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

更新时间:2022-06-22 浏览次数:4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 1. 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由此可知(    )
    A . 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 B . 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 C . 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 . “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
  • 2. (2018·北京) 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A .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 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 .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 . 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 3. 1997年6月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念到:“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
    A .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诞生 B . 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 . 祖国统一迈出重要一步 D . 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
  • 4. (2018·江苏)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 .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 5. (2019·芒康模拟) 《民报》创刊于1905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党人讨伐专制政府、抨击晚清虚假“宪政”的檄文都是从该报刊传播开来的。据此分析(   )
    A . 近代传媒的发展有利于启蒙社会 B . 《民报》是当时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报刊 C . 早期报刊的发展与政治运动相伴而生 D . 立言议政、通达民情是早期报刊的主要功能
  • 6. 读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

    1948~1968年美国政府财政盈亏示意图(单位:10亿美元)

    A . “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 . 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 . 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 .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 7. (2022高三下·宣威月考) 格瑞德在描述未来世界时说:“我们正生话在重新安排下一世纪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之中。未来将不会再有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意义上的国家经济了。一国之内所剩下的只不过是组成那个国家的人罢了。”下列符合格瑞德观点的是(    )
    A . 全球化即现代化 B . 全球化侵蚀甚至会淡化“国家”概念 C . 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D . 全球化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8. (2018·江苏)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

    A .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 .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 .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 9. (2017高二上·惠来期中) 某中学研究性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 . 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 . 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 . 元末初创京城献礼声名鹊起 D . 四大徽班康乾京华独领风骚
  • 10. 1727年春,伏尔泰参加了牛顿的葬礼,随后访问了牛顿的外甥女凯瑟琳并聆听了苹果坠地的故事。该故事通过伏尔泰的著作迅速传遍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佳话。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科学团体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 B . 跨国文化交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传播 C . 18世纪早期英国启蒙运动已接近尾声 D . 18世纪早期法国思想自由度逊于英国
  • 11. (2020高二下·大同月考)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 . 19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 12. (2018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 . 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 .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 . 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 . 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5.0分,共75分)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拥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族志》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3. (3) 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
  • 14. (2019·昭平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是社会创新的先驱,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法规》的济贫法,是为政府用法律调剂贫富之始,事实上英国第一部《济贫法》范围甚小……1942~1943年间,英国又出现了全面社会保障的“贝弗利奇计划”。1945年工党当选执政,第一批措施就是根据这一计划,通过一系列有关法律,付诸实施,延续至今。他国家或先或后都建立了缓和矛盾、照顾弱势群体的各种制度,并根据各国国情百花齐放,逐步完善。

    材料二:人民福利也是各大国竞争的一个领域。俾斯麦时期的德国,以国家为主导的各项社会保险和福利政策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法国强调民间互济,政府为辅。美国到罗斯福“新政”时确立了美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国”之为“大国”,其国民的基本权利和生存条件也须得到保障,并一般优于同时期的他国。当然,这种社会创新并非都出自统治集团的自觉,劳动者有组织的斗争、大众媒体的批判和监督、各种改良和革命理论形成推动改革的综合力量。

    ——上述材料摘自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1.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特点和积极影响。
    2. (2) 提炼材料二的核心观点,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5. 婚姻习俗的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婚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了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

    ——朱孝远《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
    2. (2)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婚俗改革作用的认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8年1月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英国作战目的之一就是“我们必须通过建立某种国际组织来设法限制军备的负担和减少战争的危险”。美国总统威尔逊则在3天后阐明的美国作战目的“十四点”原则中特别强调最后一点——“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到战争结束时,不仅所有交战国都把“十四点”作为媾和的基础,而且英、法、美等国都已研究并制定了组织国际联盟的方案,并由英美代表组成起草盟约委员会。1919年1月25日,巴黎和会全体会议通过了最高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法国要求在国联建立一支国际部队,设立国际总参谋部指挥这支部队,监督各国兵力并在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日本要求把种族平等列入盟约。但法、日等国的要求并未全部得到满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通过关于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日等国的要求在国联盟约中并未全部得到满足的原因。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
    2.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