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7-05 浏览次数:6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2023·定远一模) 三星堆考古使古代青铜器成为今年的网红。对如图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体现中华文化领先世界 B . 说明青铜铸造水平最高 C . 印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 . 反映王公贵族世袭特权
  • 2. (2022·和县一模)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此,秦始皇(    )
    A .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 .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军务 C . 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 .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 3. (2022·和县一模)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两幅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秦朝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时期

    ②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专制主义走向顶峰

    ③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专制主义走向顶峰

    ④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发展趋势与封建社会发展进程成正比关系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
  • 4. (2022·和县一模) 人口迁徙给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重大改变,如表是3世纪时南北方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以下对图表数据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地区

    迁徙前(万人)

    迁徙后(万人)

    北方

    关中

    240

    50

    南方

    扬州

    320

    430

    荆州

    350

    620

    A . 关中人口大量迁出,关中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江南 B . 扬州人口大量迁入,反映了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兴起 C . 荆州人口大量迁入,反映了南方社会经济环境良好 D . 北方人口迁入南方,是由于北方爆发了七国之乱
  • 5. 嘉兴乍浦有座海红亭。它是一座纪念《红楼梦》首次流传海外的建筑。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带有九部《红楼梦》的一艘南京船从乍浦港出发,抵达日本长崎港。下列为这一事件所拟标题,最恰当的是(    )
    A . 闭关锁国下的《红楼梦》出海 B . 中日传统友谊的首次见证 C . 受各国人民热捧的《红楼梦》 D . 东西方文化的激荡与碰撞
  • 6. (2023八上·公安期中) 1900年7月前,维新派的《清议报》将义和团民称之为“暴徒”“匪”“乱民”,7月之后,却赞赏团民“赴死军前”“曾不返顾”。兴中会的《中国日报》也有类似转变。这反映(    )
    A .   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政治诉求趋同 B . 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目标发生变化 C .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D . 近代的报刊致力于宣扬民主思想
  • 7. (2022·和县一模) 史学家陈旭麓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观点(    )
    A . 是不符合当时历史真实的 B . 认为当时民众缺乏民主意识 C . 认为袁世凯做皇帝有法律依据 D . 认为袁世凯掌权是时代产物
  • 8. (2024九下·澄迈模拟)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这段话最能证明(    )
    A . 日军实力远超中国 B . 中国军队英勇作战 C . 日本侵略者唯武器论 D . 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
  • 9. (2023八下·丰顺期末) 下面是李明同学进行主题式复习时整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 B . 新中国统一大业不断深入推进 C . 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 . 新中国外交事业不断走向成功
  • 10. (2024八下·滦南期中) “改革开放最初的萌芽,是从民间发起的。这些来自基层的智慧,丰富和升华了邓小平的认识,使他有了首先在深圳等地,搞一块地方办特区,作为‘试验’,然后‘摸着石头过河’的伟大构想。”这表明改革开放(   )
    A .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 B . 使深圳等经济特区已经初具规模 C . 遵循从城市向农村的发展顺序 D . 是尊重人民智慧的顺应形势之举
  • 11. (2022·和县一模) 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野蛮的征服者成为俘虏。如图图片能见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B . C . D .
  • 12. (2023九上·潮南期末) 欧洲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麦哲伦等人,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这反映了(    )
    A . 航海家们的贡献不足为道 B . 物质的支持是航海活动进行的前提 C . 企业家们具有冒险的精神 D . 资本的发展需求是殖民扩张的根源
  • 13. (2022·和县一模) 19世纪,俄国地主们说:“买打谷机要花钱,要修理,还要为它养马,但农民的劳动却不用花一分钱。”这反映出(    )
    A . 农奴制在19世纪的俄国依然盛行 B . 19世纪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 C . 在农奴制下农奴主占有农奴的劳动成果 D . 19世纪俄国农奴使用的劳动工具非常简单
  • 14. (2023九上·安庆月考) 下列小说在英国和德国出版后广泛传播。这些虚构作品扎堆出现有现实背景,就是(    )

    1904年《沙岸之谜》:一位英国水手挫败了德国人利用驳船入侵英国的预谋。

    1906年《1910入侵英伦》:德国将驳船改装为舰队,成功侵入英国。

    1906年《海星》:英国特工潜入德国,对德国的新战舰实行先发制人。

    A . 欧洲推进第二次工业革命 B .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相互对立 C . 德国崛起后英德矛盾激化 D . 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广泛兴起
  • 15. (2024九下·延川模拟)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卒子,即小兵)。”这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    )
    A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 雅尔塔体系 C . 两极格局 D . 两极格局结束,出现“一超多强”局面
二、辨析改错题,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三、材料解析(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
  • 20. (2022·和县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许斌、邢晓凤主编《历史地图册•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从战国时期到民国初年,传统农业始终是中国农业的主流。顺着这条主流,精耕细作农业区从黄河中下游的早作农业扩展至长江流域的水田耕作。随着精耕农业空间的不断拓展适应变化了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技术也增添了新的内容,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材料三:毛泽东深刻剖析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相互关系,指出无产阶级需要联合和依靠广大农民,共同战胜强大的反动统治阶级;在充分认识土地之于农民的这一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认为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源.

    ——摘编自陈洪玲、蒋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农民思想及当代价值探析》

    1. (1) 根据材料一,观察地图,指出A、B两处先民培育的农作物。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推动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认识。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基于此认识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的探索。
  • 21. (2022·和县一模)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为此,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1868年开始、日本新政府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材料二:(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一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材料一中提到“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是指什么?针对这一情况中日两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 (2) 为应对“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采取的哪一政策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五年计划模仿的成功范例?该政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当今中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怎么做?
四、分析与探究题(12分)
  • 22. (2022·和县一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交流互鉴共享】

    材料一:

    15世纪以来,各洲之间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大大增加。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摘编自《文化交流与传播》

    【冲突对抗人类浩劫】

    材料二:30年代的世界局势并未像美国所希望的那样向前发展,反而出现了越来越不利于美国的变化,最终迫使美国走上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道路。局势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美国主张的“欧洲均势”政策被打破。……其次,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日益受到威胁和损害。

    ——据刘国玲《论二战中美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原因及其影响》

    【合作共赢中国智慧】

    材料三:

    2015年,习近平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东西方加强世界联系的两件大事。简要说明世界联系加强的重大意义。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美国的“希望”是什么。试从当时世界局势角度分析有哪些“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又是什么事件“最终迫使美国走上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道路”的。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倡导的原则和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关系中,如何运用这些原则和理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