一下·北海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烛之武在说服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他以国家安危为重,挺身而出,只身去说服秦伯,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可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今天,爱不爱国是对每一个人良心的考验。须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爱国都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每一个人都应该是爱国思想的践行者。当然,爱国行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要你付诸行动,你就是崇高的。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以“爱国,请付诸你的行动”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