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

更新时间:2024-11-07 浏览次数:4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27分)
  • 1. (2022高二下·济阳月考)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ìng    趄()       团)    碧溪)    锣鼓宣阗 B . xiāo     虫zhì)     wèi)施   明月dāng) 扪参厉井 C . áo)叫   踯(zhú)     盘飨(sūn)   何甸diàn)   游目骋怀 D . shǔn)粑      qiú)狳   文绉zhōu)   泉水清冽
  • 2. (2022高二下·济阳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或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回溯传统,面向未来,我们泰然自若地表达“自我”,释放出中华文化璀璨的光芒。

    ②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似一首歌曲,抑扬顿挫、起伏变化,体现了皖南民居独特的韵律。

    ③所有的忧伤都是过往,当时间慢慢积淀 , 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快乐比想象的多得多。

    ④天色尚早,演员们都还在装扮,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

    ⑤全球化时代,任何一场局部的疫病都有可能演变成全球性灾祸,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⑥儿女们都知道年迈的父母时刻牵挂着他们,所以回到家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好大喜功

    ⑦一个人任他平时如何伪装斯文,一到了饭桌上,就开始狼吞虎咽高谈阔论,人品可见一斑

    ⑧曾国藩告诫弟弟: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三者不可或缺

    A . ①②⑧ B . ②④⑦ C . ③④⑧ D . ⑤⑥⑦
  • 3. (2022高二下·济阳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这些光须就是星系。其中的大部分挤作一团,群集在一起,不停地在茫茫大宇宙的黑夜里飘荡着。 B . 一行人上了船刚坐好,这船便如一支没羽箭似的,很迅速地在曲曲折折的河道里向下游长潭射去。 C . 每项设计都烙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彰显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成为了靓丽的中国名片。 D . 新 “诗词大会”在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加以放大并找寻创作切口,为观众带来一场诗意盛况。
  • 4. (2022高二下·济阳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秦腔)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别扭。                                            !          ,                       

    ① 痛苦了,唱“慢板”        ②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③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    ④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

    ⑤高兴了,唱“快板”       ⑥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

    ⑦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

    A . ②①⑥⑤⑦④③ B . ②③⑤⑦④①⑥ C . ③⑤⑦⑥①④② D . ③①④⑤⑦⑥②
  • 5. (2022高二下·济阳月考)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其:①若是,则与吾业者亦有类乎    ②于乱石中择一二而扣之    ③列坐 B . 而:①早织缕            ②某所,母立于兹          ③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C . 于:①室西连中闺                  ②当其欣所遇              ③将有事西畴 D . 因:①于今无会                    ②得观所谓石钟者          ③或寄所托
  • 6. (2022高三上·南海月考)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也若子(栽种 )      ②桴止腾 (响动)         ③后五年,吾妻来(女子出嫁)

    规矩而改错(遵循)     ⑤舅母志(强行改变)      ⑥大人嫌迟(故意)

    尔植(嘉奖)           ⑧或执杖而籽(培土)      ⑨不名节(看重)

    ⑩字而幼孩(养育)         ⑪得府君书(恰好)        ⑫匪我期(拖延)

    ⑬多后世人(感谢)       ⑭何为阁子也(那么)      ⑮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偏指一方,她)

    A . ①③⑤⑨⑩⑮ B . ②④⑥⑦⑪⑬ C . ①④⑦⑧⑩⑭ D . ⑤⑥⑧⑪⑫⑬
  • 7. (2022高二下·济阳月考) 下列句子加点字词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或孤舟         ②敛裳逝           ③驼种树       ④而此独以钟

    ⑤而木之性以离   ⑥乐琴书以消忧       ⑦群毕至        ⑧凡在故老 , 犹蒙矜育

    ⑨非有能硕茂之也  ⑩见人者好烦其令  ⑪是以区区不能废  ⑫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 . ①⑥/②③④/⑤/⑦⑧⑨/⑩⑪/⑫ B . ①④⑥/③/⑦⑧/②⑤⑫/⑨/⑩⑪ C . ①④/③/②⑥⑤⑫/⑦/⑩⑪/⑧/⑨ D . ①②④/③⑤/⑥⑫/⑦⑧⑨/⑩/⑪
  • 8. (2022高二下·济阳月考) 下列句子句式分类相同的一组是(     )

    ①农人告余以春及     ②长余佩之陆离     ③亦将有感于斯文      ④此世所以不传也

    ⑤恐年岁之不吾与 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⑦则告诉不许  ⑧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⑨引以为流觞曲水  ⑩乐夫天命复奚疑    ⑪复驾言兮焉求   ⑫则山下皆石穴罅

    ⑬渐见愁逼迫

    A . ①③/②⑧/④⑫ /⑤⑩⑪/⑥⑨/⑦⑬ B . ①③/②⑩⑪/④⑫/⑤⑦⑬/⑥⑨/⑧ C . ①⑤⑦/③④/⑥⑧⑫/⑨⑩⑬/⑪

    D ①③⑤/②⑦⑬/④⑨/⑥⑧/⑩/⑪⑫

  • 9. (2022高二下·济阳月考)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会采用一些特殊的称谓,如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如“仲秋”指农历八月。 B . 修禊事,古代风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人们群聚于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祷消灾。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C . 飧饔,是古时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飧”指早餐,“饔”指晚餐,引申为吃饭。《种树郭橐驼传》中以“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写出百姓非常贫穷,吃不上饭。 D . 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中央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以“三径”代指隐士住处。
二、阅读(10分)
  • 10. (2022高二下·济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道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

    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们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小孩子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捉,他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了意义。

    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 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摘编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材料二∶

    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朱光潜所说的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实用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

    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个世界,中国美学将其称为"境"。第四种态度并不是为了获得美的知识.而是为了安顿心灵。

    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山水诗",或者"写景诗",其描写是如此简单,内容是如此单调,单调到只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山间有一些芙蓉花开了,又落了。而谢灵运的山水诗,如"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等,写景显然更加细腻丰富。

    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其实,王维的这类诗歌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山水诗""写景诗",它的主旨不是描写外在的景物。"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山中芙蓉,是自在兴现,这里没有被观之景,也没有对景之心。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也将人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表面看起来是不关心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感兴趣,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趣,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心。艺术家并不在意青苔和深林,而是其背后的高古和幽深。

    (摘编自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木商、植物学家、画家感知的古松不同,反应态度也不一致,这说明古松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B . 实用的态度关注事物对人的利害,人在环境中积累经验,获得实用的知觉,产生趋就或者逃避的意志和活动。 C . 科学的态度需要借助抽象的思考探寻事物的关系和条理,它排斥个人情感,具有理论性,与实用的态度相反。 D . 与其他三种态度不同,生命的态度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创造出没有审美主体、客体的独特生命境界。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木商和植物学家不能感知古松的美感,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不能以美感的态度看古松。 B . 在美感的世界中,人可以摆脱环境的制约,主宰自己的心灵,事物在孤立绝缘的情况下依然具有意义。 C . 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加细腻丰富,但其传诵度却比不上王维诗歌,这说明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 D . 写景时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传达自我生命的感受,写出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
    3. (3) 材料一的论证深入浅出,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 11. (2022高二下·济阳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上范待制书(节选)

    李觏

    觏,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有九年矣。龆龀喜事,进士自业。摘花蕊,写云烟,为世俗辞语,颇甚可取。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吾君,吾民。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然而命薄计拙,动成颠仆。乡书之不录,况爵命乎?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者,多请谒焉。但伏执事之名,时最久矣。谋之于儒林,则又谓执事表知乐之士,有自褐衣而得召者。如觏等辈,庶可依归。不幸未及弛担而执事以言左迁。时异事变,卒无所遇。彷徨而归,又黜乡举。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朝车,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风雨寒苦,来拜于庑下。

    古之君子居易以俟命,不患人不己知。今觏也,踽踽而来,若行贾之为者,其故何哉?伏念家世贫乏,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朝夕近侧,见发斑体臞而食淡衣粗。乌鸟之情 , 痛劈骨髓。王城百舍,天门九关,铢铜不畜,何路自达?遐方小郡,知己断绝。身无油脂,日干腊。往时多事,勤苦成疾。今兹忧愁,益复发作。长恐医饵不继,忽沉沟壑。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以此计校,不宜默默。是以来也。

    伏惟执事以文学名家,以公忠许国。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不日祗奉明诏,归于帝右,持衡制事,当不因循。然则仕籍未甚清,俗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异方之法乱中国,夷狄之君抗天子。长驱大割 , 用工非一。肘腋咨议,岂宜少人?渐收之,自今日。觏虽不才,以备一人之数,顾不可乎?

    (选自《四库全书·盱江集》)

    【注】①范待制:指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待制,为侍从顾问之职。②李觏(1009—1059):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北宋著名学者。③大割:指古时杀割群牲以祭祀。

    1.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只有一处错误的选项是(   )
      A . 游心于圣人之蕴志 于是,就    ②列坐其旁边    ③形影相 安慰 B . 留兹土 恰好        ②而刘夙疾病 缠绕          ③奉圣朝 及、至 C . ①日干腊 接近,趋近  ②吾妻归宁  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③万物之得时 羡慕 D . 自今日 为什么不 ②乘化以归尽 依靠,依赖 ③生生所 , 未见其术 积蓄,财物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 . 进士自业               ②今钟磬置水中 B . ①不患人不己知           ②不知老将至 C . 见发斑体臞而食淡衣粗   ②儿之成,可待乎! D . ①渐收之                 ②遂鸡豚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B . 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C . 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D . 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觏奋发向学,崇尚圣贤,但乡举不中,仕途受挫,于是他到京师游历,以求门路。 B . 李觏知道范仲淹荐贤不拘身份,但未及拜谒,范却遭贬谪,此次求仕之路无果而终。 C . 李觏茕茕孑立,贫弱交加,为求生路,他只能屈尊易志,以求“五斗米”维持生活。 D . 李觏敬佩范仲淹的报国忠心和坦荡胸怀,相信他要做一番大事业,愿为其担事分忧。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

      ②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

四、诗歌鉴赏(17分)
  • 12. (2022高二下·济阳月考)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书愤(其一)

    陆 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①久,忧愤张巡嚼齿②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②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白发萧萧”写诗人年华老去,却只能“卧泽中”,一个“卧”字形象写出诗人闲处家中的情形。 B . 颔联用词讲究。上句一个“久”字写出困厄时间之长,下句一个“空”字突出了殊死抗敌的悲壮。 C . 颔联用苏武和张巡两个著名忠君爱国者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的抗金报国之心天地可鉴,至死不改。 D . 颈联实写春雨中春草茂盛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
    2. (2)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陆游的另一首《书愤》的尾联,请比较这两首诗的尾联在抒情方法和抒发情感的不同。
  • 13. (2022高二下·济阳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一句话来批评: 。
    2. (2)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
    3. (3) 《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精神的两句是:
    4. (4)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5. (5) 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一片可爱的景象的句子是: , 。
    6. (6) 羌管弄晴,
    7. (7) 杜甫《蜀相》中“。”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抒发凭吊情怀。
    8. (8) 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严以律己,但仍遭免职的句子是
五、现代文阅读(16分)
  • 14. (2022高二下·济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匪  师

    文/相裕亭

    土匪,贼寇也。何师之有?不然,行有行规,匪有匪道。土匪,自有其为匪的学问。但是,土匪好做,匪师难求。穷极了眼的爷儿们,抄起家伙,打家劫舍,一夜之间,便可称匪。可匪师何来?除非你本身就是土匪,传授其为匪之道。可,那又称不上匪师,顶上天,算个匪首、草头王而已。真正的匪师,要有文化、有涵养,要注重为人师表,还要甘愿在土匪窝里教匪。这样的人选,哪里找?

    民国十几年,盐河入海口处,盘踞在太阳山上的匪首钱三爷,偏偏就弄来那样一位温文尔雅的匪师。

    此人姓赵,名广德,白净净、矮胖胖的一个小老头,挂一副绣琅镜,留几根稀如冬草似的山羊胡子。他原为盐区一家私塾学堂里的教书先生。一日傍黑,赵广德连同他教的几个学生娃,一同被匪徒们押上太阳山。打开眼罩以后,赵广德首先看到了一双鹰一样阴郁的眼睛,正直丁丁地盯住他。当下,赵广德就猜到他被土匪绑架了,并意识到眼前这位鹰一样眼神的大胡子匪首,就是那个恶贯满盈的钱三爷。

    “干什么的?”钱三爷冷冷地问。“教书的。”

    钱三爷眉头一皱,半天无话。想毕,他已经意识到,盐区连年战乱,民贫如洗!有数的几家大户,如同秃子头上蓖虱子,全被他手下的弟兄们一而再、再而三袭击过了。否则,今儿怎么会弄个教书的先生来呢。

    可就在这时,旁边一间耳房里,忽而传来一阵娃娃的哭泣声!钱三爷拧眉一声高吼:“什么人!?”

    旁边一个小匪徒,立马上前一步,禀报道:“回三爷,是赵先生的学生。”

    这时,赵广德才知道,土匪们绑架他的同时,连他教的几个学生娃也一起带上山了。赵广德想,这下完了,他无法向那几个学生家长交待了。

    可钱三爷听到娃声后,如获至宝。他当即让人放出那几个学生娃,并立马变了个人似的,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蹲到那几个孩子跟前,指着满脸儒雅之气的赵广德,问孩子们:

    “他可是你们的先生?”

    几个七八岁的孩子,一齐抹着泪眼,说:“是!”

    钱三爷默默地点点头,起身走到赵广德身边,轻拍赵广德肩膀一下,说:“你可以回去了!”但,钱三爷随之伸出右手,张开五指,在赵广德眼前左右晃了晃,恶狠狠地说:“你回去报信吧,每家拿五十块现大洋来赎孩子。否则,就别怪我钱三爷不讲情面了!”说完,钱三爷转身欲走,赵广德却大声哀求道:“三爷留步,我有话要说。”

    钱三爷驻足停步,背后扔过一个字:“讲!”赵广德说:“三爷,你把孩子放了。”

    钱三爷转过脸来,问:“为什么?”

    赵广德说:“我教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言外之意,他们中谁家也拿不出五十块现大洋。钱三爷抬手一记耳光,“叭”的一声,打在赵广德的脸上,骂道:“奶奶的,你懂不懂山寨的规矩?”

    赵广德眼含热泪,说:“三爷,实不相瞒,我不是什么正规的教书先生。”也就是说,他赵广德没有中过什么举人、秀才,他仅仅是乡间一个没有功名的教书匠。

    赵广德还告诉钱三爷,说盐区真正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全都送到城里大学堂里读书去了。他所教的那几个学生娃,个个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钱三爷冷冷地盯住赵广德,原本是铜铃一般的一对大眼睛,瞬间眯成了一道韭菜叶宽的缝儿,他威逼赵广德,道:“这么说,今天弟兄请你上山来,是白忙乎一趟了喽?”

    赵广德说:“不,我身为一介书生,虽然不懂你们山寨的规矩,但我不想坏了你们的规矩。这样吧,你们把孩子们放了,我留下。”

    钱三爷冷笑一声,说:“你说得轻巧。留下你,顶个屁用,你有现大洋?”赵广德脖子一挺,说:“有!”

    赵广德告诉钱三爷,他平时教学生时攒下的洋钱,一分都没舍得动,他想写封家书,让孩子们带回去,叫他儿子把钱送来。

    钱三爷大拇指一伸,说:“有种,就按你说得办!”随后,钱三爷吩咐左右:“纸墨伺候!”赵广德挥笔写下了一封声声泪、字字血的家书,让他的儿子:见信后,务必把家中现存的洋钱,统统送上太阳山。

    可数日过后,仍不见赵广德的儿子送钱来。

    钱三爷料定其中有诈,拿刀抵住赵广德的脖子,质问道:“你儿子送来的钱呢?”

    赵广德额下触刀,一时间,如同一只被勒紧长脖的鸭子,两臂垂落,一副束手就擒的模样,吱唔道:“三爷,我儿不孝。那小兔崽子,一定是见钱忘父了,求你杀了我吧,三爷!”

    钱三爷说:“我杀你,不如杀条狗!”随即一脚把赵广德踢开,大声吼道:“老子要的是钱,不要你的狗命。拿钱来!”

    赵广德“扑嗵”一下,给钱三爷跪下了,且声泪俱下地跟钱三爷说:“三爷不想杀我,我儿又不孝顺,肯请三爷收我入伙吧!”赵广德向钱三爷自荐说,把我留在山上,可教弟兄们认些常见的字儿,将来他们下山打家劫舍时,没准还能用得上。

    钱三爷想想,这主意倒也不错。于是,就把赵广德留在山上,做起了土匪们的老师。赵广德教书认真,教起土匪来同样认真!他从“天、地、人、和”开始教他们认字儿,慢慢地教他们背诵《百家姓》、《三字经》。等到赵广德跟土匪们讲“人之初,性本善……”的含意时,他已经开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告诉土匪们一些简单的为人之道了。土匪们,大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听到动情处,常常是一片雅雀无声……

    忽一夜,雷电交加。天亮后,雨过天晴,山寨里匪去窟空。弟兄们听了赵广德的说教,全都趁雨夜逃跑了。

    (摘自相裕亭《盐河旧事》)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匪徒禀报钱三爷,说娃娃是“赵先生的学生”,称赵广德是“赵先生”,可见匪徒对赵广德还是尊敬的。 B . 赵广德发现土匪还绑架了他教的几个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无法向学生家长交代,体现了他为人师的责任感。 C . 手下的弟兄们一而再、再而三袭击有数的几家大户,说明了当时不仅普通老百姓日子难熬,土匪的日子也不好过。 D . 赵广德提议留在匪山当老师,不仅教土匪认字,还情理并俱教导匪徒做人,这都体现了他的睿智。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标题《匪师》既交代了小说主人公的身份,又设置了悬念,达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目的。 B . 小说通过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以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示了社会环境:民国初年盐区连年战乱、民贫如洗。 C . 小说人物对话符合各自身份性格。如“老子要的是钱,不是你的狗命。拿钱来!”表现出钱三爷的凶狠暴躁贪财。 D . “天亮后,雨过天晴,山寨里匪去窟空”,这里的“雨过天晴”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寓示了正胜于邪的美好结局。
    3. (3) 请结合小说开头第一自然段,简要赏析相裕亭小说的语言特点。
    4. (4) 关于相裕亭的小说,有人认为他让“笔下人物成为人性集中的观照物,又没抛弃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技法的精髓”,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六、写作(60分)
  • 15. (2022高二下·济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这给不爱背诵古诗文的高二学生小李带来了苦恼。他想:已进入新时代,多背古诗文有用吗?高考中6分的占比,要花大量时间背诵《屈原列传》《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等长文,值得吗?

    而对于从小喜爱古诗文的高一学生小华来说,这是个好机会。她想借此创建“古诗文社”与同学一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又怕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业……该怎么办呢?

    请选择其中的一位,针对他或她的苦恼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