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资料一:公元三世纪,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即如图反应①,其中“白石”即石灰石,“白灰”即氧化钙。
资料二:1754 年,布莱克首次制得 CO2 , 并完成了如图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9 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就可以制作出碳酸水。
资料四:1823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加压得到液态二氧化碳。
①H2 ②N2 ③O2
【预测瓶内氧气的浓度变化】
【提出问题】水是如何减缓该反应速度的呢?
【建立假设】水可以降低H2O2溶液浓度,从而减缓反应速度
【实验方案】利用如图装置,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30毫升的1%、3%和7%的H2O2溶液进行实验,观察并比较。
【实验结论】加水降低了H2O2溶液的浓度,使反应速度变慢。
【交流反思】
为了探究H2O2溶液分解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又利用如图装置,用3%的H2O2溶液分别在0℃、20℃和60℃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进行该实验所基于的假设是 。
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四周,通电后发现小磁针的指向如图丙所示,说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跟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图中(选填“左”或“右”)端是螺线管的 N 极;
小科同学根据“小磁针在通电螺线管周围会受到磁力的作用,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从而猜想在地球周围也可能存在某种“重力场”。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 小明推测“重力场”的最可能是图丁中的(选填“A”“B”或“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 4 种物质 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中 A、B、C 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
A |
B |
C |
D |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
微观示意图 |
|
|
| ||
反应前质量/g | 100 | 1 | 1 | 46 | |
反应后质量/g | 4 | 89 | 55 | x |
x 值为;
相同条件下,等体积三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气态) |
CO |
H2 |
CH4 |
热量(KJ) |
282.6 |
285.8 |
890.3 |
从安全和热量角度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
电石 质量:50kg 主要成分:碳化钙化学式:CaC2 相对分子质量:64CaC2的质量分数:80% 注意事项:密封保存,防止与水接触 |
烧杯① |
烧杯② |
烧杯③ |
烧杯④ |
烧杯⑤ |
|
加入样品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10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10 |
20 |
30 |
40 |
50 |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
0.88 |
1.76 |
2.64 |
3.08 |
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