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南充市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2-06-30 浏览次数: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共36分)
  • 1.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望中国40多年来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中国的成功就是长期增长的成功。这里说的长期增长,或者说经济增长,指的是人均收入的增长。人均收入增长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人均收入增长就是单位时间内的产出增加,指的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那么,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是什么?源泉是什么?根本性的也是直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技术进步,这个毋庸赘言;二是分工、专业化和交换。甲和乙各自生产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虽然两者都没有实现技术上的进步,但由于他们都生产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这就提高了整体产出水平。当然,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条件,即交换。例如,甲只种棉花,种植棉花是甲的优势,乙只种粮食,这是乙的优势,他们实现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但是如果没有进行交换,就会出现问题,如甲没有粮食,而乙没有衣服。因此,交换十分重要,而交换涉及一系列规则和制度保障。

    那么,分工、专业化和交换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谈到,“这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市场规模越大,参与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要素就越多,分工也就越细,大家就越可以通过各自优势(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进行交换,并取得更大收益”。后人把亚当·斯密这套理论称为“斯密定理”,即经济增长取决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规模大了,贸易创造的收益就增长了。

    中国的开放实践印证了长期增长理论是正确的。中国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与中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不断深化规则对接密不可分的。中国实施的大力吸引外资、建立经济特区、重视出口、推动企业走出去等政策举措,扩大了市场规模。中国在国际分工基础上通过交换使得来自贸易的收益越来越大,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伴有技术进步。

    长期增长理论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西方理论。但这一理论的思想实际上与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的开放实践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智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在200多年前写的,而早在2000多年前,司马迁就在《史记》里写下了《货殖列传》。“货殖”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增长。在《货殖列传》中,司马迁专门谈到了怎样实现货殖,即“以所多易所鲜”,用我多的东西换我少的东西。与司马迁几乎同时代的刘安编写的《淮南子》一书中,也谈到了如何实现自然货殖,“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也就是用我有的换我没有的,用我擅长生产的换我不擅长生产的。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本思想和逻辑架构,我们的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表述过了。“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多易所鲜”“以所工易所拙”,在相当程度上概括了今天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我把中国这套理论称为“淮南子·司马迁定理”。

    亚当·斯密讲的主要是“以所工易所拙”,但还没有详谈“以所多易所鲜”。后来,瑞典的伊·菲·赫克歇尔和贝蒂·俄林做了补充。他们强调了自然禀赋,就是多少和有无的问题。长期增长理论的两大逻辑基点之一,即分工与贸易收益,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那里找到明显的对应,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东西方认知同构的一面和圣贤智慧不断理论化的事实。

    (摘编自张宇燕《“淮南子·司马迁定理”与中国对外开放的逻辑》)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40多年来人均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也是唯一原因。 B .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还包括分工、专业化和交换。 C . “斯密定理”的内涵可以概述为分工、专业化和交换与市场规模的大小有关。 D . “淮南子·司马迁定理”与被认为是一种西方理论的长期增长理论是相通的。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先阐述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再分析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最后指出长期增长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对应。 B . 文章列举甲和乙各自生产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的例子,论证了分工、专业化和交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观点。 C . 文章运用引证法,引用《货殖列传》《淮南子》中的内容,阐述了长期增长理论的思想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的著作中已有体现。 D . 文章从中外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东西方认知同构的一面和圣贤智慧不断理论化的事实,指出中国的开放实践包含着中国人的传统智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交换是非常关键的条件,如果没有进行交换,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就会出现问题。 B . 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并进行交换,可以提高整体产出水平,而技术无关紧要。 C . 中国的开放实践以及经济取得的长期增长是依靠中国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来指导的。 D . 伊·菲·赫克歇尔和贝蒂·俄林对《淮南子》的思想做了补充,强调了自然禀赋。
  • 2.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阳光日复一日在我们心头刻下年轮。回望2021,留在我们内心深处最温暖的是什么?

    云南一位女士在看完电影《长津湖》后,自己回家做了冻土豆,啃了几口泪流满面。有网友感言:“走出影院,看到灯火辉煌、高楼林立,才发现山河无恙、国富民强是《长津湖》最好的彩蛋。”

    你用牺牲成就我的今天,你的志愿变成我的信仰。

    我们感恩,今天的每一分幸福,都是昨天的坚守。

    袁隆平一生扎根稻田,他曾说“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有人在医院外放上三束水稻悼念袁隆平,并附上悼言“以后风吹麦浪,应是您灵魂的回响”。网友纷纷留言:“先生之风,山高稻长。”

    我们铭记,有些人素未谋面,但深受其恩。

    7月21日,驰援郑州抢险救灾的一队解放军战士,冲进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抱起娃娃们就往安全的地方转移。战士们脚步匆匆,小心翼翼,臂弯里的娃娃睡得安稳。“最可爱的人抱着最爱的人”,这个温馨的画面迅速火遍全网。人们纷纷点赞——娃儿,你这是睡在祖国热烘烘的胸膛上啊!

    1935年,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其言谆谆,其意切切。

    走过2021,每个在这不平凡的365天里真心拼过的中国人,都会找到答案——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红船身后的航迹是再正确不过的方向。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当天安门广场上的青春誓言响彻神州,“感谢您在千辛万苦中杀出一条血路!”当合肥延乔路路牌下堆满鲜花,“后浪”奔涌的时代潮音足以告慰百年前的“同龄人”——家国情、民族魂已深深镌入青年心,祖国守护的青春,就是守护祖国的长城。

    (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奋进是最美的挥别》)

    材料二:

    2022年,我们必须看到,内外形势影响运行态势。我们既要正视困难,也要坚定信心。赓续过往,展望前路,只有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抓住机遇、把握主动,才能继续凯歌远航、一往无前。

    这就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2021年,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展望明年,在复杂多变环境中做好各项工作,注定不会容易。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将是基本基调。无论是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还是能够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微观政策;无论是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结构政策,还是着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的社会政策,都对各级各地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意味着,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也要有专业能力、民生关切,以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开创新的不凡业绩。

    这就应该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保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2021年,民法典开始实施,全方位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第四届进博会上,品质高、科技含量高的全球好物,瞄准群众消费需求;“双减”政策落地,推动教育观念、教育体系、育人方式、教育评价、家校社协同等多方面变革;医保谈判再现“灵魂砍价”,为老百姓尽可能提供性价比最优药品,努力满足群众用药需求……消费,就业,医疗,教育,生态等民生关切,都在持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其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关键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踏上新征程,要更加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新特点,坚持正确政绩观,以高质量发展换来群众的幸福安康。

    这就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研究部署了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百年征程表明,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走好前行路,必须打铁自身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2022扬帆远航奋进新征程》)

    1. (1) 下列对材料一所举事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云南那位看完电影《长津湖》回家啃冻土豆而泪流满面的女士的事例,是表现我们感恩先烈的牺牲。 B . 为袁隆平献上的“以后风吹麦浪,应是您灵魂的回响”的悼言,是礼赞昨天的坚守成就今天的幸福。 C . 引用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的三个问题,是为了论证有些人虽素未谋面,但我们深受其恩。 D . 建党节天安门广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是宣示家国情、民族魂已深深镌人青年心。
    2. (2) 下面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22年要保持凯歌远航、一往无前的发展态势,其必要条件是抓住机遇,把握主动,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办好。 B . “稳”字当头是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宏观、微观政策,结构和社会政策都要依托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 C .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将其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以高质量发展来实现群众的幸福安康。 D .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是2022年党建工作的重心。
    3. (3) 两则材料的主标题中都有“奋进”二字、两则材料中的“奋进”主要指什么?
  • 3.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说 荷

    赵文英

    ①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②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③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着的荷。

    ④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⑤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纤纤玉指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似一朵朵初绽的音符,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⑥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⑦在风雨冰雪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而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⑧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物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灵魂光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亭亭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⑨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⑩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反衬、拟人、排比的手法,描写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荷的倔强,荷的勃勃生机。这样写突出了荷在恶劣环境中不言屈服的抗争精神。 B . 文章第8段引用古诗词名句,让我们睹诗知人,在他们“华美、隽永的诗章中”体味诗人赞荷、咏荷的情趣,敬仰他们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淡泊品格。 C . 文章从荷的外貌特征到内在精神,从荷生存的恶劣环境到荷的独特品质,都运用拟人手法使之人格化,赋予荷以人的思想感情,使荷的形象更生动有力,使荷的精神品质更鲜明突出,增强了感染力。 D . 文章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诗一般的节奏感。四言短句,铿锵有力;长句意蕴丰富,韵味悠长。长短句的交错使用,揭示了深刻的哲理,极具说服力。
    2. (2) 文章④~⑥段描绘了荷跟风雨冰雪的顽强抗争。联系上下文看,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3. (3) 文章最后说“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荷不回答,这暗示了什么?这里“宠辱皆忘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 .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2. (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B .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 .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 . 干支纪年,是指中国纪年历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2022年是壬寅年,2024年是甲辰年。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 . 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也可以用严刑峻法来达到目的。 C . 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D . 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5.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赠袁赞府

    刘长卿

    却见同官喜复悲,此生何幸有归期。

    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

    湘路来过回雁处,江城卧听捣衣时。

    南方风土劳君问,贾谊长沙岂不知。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应该创作于诗人经历贬谪之后从江西回到旧日官舍时。 B . 诗人遇见昔日同僚心情却“喜复悲”,喜旧友重逢,悲归期日短,心情复杂。 C . 颔联运用“空庭”“人稀”等词,写出了官舍的萧条冷清与战争的残酷无情。 D . 诗人最后使用“贾谊谪长沙”的典故,抒发个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感伤。
    2. (2) 颈联“湘路来过回雁处,江城卧听捣衣时”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妙处?
  • 6.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躁者”表现为 ,
    2. (2) 《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3. (3) 孔子认为“恕”的含义应该是:
  • 7.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从__________的塑像上仰视诸葛孔明的容颜,从斑痕累累的碑碣上聆听三国时代的回音,从彩绘的梁柱上感受历史的冷暖。在这里,有生者与死者的真诚对话,有对智慧之星的敬仰和崇拜。在这里,诸葛孔明的名字没有在人们的祈福中被呼唤为神灵,没有在咒语里被念叨为驱邪的利器。__________的焚香叩拜,为的是表达对一脉精魂的亲近,接受一次智慧的洗礼;朝野名流__________,为的是与先贤进行真挚的交流。

    风霜岁月改变了历史的印痕,但湮没不了诸葛亮曾经铸造的荣耀。在世人的心目中,诸葛亮是奇谋巧计的策略家;是雄才大略的外交家;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是运筹帷幄、能谋善断的军事家。他“忠以效国、慎以处事、谦以纳言、平以待人、严以律己、俭以养德、勤以职守”的高尚品格和修身治国的道德风范,给后人留下了一份__________的精神财富!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栩栩如生       凡夫俗子       调墨弄笔       永垂不朽 B . 绘声绘色       凡夫俗子       挥毫泼墨       永垂不朽 C . 绘声绘色       芸芸众生       调墨弄笔       永不磨灭 D . 栩栩如生       芸芸众生       挥毫泼墨       永不磨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风霜岁月改变了历史的印痕,但改变不了诸葛亮曾经铸造的荣耀。 B . 岁月的风霜湮没了历史的印痕,但湮没不掉诸葛亮曾经铸造的荣耀。 C . 岁月的风霜湮没了诸葛亮曾经铸造的荣耀,但湮没不掉历史的印痕。 D . 风霜岁月改变了诸葛亮曾经铸造的荣耀,但改变不了历史的印痕。
  • 8.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在现代建筑中,为了防潮的需要,常设置化学制品的自动湿度调节材料。如上所述,(     )。为了防水,人们设计了屋脊和宝顶;为了减轻重量,人们将脊筒和宝顶都做成空心的。      , 人们又在它们的空心里放置了木炭。这可谓是古人的用心良苦,重重设防。木炭质轻、性燥、绝缘性能好,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又不导电。将木炭装在脊筒和宝顶里,在天气潮湿的夏天,它便不断吸收水分,以防下面的木构件受潮腐朽;天气干燥时,      ,以备来年再用。应该说,      ,即使在现代同类建材中,它也应占一席之地。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宫殿宝顶、屋脊等处都是木结构的关键部位,又恰处在瓦顶接合的薄弱环节 B . 宫殿屋脊、宝顶等处都是木结构的薄弱环节,又恰处在瓦顶接合的关键部位 C . 宫殿宝顶、屋脊等处都是木结构的薄弱环节,又恰处在瓦顶接合的关键部位 D . 宫殿屋脊、宝顶等处都是木结构的关键部位,又恰处在瓦顶接合的薄弱环节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 9.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个。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三、 作文(60)
  • 10. (2022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景物描写的至高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就是要传神地描绘出渗透了主观情感的景物,可以通过“妙用修辞”和“融情入景”来达到。

    请以  “  ▲   的春色”为题目作文,借景叙事抒情。不要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