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珠海市北师附外珠海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2-06-27 浏览次数:66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二下·珠海月考)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文化热词,(“圈层”指人们信息的接受、文娱产品的选择以及社交,在某一相对固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大众文化圈层化,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副产品。根据人生经历、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大数据,互联网使用者被划定为若干个群组。不同种类的信息和文娱产品,依此“精准”推送。在此过程中,个体构建起具有独特自我标识的信息世界,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从我认识或认可的人那里获取”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圈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面对海量内容,人们需要高效率地筛选出有效信息,因此形成对特定信息源的偏好和依赖。另外,当前文艺类型和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市场不断细分,无论个人爱好多么小众,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都能找到同好。特定文化圈层一经形成,创造和沟通的模式随之诞生;同好之人可以一起探讨,共同深耕这一领域》年轻人对“独特性”的追求也加固了圈层,各种应用通过精准推送进一步强化这一趋势。这个过程容易造成   “信息茧房”效应,即圈层内部与文化整体相隔膜,缺乏对社会整体的理解和认知。

    有鉴于此,一方面,我们要清楚认知大众文化“圈层化”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是技术的迭代和青年文化寻求个性标识的诉求彼此呼应,形成了今天的圈层化。另一方面,则要从大众文化圈层化现象中,获取推动社会文化生产的有益启示。对身处文化圈层中的个体来说,可推动圈层文化中的部分文化要素为时代和社会共享,积极促进圈层文化与文化整体的互动互通,实现圈层文化的“破壁”“出圈”。

    数字化时代,人们看似可以掌握无穷信息和海量知识,但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小天地,这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每个人的挑战,也是我们必须培养的媒介素养。

    大众文化的国层化,是社会发展必然现象,我们要正视它、研究它、善用它,激发其内在文化创造力,使其成为推动社会文化蓬勃发展的力量。

    (摘选自罗小茗《“圈层”文化:既要特色,也要共识》,有删改)

    材料二:

    圈层文化具有专业性,圈层文化之间有壁垒,但并不是说圈层之间不可发生传播交流。而且,打破圈层间的障碍,建构共同体意识是很必要的,在减少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培养时代精神、助推实现民族梦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技术的进步让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也让圈层文化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而资本具有逐利性,这警示我们不能放任其对技术的滥用,必须以外力干预加强对其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关注平台运营的机制和底层逻辑,防范化解隐性风险。

    要准确把握圈层文化核心点。圈层文化的核心点与外在表现形式是根与本的关系,圈层文化凝聚力和生命力均来自于其文化内核。想要打破圈层文化间的壁垒,必须抓住和理解其本质性,仅效仿外在形式而盲目“讨好”往往不得效果甚至踩雷。例如2020年2月17日中中央共青团发布团属虚拟偶像“江山娇与红旗漫”,号召大家给这两位“团属爱豆”打call,试图以推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动漫的方式拉进与年轻群体的距离,更好地传播主流文化引导价值观。但这一举措不仅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甚至收获大批差评。从跨圈层传播的角度来看,原因便在于没有精准把握和正确解读年轻群体“二次元文化”“偶像粉丝文化”的文化内核,采取了不符合身份立场的传播行为,引发误读与差评。

    要灵活转换传播形式。在把握圈层文化内核、避免踩雷的基础上,要结合所在圈层群体的不同特点,注意传播形式的包装变换。不同圈层之间的文化虽然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相通之处(只要把握相通点,在一个圈层的用语习惯流通到另一个圈层中可以被消化、重塑,以全新的便于被接受的形象展现在新圈层中,有效减少隔阂感,同样能够达到传播效果。比如“点赞”一词,本是各网络平台中的一个功能设置,用来表达人们的欣赏、认可、支持等正面态度,这样的网络语言被用在传统媒体的表达中,能够增加亲切感,更好地达到传播效果。

    要积极调动感性因子。总有一些经典能跨越时空和语言,给人们带来感动与震撼,这是因为人性中有对真善美的本能判断与向往。,挖掘与发挥感性因子的力量,能使传播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2019年12月23日由支付宝蚂蚁森林发起的“送你一吨西兰花”活动中,河南大学与郑州大学深度参与,延伸出“郑河下西洋”事件。在两所高校中,从老师到学生,从商店到食堂,甚至发动亲朋好友、往届毕业生等多方力量,浩浩荡荡的实现了全民狂欢。这一活动本身的目标受众应该是“长期使用蚂蚁森林的高校群体”,通过运动、节能等方式积攒下能量,换算成浇水的克数,累计至一定程度后会由支付宝在荒漠化等地种植树木。这本身是仅属于“小圈层”的文娱公益活动,却因调动了两高校“竞争意识”“团结意识”这一感性因素,延发成数十万人“一滴不剩”疯狂参与的盛况,实现了跨圈层传播,建构了共同意识。

    (摘选自田圣楠《新媒体时代圈层文化现象研究》,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圈层”是指人们在相对固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信息的接受、文娱产品的选择以及社交。这也促使数字化时代和大众文化圈层化的形成。 B . 打破圈层之间的障碍,促进不同圈层的传播交流,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等具有重要意义。 C . 彼此呼应的技术迭代和青年文化寻求个性标识的诉求促使对众文化的“窗层化”的形成。但圈层的加固也容易造成“信息茧房”效应。 D . 借助网络和社交媒体,每个人都能在个人爱好上找到同好,起创造和沟通,通过彼此的探讨和共同深耕才能形成特定文化圈。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精准把握和正确解读年轻群体的文化内核,就必须采取符合身份立场的传播行为,这是圈层文化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B . 大众文化圈)是化是社会发展必然现象,它使得个体构建起具有独特自我标识的信息世界,追求独特性,随之产生“信息茧房”效应。 C . 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关注平台运营的机制和底层逻辑,以外力干预加强对资本的监督与管理,以此防范化解隐性风险。 D . 只要把握不同圈层文化的相通点,灵活转换传播形式,同样能够有效减少隔阂感,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3.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 “扫地僧” B . “打call” C . “锦鲤” D . “硬核”
    4. (4) 请简要概括大众文化圈层化的形成。
    5. (5) 面对传统文化的圈层化问题,河南卫视的“国潮”节目成功“破圈”,获得如潮好评:

      ①2022年河南春晚围绕回家、焕新、太平、祝福、守护幸福5个关键词,厚植传统文化,打破传统舞台表演形式,以“网剧+网综”模式,通过A、实景交互等科技,打造“年”宇宙概念。

      ②从春晚运用了5G+AR技术融合创新的《唐宫夜宴》,到元宵夜的《芙蓉池》,从清明的《纸扇书生》,到端午的《洛神水赋》,再到最近的《有凤来仪》,河南卫视凭借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理解,对其进行创新编排,在传统节目中融入更多的新兴技术,用当代人的审美讲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故事.瞬间激活了青年人的文化自信与向往。

      请结合材料分析河南卫视的“国潮”节目成功“破圈”的原因。

  • 2. (2022高二下·珠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把斧头的记忆

    赵明山

    改变我命运的人叫储国恩,是冀中抗日根据地文新县大队的大队长。他个子不高,方脸阔嘴,黝黑粗壮,不像个带兵的队长,倒像个卖苦力的。储国恩把我掂在手里,用大拇指试着我的舌刃,他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突然抡起我劈向一根木头。在我深深嵌进木头的那一刻,奇袭姜庄子的作战方案已经成竹在胸。

    很快,我和另外十五把斧子别在了十六名战士的腰间,这些战士来自县大队和二区小队,我们要去执行一项神圣的任务。文安城南姜庄子据点刚刚住进一群日本兵,我们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村,给他们的脑袋搬搬家。大队长在动员会上说,论武器装备,论兵力部署,县大队都明显处于劣势,姜庄子据点不仅有二十五个日本兵,还有百十号伪军协防,硬拼代价太大,只能智取,出奇制胜。

    他们开会商量的时候,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时间是一九四二年阴历正月初九,春节刚过,天空像黑黢黢的锅底压下来,零零星星的雪花像锅里掉下来的米粒儿。他们开会的村子叫牛各庄,在文安城东北方向,距姜庄子三十多里。十六名战士在夜色掩护下潜入姜庄子,伺机行动。

    漆黑的夜,漆黑的路,寒风卷着雪花抽打在战士们的脸上,也打在我的身上。我躁动不安,内心有一种情绪在奔涌,大队长觉察到了,安抚着我,摸摸我的头,让我冷静。我数了数,他们十六个人除了每人一把斧子,只带了七支手枪。这不是去玩儿命吗?要知道姜庄子据点里有一门野炮、两挺机枪、二十来支三八大盖儿、一屋子的弹药,这还不算伪军的装备。那天有个孩子送来情报,把据点里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孩子是县大队的眼线,为据点里的敌人扫地,把犄角旮旯都给观察仔细了。

    研究作战计划时,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步棋太险,孤军深入,敌众我寡,恐有不测。储国恩马上接过话茬:我们唯一的胜算就在于冒险,如果连敌人都认为我们不敢冒这个险,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等出了正月,敌人建了岗楼、挖了封锁沟,再想下手就难上加难了。大家心里明白,大队长也是被逼的,县委和县大队已经没有了退路,姜庄子据点像一根毒刺揳入了抗日根据地,才建成半个月,县里的工作就受到很大影响,上下不通,左右不畅,不及时拔除这根毒刺,损失不可估量。

    我们是在深夜进入姜庄子的。战士们头上冒着热气,嘴里吐着热气,我们身上闪着寒光。

    我们杀进据点时是正月初十的凌晨,天似亮非亮,站岗的哨兵偷偷回屋取暖,做早饭的伙夫刚刚打开门。战士们像从地底下突然冒出来,伙夫当时就晕成了一摊泥。日本兵睡觉很讲究,每人一个睡袋,三九天也脱光了衣服,像头褪了毛的猪一样钻进去。我们的到来终结了他们的美梦。要不是对方有人开了枪,这场战斗会更漂亮,会成为一场更为经典的斧头战,不用一颗子弹就把敌人送上西天。伴随着敌人的枪声,一名战士倒下了,他手里的斧子掉在了地上。即使最后是激烈的枪声为胜利画上句号,这场战斗仍被传颂为“姜庄子斧头战”,并受到通令嘉奖。那是我第一次尝到血——侵略者的血的滋味。因为这场战斗,我被载入史册。时至今日,在华北地区一提起“姜庄子斧头战”,人们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

    战斗结束后,大队长指挥打扫战场,我在他手里左顾右盼,生怕漏掉一个喘气的脑袋。院子里躺着二十一具敌人的尸体,仓皇逃跑的四个日本兵也在村边被“报销”了。我一不留神碰到了那门三八野炮,发出响亮的金属之声。我的面前,横躺竖卧着缴获的武器,有野炮、机枪、步枪、弹药。我在它们面前昂首阔步,它们向我低下了头,连那门向来仰着脖子不可一世的野炮,也跪在我的脚下。我轻轻敲击着它们,有几分胜利的快感。

    从腊月二十三敌军进驻,到次年正月初十被县大队一锅端,姜庄子据点只存在了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这大概是中国战场上最短命的日军据点了。敌人万万没有料到,他们煞费苦心构筑的堡垒,连同他们的脑袋一起,被十几把斧子砍得七零八落,不到一个小时,灰飞烟灭。

    当敌人的援军赶到时,县大队的战士们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援军也不是白跑一趟,收尸的活儿正等着他们呢。村边协防的伪军脚底下抹油,差不多跑光了。

    一场战斗,让我名垂青史,但我不愿过多分享文新县大队的荣誉,我不能喧宾夺主,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战士张广寿,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姜庄子。我没有走进历史博物馆,战争结束后,我悄悄回到农民家里,继续劈柴。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21期)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时间为序,讲述了冀中抗日根据地文新县大队一次奇袭日军姜庄子据点的行动。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战士们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B . 小说写研究作战计划时,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可是大队长储国恩并没有听从,而是我行我素,虽然最后获得了战斗的胜利,但这种做法实在不太可取。 C . 小说写到了战士张广寿的牺牲,要不是敌人开了枪,也许他并不会死。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即便前期准备再充分,战斗中也会出现偶然状况。 D . 小说结尾写到了“我”的结局,“我”没能走进历史博物馆,只能回到农民家里继续劈柴,流露出“我”无法继续发挥价值的遗憾。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对储国恩队长的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开头,借助对“那一刻”情境式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强壮、果敢、坚毅的抗日队长形象。 B . 小说借助“黑黢黢的锅底”一样的天空、“米粒儿”一样的雪花、“漆黑的夜”“漆黑的路”等环境描写,渲染出严肃紧张的战斗气氛。 C . 小说善用对比,如把“战士们头上冒着热气”和“我们身上闪着寒光”相对比,既体现了战士们的战斗热情,也暗示了战斗的严酷性。 D . 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平实而生动。如把口语“犄角旮旯”等引入文章,风格诙谐幽默,又如把日本兵比作“褪了毛的猪”,富有情趣。
    3. (3) “姜庄子斧头战”是抗日战争最激烈时的一次真实的模范战例。本文作为一篇小说,在叙述上别具匠心,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特色及作用。
    4. (4) 小说结尾对文新县大队的战士们予以了高度评价——“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应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书,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从上羽猎,游观侈靡,穷妙极丽,以为尚泰奢丽夸诩,非尧、舜、成汤、文王三驱之意也。故聊因《校猎赋》以风。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

    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氏诋譬圣人。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应之,撰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

    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

    时,大司空王邑谓桓谭曰:   “子常称扬雄书,岂能伶于后世乎?”谭曰:“必传,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列传·卷八十七上下·扬雄》,有删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选自《蜀道难》)

    1. (1)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于矣 B . 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C . 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D . 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起于战国,盛于两汉,讲究文采,韵律,多采用铺陈叙事的手法,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B . 三驱,古代王者田猎之制。谓君王田猎时须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也指一年以春、秋、冬三次出猎为度。 C . 法言,为扬雄模仿诸子百家而作。“法”有准则和使物平直的意思,“法言”就是作为准则而对事情的是非给以评判之言。 D . 大夫,古代职官的级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扬雄勤学好思,好古乐道。扬雄小时候博览群书,喜欢深沉的思考,喜好辞赋,不读非圣贤之书。后来,仿照经典进行创作。 B . 扬雄积极入世,心系社稷。他跟随成帝游猎,认为排场过于奢侈,不是古代明君的射猎之道,并创作了《校猎赋》进行讽谏。 C . 扬雄淡泊宁静,不为利禄。丁明、傅晏等人专权,那些趋附于他们的人,有的官至二千石,但他却起草《太玄》,用以自守。 D . 扬雄作品问世,声名远扬。《太玄》《法言》等作品相继问世,虽然深奥难懂,时人仍然十分推崇,并且相信其能流传于后世。
    4.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

      ②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5. (5) 扬雄对屈原持什么样的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处世态度?
  • 4. (2022高二下·珠海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何九于客舍集①

    王昌龄

    客有住桂阳,亦如巢林鸟。

    罍觞②且终宴,功业曾未了。

    山月空霁时,江明高楼晓。

    门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

    此意投赠君,沧波风袅袅。

    【注释】①开元二十五年(737)王昌龄被贬岭南,途经郴州,好友何九在客舍举行宴会为之接风送行,临别时诗人作此诗相赠。②罍(léi)觞:酒器。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二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写自己做客桂阳犹如鸟归巢,突出何九的热情款待。 B . 五、六两句写宴后倚楼而望的月下美景,有俯视有仰望,山青水绿,天阔月明。 C . 七、八两句写主客下楼月夜行舟,两人推心置腹地交谈,不知不觉进入松竹之地。 D . 全诗写景真切如画,语言含蓄贴切,传意如在眼前,延续了诗人边塞诗的雄浑。
    2. (2) 诗末两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5. (2022高二下·珠海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离骚》中屈原慨叹世人投机取巧、任意胡为的两句是“”。
    2. (2)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借善飞的鸟和善攀爬的猿来反衬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
    3. (3) 《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二下·珠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天已经盛大降临。浩茫的黄河入海地带,早已被盐蒿和红荆条占领。天宇高远,灰黄的原野上,一墩一墩盐蒿,有的像伞形绿塔,有的如翡翠珊瑚,延绵到天地连接的弧形线那边。大路旁,洼地里,隐隐的水泽,一闪而过的亮光,红荆条柔韧的枝条上,密密的绿叶间杂淡黄和浅红的叶子,在风中微微晃动。左首,右边,前方,时或看到褐黄色的螳螂状抽油机,在任劳任怨地磕着头。偌大的苍穹,无尽的野地,其间只有这一驾马车行进着。那匹马,高大威猛,双耳前竖,长鬃飘散,马臀有力地摆动,棕红色的皮毛仿佛抹了一层油 , 在阳光里泛着光亮。只听马铃“叮叮”,马蹄“嗒嗒”,后边的路渐渐没入无边的盐蒿,前方的路一段段地从红荆条中显露出来……

    马车“咣当咣当”前行,走了几个时辰,路旁变成了连绵的芦苇荡。满眼是高高低低的芦苇,风起时,芦苇向着一侧倾伏 , 苇穗上细长的锋芒在夕阳里泛着红光。成千上万的鸟儿,“喳喳喳喳”地在芦苇荡中起起落落,有那么一会儿,它们从芦苇丛中腾起,迎着夕阳飞去,遮蔽了大半个天空。不一会儿,它们又纷纷落下,如天地间刮过的一阵落叶。眼看时间已晚,黄河入海口在湿地深处无法抵达。怀着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满足,马车载着我们驶上返程的路。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盛大”原本是规模大、隆重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秋天降临,表明黄河入海地带虽刚入秋,但秋意盎然。 B . “占领”指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文中用它形容盐蒿和红荆条,写出了黄河入海地带盐蒿和红荆条的茂盛。 C . “抹了一层油”生动地写出了马的皮毛很光亮,“抹”字强调了皮毛光亮的均匀,也可用“涂”字替代,效果近似。 D . “倾伏”是倾倒、低下去的意思,文中用来形容芦苇在风中倾倒的样子,生动地写出了芦苇一层一层伏倒的样子。
    2. (2)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儿,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B . 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 C . 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 D . “我急着赶火车,再有半小时就开了,可我又想买点首都的糖果······”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成千上万的鸟儿在芦苇荡中迎着夕阳起起落落。”改写后的句子更简洁,但表达效果不如原文,为什么?
  • 7. (2022高二下·珠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正念是指“通过有意地、非判断地注意当下而升起的觉知”,通俗地理解为对当下身心感受的觉知。正念训练可使个体对不愉悦感受的容纳能力有所提升,并拥有更强的自我行为的监控与调解能力,即元认知。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正念训练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家长和孩子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心理不适。( )由此,不妨将正念训练看作健身方法和________________。

    正念练习是让大家对此时此刻自己身体与情绪的觉察与接纳, ______________,如,舞蹈,不仅能提高练习者对自己身心状态的感知,而且能提高练习者与身处同一空间内不同个体的交流,如群体同步;瑜伽也是较为常见的正念训练,其能降低静息心率,增加心率变异性,提高心脏功能,此外,还有老年人乐而不厌的太极拳。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及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案,______________ 。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正念训练不仅提升家长的心理能量、降低焦虑,而且提升亲子关系以及孩子学习效果,从而可以更灵活与耐心的方式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 B . 家长通过更灵活与耐心的方式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提升心理能量、降低焦虑,从而提升亲子关系以及孩子学习效果。 C . 正念训练通过提升家长的心理能量、降低焦虑,帮助他们以更灵活与耐心的方式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从而提升亲子关系以及孩子学习效果。 D . 家长不仅通过正念训练提升的心理能量、降低焦虑,而且提升亲子关系以及孩子学习效果,从而以更灵活与耐心的方式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二下·珠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2年4月中旬,王亚平等太空三人组圆满完成任务并顺利返回。这是王亚平第二次到太空。面对记者的采访,王亚平谈及初次到太空时的感受,说:“身处太空,你所见到的世界会让你得到升华——在你心中,有很多东西会变得‘很小’,比如得失;有很多东西则变得‘很大’,比如对家人、对祖国的爱和牵挂。”

    材料二:《旧唐书·文苑列传》载,席豫“性尤谨”,处处谨慎行事,不肯马虎随便;即使写给晚辈的文字,也从不潦草。他认为潦草的字迹给别人看,是对人不尊重,也是对自己不尊重。有人问他,这么细小的事你何必介意?他回答说:“细犹不谨,而况巨耶!”

    上面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