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2-07-28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2高二下·乳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由《人民文学》发起的非虚构写作的倡导,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响应,有一批作家积极参与其中,陆续推出了自己的非虚构作品。非虚构写作的兴盛,对报告文学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消解着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首先是报告文学的受众接受度远不及非虚构写作。黄灯的《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在网上首发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这种高阅读量就报告文学单部作品来说完全没有可能达到,二者受众接受度的差距一目了然。其次是在社会关注度上有冷热之分。非虚构写作总是在不断地制造出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全民的关注,并且延伸成为研究的课题,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聚焦点。再次是非虚构写作对现实的介入性在广度上超越了报告文学。非虚构写作将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都收入旗下,体现出一种开放性和亲历性。在非虚构写作潮流中,“野生的写手”遍地开花,体现了大众的参与性。由于是切身的经历与感受,情感和文字表达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普泛的介入性和可触的现实感是专业化写作的报告文学难以做到的,而这种切近生命感同身受的体验也更具有“带入性”,容易引发受众的共鸣。

    除外部因素的影响外,报告文学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自身。与非虚构作品越来越理直气壮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报告文学近年来显得有些失了底气,因为不论是报告文学作家,还是报告文学的研究者,正在失去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充分自信,而文体自信的丧失正掣肘着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存续发展。

    (摘编自蔚蓝《报告文学与非虚构写作的维度差异》)

    材料二:

    在2003年“非虚构”并未流行之时,评论家们便已预言报告文学的消亡。理由也似乎十分充分:一是报告文学没有像小说、诗歌那样深广的传统根基,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已经无法生存;二是既“报告”又“文学”的作品既会伤害报告又会伤害文学。第一点理由逻辑上便已经不能自洽,如果报告文学因为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便沦入消亡,那么同样为舶来品的“非虚构”又如何有信心在此间驻足。虽然报告文学是舶来之物,但在本土语境中并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也是事出有因:报告文学既是写实传统的赓续,也是述史传统的现代表达。第二点理由又恰恰是报告文学的魅力所在,所言“伤害”不如说是一种周全,报告文学既有其报告性(新闻性),又有其文学性,这也是报告文学区别于新闻纪实、小说、散文等体裁而独立门户的原因。

    在和平年代及“非虚构”挑战下,报告文学是否已经丧失内在活力,这一质疑也似乎成为报告文学给“非虚构”让位的理由之一。马泰·卡林内斯库的《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说:“审美现代性意味着宏大叙事的解构,意味着平面化、琐细化、去深度。”这似乎预示承载着认识功能、教育功能的报告文学注定要被狂欢的现代主义抛弃。但现实是优秀报告文学作品的题材却呈现着多样姿态,如张子影的《试飞英雄》关注中国空军试飞员的忠诚无畏,纪红建的《乡村国是》记录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赵遐秋的《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史》里说:“伟大的时代需要优秀的报告文学,优秀的报告文学产生于伟大的时代,正是伟大的时代推动了报告文学的发展。”在远离战火和号角的和平时代,仍有着不见硝烟的伟大,仍有着激荡卓越的不凡。报告文学在快餐化、娱乐化、媚俗化的文学生态格局中更显出严肃的庄重、真诚的悲悯。在解构的狂欢之中,报告文学将情感宣泄的碎片捡起,力图重新建构出深广和完整的时代面貌。

    实际上,在现代主义的狂欢之下,焦虑感如影随形,人们比以往更加渴望生活的真实、生命的真实。但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只言片语的评论,常常遮蔽真实,曲解真实。2019年年初咪蒙团队所写的“非虚构”作品《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被指造假,撕破了“非虚构”的堂皇。这时,长于个人经验叙事引起大众共鸣的“非虚构”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敌人并非报告文学,两者之间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借助新媒体蓬勃发展的“非虚构”为独立性摇旗,暗合现代主义“忠于当下鲜活的个人经验”的命题;但这也意味着在某些时候,“非虚构”极力逃离主流,刻意回避积极,从而陷入消极悲观等情绪之中,借渲染以共情,点燃更广的社会负面情绪,而报告文学却常可“以光明的心地和远大的眼光”安抚个人的焦虑和不安。从“非虚构”的发展之中,报告文学也应取其长处,躬亲自省。在宏大叙事之中如何避免陷于“言不及物”的尴尬境地,以及在媚俗和颓废猖獗的名利场中如何自持,这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无法引起共鸣的“言不及物”的尴尬,一来可能是因为大而空的书写内容无法切中肯綮,二来可能是呆板滞塞的书写方式不够形象生动。这两点恰恰丢失了报告文学新闻性和文学性并重的文体原则。“非虚构”的警钟敲响,正是报告文学的自救契机。介入生活,落到实处,宏大而不夸张,载道而不说教,回归初心和本真。

    (摘编自丁佳雯《在“非虚构”挑战下的报告文学》)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没有《人民文学》倡导“非虚构”写作从而引起热烈响应,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也就不会被“非虚构”写作消解。 B . 非虚构作品的理直气壮决定了它的受众接受度高、关注度高和对现实的介入度广,而报告文学因底气不足正好相反。 C . 报告文学传到中国后,延续了中国的写实传统和述史传统,并非如一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没有深广的传统根基。 D . 材料一中提到的“非虚构写作对现实的介入性”,与材料二中提到的“非虚构”“长于个人经验叙事”,两者内涵相同。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报告文学是专业化写作,不能像非虚构写手那样写切身的经历和感受,生命体验的“带入性”相对处于劣势。 B . 名为“非虚构”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受到批评,文章以此证明人们渴望生活及生命的真实的观点。 C . 报告文学需要克服自身“言不及物”的问题以保持“新闻性”和“文学性”,也需要克服外部名利场的不良影响。 D . 报告文学要认准“介入生活,落到实处,宏大而不夸张,载道而不说教”这个方向和目标,否则难以自救。
    3.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 美国学者索尔·贝娄:“现代主义在形式上千变万化,传统的现实主义再也无法深刻地表现现代人复杂的生活。” B . 艺术评论家:“作家要立足生活的真实,因为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没有真实的生活,就没有艺术的真实。” C . 作家胡平:“报告文学能够写实、写全时代精神,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并促进对历史真相与历史现象的还原和反思。” D . 作家丁晓原:“人生历程丰富多彩,个体生命跌宕起伏,报告文学关注其中的故事性、传奇性,会使叙事充盈饱满。”
    4. (4) 材料二第一段针对报告文学消亡理由的反驳,充分有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5. (5) 有人说:“非虚构作品是报告文学消亡的推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2022高二下·乳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玩偶之家(节选)

    易卜生

    柯洛克斯泰∶我身上带着一封给你丈夫的信。

    娜拉∶信里把这事完全告诉他了?

    柯洛克斯泰∶信里把情节尽量说得轻。

    娜拉∶别让他看那封信,快把信撕了!我好歹给你去弄钱。

    柯洛克斯泰∶对不起,海尔茂太太,我记得我说过——

    娜拉∶喔,我不是说我欠你的那笔债。我要你告诉我,你想问我丈夫要多少钱,我去想法子凑出来。

    柯洛克斯泰∶我一个钱都不想跟你丈夫要。

    娜拉∶那么你想要什么?

    柯洛克斯泰∶告诉你吧。我想恢复我的社会地位。我想往上爬,你丈夫一定得给我帮忙。在过去的一年半里,我一件坏事都没干。虽然日子苦得很,可是我耐着性子一步步往上爬。现在我又被人一脚踢下来了,要是人家可怜我,只把原来的位置还给我,我决不干休。我告诉你,我想往上爬。我一定要回到银行里去,位置要比从前高。你丈夫必须给我添个新位置—-

    娜拉∶他绝不会答应。

    柯洛克斯泰;他会答应。我知道他的脾气,他不敢不答应,等我做了你丈夫的同事,你瞧着吧。用不了一年工夫,我就是经理离不开的一个好帮手。那时候合资股份银行真正的经理是厄尔·柯洛克斯泰,不是托伐·海尔茂。

    娜拉∶不会有这种事。

    柯洛克斯泰∶你是不是会——

    娜拉∶现在我有胆量了。

    柯洛克斯泰∶喔,你别打算吓唬我!像你这么个娇生惯养的女人——

    娜拉∶你瞧着吧!你瞧着吧!

    柯洛克斯泰∶是不是躺在冰底下?躺在冰凉漆黑的深水里?明年春天开冻的时候飘到水面上,头发也没有了,丑得叫人不认识——

    娜拉∶你别打算吓唬我。

    柯洛克斯泰∶你也吓唬不了我。海尔茂太太,没人会干这种傻事情。再说,干了又有什么用?到那时候你丈夫还是在我手心里。

    娜拉∶以后还是在你手心里?将来我不在的时候——?

    柯洛克斯泰∶你忘了,你的名誉也在我手心里。(娜拉站着不作声,两眼瞧着他)现在我已经通知你了。别干傻事情。海尔茂一接到我的信,我想他就会答复我。你要记着,逼着我重新走上邪路的正是你丈夫,这件事我决不饶他。海尔茂太太,再见吧。(他从门厅里出去。娜拉赶紧跑到门口,把门拉开一点,仔细听。)

    娜拉:他走了。他没把信扔在信箱里。喔,这是不会有的事,(把门慢慢拉开)怎么啦?他站着不走,他不下楼?难道他改变了主意?难道他———(听见一封信扔到信箱里。柯洛克斯泰下楼脚步渐渐地远了,娜拉低低叫了一声苦,跑到小桌子旁边,半晌不作声)信扔在信箱里了!(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厅门口)信在里头了!托伐,托伐,现在咱们完了!

    林丹太太拿着衣服从左边进来。

    林丹太太:衣服都弄好了。咱们试一试,好不好?

    娜拉∶(声音低哑)你过来,克里斯蒂纳。

    林丹太太∶(把衣服扔在沙发上)什么事?我看你好像心里很乱。

    娜拉∶你过来,你看见那封信没有?瞧,从信箱玻璃往里看。

    林丹太太∶不错,我看见了。

    娜拉∶那封信是柯洛克斯泰的。

    林丹太太;借钱给你的就是柯洛克斯泰吗?

    娜拉∶是,现在托伐都要知道了。

    林丹太太:娜拉,我告诉你,他知道了对于你们俩都有好处。

    娜拉∶你还不知道事情的全部底细呢。我签过一个假名字——

    林丹太太∶什么!

    娜拉∶克里斯蒂纳,听我说下去。将来你要给我作证人——

    林丹太太∶怎么作证人?要我证明什么事?

    娜拉∶要是我精神错乱了——这事很容易发生——

    林丹太太∶娜拉!

    娜拉∶或是我出了什么别的事,到时候我不能在这儿———

    林丹太太∶娜拉,娜拉,你真是精神错乱了!

    娜拉∶将来要是有人要把全部责任、全部罪名拉到他自己身上去———

    林丹太太∶是,是,可是你怎么想到?

    娜拉∶那时候你要给我作证人,证明不是那么一回事,克里斯蒂纳。我的精神一点儿都没错乱,我自己说的话自己都明白。那件事是我一个人做的,别人完全不知道。你记着。

    林丹太太∶我一定记着。可是我不明白你说的什么话。

    娜拉∶喔,你怎么会明白?那是一桩还没发生的奇迹。

    林丹太太∶奇迹?

    娜拉∶不错,是个奇迹,克里斯蒂纳,可是非常可怕,千万别让它发生。

    林丹太太∶我马上去找柯洛克斯泰谈谈这件事。

    (节选自易卜生《玩偶之家》第二幕)

    1. (1)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快把信撕了!"中的"快"字表现出娜拉此时心情的急切,同时暗示信中所述之事对娜拉与海尔茂家庭安定的重要性。 B . 柯洛克斯泰台词中出现的多处破折号大都表示话语中断,是娜拉急于表达所致,反映出娜拉要极力摆脱被要挟的困境。 C . "我知道他的脾气,他不敢不答应",既流露出柯洛克斯泰对目的达成的自信,又侧面表现出海尔茂胆小怯懦的特点。 D . "把衣服扔在沙发上"。看似一个随意的动作,实则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心理,表现了林丹太太对娜拉真切的关心。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中用"回溯"的手法,即通过柯洛克斯泰的追述交代出他与海尔茂之间的矛盾,使全剧的矛盾冲突更加集中强烈。 B . 选文将柯洛克斯泰与娜拉作对比,彰显出狡猾、冷酷与单纯、正直的人性差异,体现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丰富戏剧主题。 C . 柯洛克斯泰要挟娜拉这一情节,引出下文娜拉对林丹太太的托付,并触发后文娜拉与海尔茂之间的矛盾,情节设计巧妙。 D . 选文中人物的台词多用口语,通俗易懂,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诗化台词风格迥异,带给读者不同的审美体验。
    3. (3) 请简要分析选文中娜拉的心理变化过程。
    4. (4) 戏剧《玩偶之家》以娜拉的出走为结局,请简要分析选文为娜拉的出走做了哪些铺垫。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 3. (2022高二下·乳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坐同产有罪劾免。后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史,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太守丞,处议当于法。宣帝时,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后除颍川太守。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止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矣。"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薄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征守京兆尹,秩二千石。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是时,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吏民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矣。"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贵重,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狱无冤刑,邑无盗贼。君之职也。将相之官,朕之任焉。君何越职而举之?"霸免冠谢罪,自是后不敢复有所请。然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为相五岁,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有删节)

    1. (1)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坐同产有罪劾免②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B . ①将相之官,朕之任焉②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C . ①君何越职而举之②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D . ①霸免冠谢罪②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2. (2)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 . 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七/劾乏军兴/连贬秩/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 B . 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十诣北军/马不适十/劾乏军兴/连贬秩/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 C . 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十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 D . 坐发民治驰道不先闻/又发骑士诣北军/马不适士/劾乏军兴/连贬秩/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
    3.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霸熟习律令,断案公正。黄霸不仅思维敏捷,而且通晓法律条文;曾经多次裁决一些疑难案件,大家一致认为判决公平。 B . 黄霸廉洁自律,重视教化。他担任左冯翊卒史,记录账册公允无私,因廉洁受称赞;担任颍川太守,极力推行教化,不得已才使用刑罚。 C . 黄霸治理有方,深受赏识。黄霸再次执政颖川期间,郡中安宁有序,百姓谦让互助、重视教化,他的治理能力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评价。 D . 黄霸通达明理,知过能改。黄霸欲推荐史高为太尉,皇帝认为此举不利于"偃武兴文",因而未同意;黄霸认识到错误,不再进奏此事。
    4. (4)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太守丞,处议当于法。

      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

    5. (5) 从黄霸陈述的留用许县县丞的理由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为政特点?请简要概括。
  • 4. (2022高二下·乳山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秋晚闲步,邻曲以予近尝卧病,皆欣然迎劳

    陆游

    放翁病起出门行,绩女窥篱牧竖迎。

    酒似粥浓知社到,饼如盘大喜秋成。

    归来早觉人情好,对此弥将世事轻。

    红树青山只如昨,长安拜免几公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窥""迎"等动作,令人想见绩女和牧童的神情,表现出乡邻对诗人的友好。 B . 颔联用比喻突出酒之浓、饼之大,写出乡邻对诗人的热情款待,也反映出丰收的喜悦。 C . 颈联抒发诗人从邻居归家后的感慨,美好的人情给诗人留下深刻感受并让他看淡世事。 D . 诗歌前两联扣住题目中"病""迎""劳"来叙述描写,后两联议论抒情,结构严谨。
    2. (2)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 5. (2022高二下·乳山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烟花三月下扬州""人生只合扬州老"的华美诗句让扬州这座文化名城名扬古今。但是南宋词人姜夔在《扬州慢》中却有""句子,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2. (2) 《离骚》中屈原借佩戴香花美草来表示保持自己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3. (3)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评当时的士人崇尚虚无思想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2高二下·乳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时的北海,(a)。苍茫原野,无边无垠,地冻冰寒,人迹罕至,唯一和苏武做伴的是那个汉廷的旌节。在刺骨的寒风中,苏武命令自己,活下去,无论如何得活下去!他不能死,①家园里不仅有待自己恩重如山的汉武大帝,更有白发亲娘和红妆佳人刻骨铭心的牵念如同蚕丝,缠绕着七尺男儿的心,家国情怀让他战胜孤独,顽强生存。他仍心怀希望,总有一天他能回到家园,同亲人团聚,为汉室效忠。

    无数苦难过后,苏武没死,他依然选择顽强地活着。(②)他开始周游北海,他的足迹走遍了北海湖畔。他慢慢了解身边的这片湖。他知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贝加尔湖。贝加尔湖是由蒙古语转化而来,意为"富饶的湖泊"。(b),所以当地人又称"月亮湖"。湖水澄澈清冽,稳定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

    1. (1) 下列填入括号内的两句话,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
      A . a虽然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人居环境非常恶劣b湖型狭长而弯曲,宛如一弯新月 B . a虽然人居环境非常恶劣,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b湖型狭长而弯曲,宛如一弯新月 C . a虽然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人居环境非常恶劣b湖型宛如一弯新月,狭长而弯曲 D . a虽然人居环境非常恶劣,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b湖型宛如一弯新月,狭长而弯曲
    2.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B .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 .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 .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3. (3) 文中划横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说明修改意见。
  • 7. (2022高二下·乳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每个人对信息各有其偏好, , 但如今盛行的"算法主导下的内容分发模式"却将这种正常偏好分化放大,大量的资讯平台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持续向用户提供定制化、精准化服务,最大限度迎合用户需求,用户也更倾向于关注自己原本喜欢和感兴趣的领域,在不断重复和自我认证中强化固有喜好和偏见,陷入相似信息的"回音室",久而久之如同蚕一般作茧自缚,。"信息茧房"效应不仅会局限个人视野,还会加速群体极化。"茧房"中成员内部交流显著增多, , 甚至完全排斥外部信息,形成一种正反馈式的"自激",表面上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实际上却很容易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信息茧房"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6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2高三上·五华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人生与我》中说:“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

    朱光潜先生并举其《无言之美》里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道理:“我们所居的这个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