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

更新时间:2022-06-30 浏览次数:3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的人民军队也是一个诗的军队。从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诗随征途吟,歌伴战斗唱。一个农村热血青年,1976年入伍,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从南疆的“猫耳洞”,到北国的“地窨子”;从京城军事首脑机关到晋北塞上的“战神劲旅”,从“大漠孤烟直”的乌海地区,到林海雪原的呼伦贝尔……这就是马誉炜的军旅之路,这就是一个当代军人诗的轨迹。《诗意军旅》是他从戎30余年的短诗选集。诗意与军旅同行,这也应了宋代杨万里的一句名言:“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诗意军旅》中凝聚着战士的忠、孝、爱。忠——忠于人民忠于党,这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和不变的军魂。作者入伍第一首诗《从军》就写道:“今朝踏上从戎路,男儿有志当报国。”《从军三十周年赋》写道:“转战南北三十载,四海为家无怨忧。卫国戍边洒血汗,甘愿奉献壮志酬。”《西行诗》(之二)写道:“黄河故道日西斜,大漠绵绵沙如雪。从军何惧走边关,志在西部建功业。”忠,是军人道德规范的核心,忠于职守,才能精忠报国。

    孝——孝敬父母,孝老敬亲。在《诗意军旅》中,孝敬父母的诗就有20多首。马誉炜出生在河北景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从1976年入伍时写的诗《不忘妈妈的嘱托》,到2006年母亲去世,他在呼伦贝尔写下《哭娘》“盼到阳春月,未料噩耗截。北疆隆冬长,泪眼空对雪”,前后相隔30年。马誉炜转战南北,卫国戍边,但他一直生活、工作在父母的目光里,父亲去世后的每年清明节,誉炜都以诗句寄托哀思,化悲痛为力量。在战士心目中,忠与孝是叠合在一起的。自古忠孝难两全,人民战士却要将忠孝担在双肩。

    爱——爱人民的生命、财产,爱子女,爱士兵。铁马金戈的战斗生活,铸造了人民战士的骁勇雄风。其实,战士的爱更深,情更浓。马誉炜的女儿2003年6月参加高考,当时正值“非典”流行后期。马誉炜时任乌海军分区政委,千里的牵挂,只能以诗《遥寄女儿》为女儿助阵。一个月后,女儿被首都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系录取,誉炜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他闻讯喜泪纵横。2006年5月1日,在内蒙古巴尔虎草原,时任呼伦贝尔军分区政委的马誉炜,乘车下连队正遇见两位徒步巡逻的士兵:“他们背着闪亮的钢枪/脸蛋儿冻得通红/大衣上粘着潜伏留下的草根/军帽下是两双警惕的眼睛/我连忙走下车来/将辛劳的士兵兄弟相拥/让体温传递着战友深情……”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生动镜头,却把我军官兵友爱、团结如钢的瞬间化作永恒。一肩担负着战神,一肩担负着爱神,爱是人民战士的情根。

    《诗意军旅》中洋溢着真、善、美。著名诗人艾青在他的《诗论》中把真、善、美化作诗的“三个轮子”,三者并驾齐驱。作为形象思维的诗,应该给人以真、以善、以美。誉炜的诗,酸甜苦辣都是真,喜怒哀乐皆是善,风花雪月全是美。他亲身经历、有感而发的,才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真实感人、真情动人。《诗意军旅》的出版,标志着当代新型军事人才的成长和崛起,是新边塞诗的新成果。我坚信,担负着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一代精兵,是热爱诗意军旅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一定能够一路奋进一路歌,为保卫祖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创造新的辉煌业绩和英雄史诗。

    (摘编自石祥《诗意与军旅同行》)

    材料二:

    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说道:“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

    ——铁凝

    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艾青随之扩大了政治视野和精神天地,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张同吾

    艾青诗歌创作具有自己鲜明的个人特色。他诗歌中最主要的两个主题是对祖国和土地的热爱以及对光明美好生活的追求。感情的表达,艾青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即以朴素的语言抒写饱含忧郁的深情。

    ——郭纪金

    (摘编自各名家对艾青诗歌的文学评论)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随征途吟,歌伴战斗唱,《诗意军旅》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战士马誉炜的军旅之路和当代军人诗的轨迹。 B . “故道”“大漠”“边关”,这些边塞诗的意象无不流露出《诗意军旅》诗集中忠于职守、精忠报国的情感。 C . 忠、孝、爱是《诗意军旅》的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相互叠合在一起,才让整部诗集洋溢着真、善、美。 D . 石祥的这篇文学评论给予了《诗意军旅》高度赞誉,认为它是当代新型军事人才的成长和崛起的标志。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民解放军战士马誉炜将忠孝担在双肩:为国戍边忠于职守;不能为父母送终,只能用诗句抒发对双亲的哀思。 B . 父女之爱和官兵友爱让《诗意军旅》中充满了温情和暖意,无数诗意镜头,写实又生动地展现出“爱”的主题。 C . 艾青在他的诗歌中是对时代的脉搏有所回应的,而且他创造了磅礴、辉煌、富有英雄气概的特色鲜明的民族史诗。 D . 文学评论侧重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材料一旁征博引,正是为了讨论《诗意军旅》“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能体现文中“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的一项是(   )
      A . 一夜西北风/扬起大雪/你们的身子/像一支一支的温度表/一点一点地下降/终于降到了生命的零度!——臧克家 B .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一滴不剩/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归天/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和周天子的雪山/天马踢踏——海子 C . 班生此去意何云/破碎神州日已曛/去国徒深屈子恨/靖氛空说岳家军/风尘河北音书断/戎马江南羽檄纷。——李大钊 D . 因此他们整队到佛陀/那大慈大悲者的庙宇里/祈求他的祝福/战鼓正在隆隆地敲/大地颤抖着。——泰戈尔
    4. (4)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 (5)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艾青诗歌和马誉炜诗歌的共同点。
  • 2.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泪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文本二:

    2020年12月,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温州举行。迟子建获“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评委会认为: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始终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与突出的个人风格。以地域文化为基点,以底层生存为焦点,努力营造短篇小说的诗意美学,使迟子建具有了清晰俊朗的辨识度,更使她具有了卓尔不群的重要性。

    (摘编自《澎湃新闻》)

    1. (1)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 小说前后“我颤抖不已”和“我打着哆嗦”这两处动作描写,分别表明了“我”对周瑜的倾心和不舍。 B . “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布衣”代表和平宁静的生活,“鼓角声”“铠甲”代表战争。 C . 文中的“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并非在战场、在血腥的搏杀里,脱下铠甲的和平守卫者更是大英雄。 D . 文中“我”和周瑜的交谈内容在变化,“我”的感情在变化,可周瑜对待战争的态度却没有变化。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 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这一细节,营造“我”和周瑜相见的氛围,推动故事的发展;“艾”与“爱”谐音,象征友爱和睦。 B . 小说第二段中环境描写突出了梦境的素雅、安静、荒凉、开阔等特点,渲染了战前紧张激烈而又压抑的氛围,为周瑜的出场做了铺垫。 C . 第一人称适合直接表达人物情感,便于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本文第一人称的使用,将村妇内心世界的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 D . 小说采用梦境方式穿越历史时空,通过类似寓言 方式寄寓人生道理,以女性的视角看待英雄人物,表达了珍爱和平这一主题。
    3. (3) 文中“我”和周瑜之间存在多处对比,请指出并结合文本分析。
    4. (4) 文本二中说迟子建 短篇小说“努力营造短篇小说的诗意美学”,《与周瑜相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这种“诗意美学”?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下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得召见。异曰:“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曰:“善”。异归,谓苗萌曰:“今诸将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光武自蓟东南驰,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入道傍空舍,异复进麦饭。因复度滹沱河,从破王郎,封应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从平河北,诸将并劝光武即帝位,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时赤眉暴乱三辅,乃遣异讨之。拜为征西大将军,与邓禹共攻赤眉。异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之。异久在外,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帝使以章示异。异上书谢曰:“臣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见所示臣章,战栗怖惧。”诏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赐以珍宝衣帛。异稽首谢曰: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薨于军,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B . 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C . 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D . 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B . 从事,文中指官职,亦称“从事掾”,为汉刺史的佐吏;现代指干某项事业。 C . 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文中指刘秀登上帝位之后自封的名号。 D . 稽首,古代跪拜礼,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片刻,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冯异慧眼独具,投身明主。他赞赏刘秀不虏掠的行为,为其风采气度所折服,认定此人值得托付,后来苗萌和他一起归顺了刘秀。 B . 冯异领兵有方,鞠躬尽瘁。他带领的队伍,进退有度,军容严整;他为刘秀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在攻打落门时,出师未捷便病死军中。 C . 冯异为人低调,谦和退让。军队宿营休息时,诸将聚在一起评议功劳,他常常不参与而选择独处树下,被誉为“大树将军”。 D . 冯异忠心为主,获得信任。有人构陷冯异,冯异得知此事后,上书向皇上表明忠心并且主动认罪,最终刘秀顾念旧日的恩情而宽恕了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

      ②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5. (5) 冯异是如何打败赤眉军的?请简要说明。
  • 4.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下题。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 (1) 对作品前两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的“咸阳桥”“雨”都直陈景物,直接入题,用语平实。 B . 首句写桥头所见雨景,“悬”字写出雨多且急,连绵不绝。 C . 次句以“万点”与首句紧密衔接,写出空阔水面上的雨景。 D . 次句写作者由眼前的雨景联想到远行的渔船,由实入虚。
    2. (2) 这首作品的前后两部分用“还似”勾连,作者在另一首《宿城南亡友别墅》中,也用了“还似”一词,这两处“还似”所使用的手法相同吗?请简要分析它们在各自语境中的意蕴。

      宿城南亡友别墅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 5.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在《蜀道难》中,以“”两句提醒统治者要任用自己的亲信将领来把守剑门关。
    2. (2) 《望海潮》词中的“”一句写出街巷河桥的美丽,《扬州慢》词中的“”一句运用典故写出扬州昔日的繁华。
    3. (3) 古人常用鸥鸟、渔夫表隐居之意,黄庭坚《登快阁》中借类似意象表达归隐之意,这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找到“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空中楼阁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脍炙人口 B . 空中楼阁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喜闻乐见 C . 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喜闻乐见 D . 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B .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C . 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D . 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B . 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C .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 D . 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 7.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季有喝酒驱寒保暖又养生的说法。专家介绍,所谓喝酒养生,不一定特指白酒,红酒、黄酒均可。其次,要控制量,如果大量饮酒,会让血液循环加快,使人体内大量的热量通过皮肤散失,                , 不仅起不到御寒功用,反而易使人出现感冒等症状。

    冬天养生,可以坚持用热水泡脚,但洗脚水温度要适宜,太高的水温会破坏足部的皮脂膜,因此水温最好不要超过40℃。更为重要的是,泡脚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                , 幼童和老人不要超过10分钟。成年人不要超过半小时。

    一些网文提到在空气加湿器中加入板蓝根、醋等,                  , 也能预防感冒。专家提示,加湿器滥用添加物,小心伤肺,这种做法既不科学,更可能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 (2)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
  • 8. (2022高二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新年伊始,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温暖而明亮:“让我们一起向未来!”“一起向未来”这一口号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

    材料二:本届冬奥会上,苏翊鸣、谷爱凌成为名副其实的“顶流”。有人羡慕,有人质疑,也有人反思。人生本来就有无数种可能,只要你自己不设限,就能活出闪光的未来。

    疫情、战争……使当今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也使不少年轻人面对未来信心不足。“江西青年发展论坛”拟举办以”青年,向未来”为主题的演讲大赛,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和大赛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