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考生物历年全国卷真题汇编10——生态系统

更新时间:2022-06-20 浏览次数:59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0·全国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 .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 . 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 .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 2. (2019·全国Ⅱ卷) 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 . 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 . 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 . 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 . 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 3. (2018·全国Ⅲ卷)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 . 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 .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 .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 4. (2018·全国Ⅲ卷) 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 . 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 .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 .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二、综合题
  • 5. (2021·全国甲) 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答出1点即可)。
    2. (2) 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 (3) 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
  • 6. (2020·全国Ⅲ) 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2 点即可)。
    2. (2) 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 (3) 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
  • 7. (2020·全国Ⅱ)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 (1) 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
    2. (2) “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
    3. (3) 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
  • 8. (2019·全国Ⅱ卷) 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 (1)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答出2点即可)。
    2. (2) 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计算出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若要测定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在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水深处取水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O2含量(A);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O2含量(B)和乙瓶中的O2含量(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在甲、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的条件下,本实验中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

  • 9. (2019·全国Ⅰ卷) 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 (1) 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
    2. (2) 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
    3. (3) 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导致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
  • 10. (2018·全国Ⅲ卷) 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2. (2) 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
    3. (3) 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3- , 通常植物根系对NO3-的吸收是通过运输完成的。
  • 11. (2018·全国Ⅱ卷) 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
    2. (2) 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种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3. (3) 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答出一点即可)。
  • 12. (2018·全国Ⅰ卷) 根据题干,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 (2) 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3. (3) 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分解者通过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