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 |
|
|
|
|
现象 | 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锌表面没有气泡 | 银片表面产生气泡, 锌表面没有气泡 | B片表面产生气泡, A片表面没有气泡 | C片表面产生气泡, B片表面没有气泡 |
等级 | VEI-1 | VEI-2 | VEI-3 | VEI-4 | VEI-5 | VEI-6 | VEI-7 | VEI-8 |
喷发体积/km3 | 0.00001~0.001 | 0.001~0.01 | 0.01~0.1 | 0.1~1 | 1~10 | 10~100 | 100~1000 | 大于1000 |
喷发柱的高度/km | 0.1~1 | 1~5 | 3~15 | 10~25 | 20~35 | 大于30 | 大于40 | 大于50 |
A.自我检测,易出现瞒报或不报的情况
B.采样时,样本中病毒含量较低,无法正常显色
C.自测用时短,成本低,适合居家隔离初筛
D.感染者去特定场所做核酸检测易造成病毒扩散
E.检测试剂盒灵敏度可达95%以上,已经达到推广标准
①取一定量的菌粉和琼脂块,温水溶解后,倒入若干个培养皿中,形成完全相同的固体含菌培养基;②召集50名健康志愿者,每天早上8点温水漱口后,采集每位志愿者唾液5mL;③取50片大小相同的小圆片,分别在不同唾液中浸湿相同时间后,再置于含菌培养基中(如图);④将培养基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24小时,测量圆纸片周围清晰区的面积大小,取平均值,记录如下表;⑤每天重复上述实验。
注:志愿者每天14点后,进行两小时强度相同的运动,唾液中除唾液溶菌酶,其他物质不具有杀菌效果。
时间 | 第一天(基础值) | 第二天 | 第三天 | 第四天 |
圆纸片周围清晰区平均面积/cm2 | S1 | S2 | S3 | S4 |
①连接装置;②检查气密性;③在甲、乙锥形瓶内分别装入等量的脱氧剂A、
B,塞上瓶塞,进行实验;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液滴位置。
时间/小时 | 0 | 1 | 2 | 4 | 8 | 16 | 24 | 36 | 48 | 72 |
液滴位置 | 0 | 0.3 | 0.8 | 0.6 | 0.5 | -0.8 | -2 | -2.6 | -2.6 | -2.6 |
药品和器材:茶叶、无纺布(选气性较好)、土壤、温度可调定的恒温箱、烘干箱、电子秤、大烧杯。
资料1: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赛道表面雪的厚度需达到6-8米。雪内有很多小孔,小孔内充满空气。滑雪时,运动员踏着滑雪板压在雪上时,雪内的空气就会被逼出。
资料2:滑雪过程中,运动员沿着助滑道前进时,两腿尽量深蹲,上体前倾成流线型姿势,助滑后,在起跳的瞬间用力一蹬伸展身体,调整好姿势在空中飞行,飞行至项端时身体与滑板构成上表面凸起的流线型,如图乙所示。
资料3:运动员着陆时,要让滑雪板的板后跟略领先于板前端着地,落地后,调整好姿势继续滑行到终止区,动作才算完成。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赛道的设置以及滑雪运动员的5个基本技术蕴含的科学知识作出说明。
物质 |
大气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比) |
温窒效应指数 |
H2O |
1 |
0.1 |
CO2 |
0.03 |
1 |
CH4 |
2×10-4 |
30 |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
25 |
25 |
25 |
25 |
产生气体的总质量 |
m |
2 |
n |
2.2 |
项目一:利用圆柱形塑料管制作“液体密度仪”
步骤1:取一质量为2克的空心圆柱形塑料管,其底面积为1cm2 , 高为10厘米。在距离底部5厘米处的左侧管壁上做一标记M,右侧壁上每隔0.5厘米高度均标上反映液体密度的刻度线。
步骤2:如图甲所示,将塑料管放入水中,往管内倒入适量的已知密度大小的液体,直至塑料管壁上的M处与管外的水面相平;
步骤3:取出塑料管,在管内液面对应的刻度上标定密度值。按上述方法依次标出各刻度线对应的密度值。
步骤4:测量时,按步骤2往管内倒入待测液体,读取液面对应的刻度即为该液体的密度。
结合实验步骤,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