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纳提出了锂钠钾、钙锶钡、磷砷锑、氯溴碘等15种元素,他把这些元素称为“三元素组”。
1864年,德国化学家迈耶,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制定了一个“六元素表”。
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按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顺序,将已知元素作了排列。他发现第八个元素就与第一个元素性质相似(元素的排列每逢八就出现周期性)。这好像音乐上的八个音阶一样重复出现,于是提出“八音律”的理论(下表是“八音律表”的前部分)。
H |
Li |
G |
Bo |
C |
N |
O |
F |
Na |
Mg |
Al |
Si |
P |
S |
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物理性质(熔点、密度等)进行了比较,直到19世纪末才制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事实上,在1869年,德国的迈耶和俄国的门捷列夫几乎同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①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3种方法处理。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液体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几小时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组别 | 实验现象 |
A.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 木质部染红 |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 木质部染红 |
C.除了下半木质部、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 木质部没有染红 |
猜想1:可能是因为电流使导线产生了热,加热玻璃罩内的空气,引起了对流,从而导致磁针的偏转;
猜想2:可能是因为电流产生了磁场,从而导致磁针的偏转;
奥斯特通过实验很快就否定了猜想1,又做了乙、丙两组实验。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参考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证明二氧化碳气体的保温性比空气好的实验方案。
比较项目 |
一、人工合成淀粉 |
二、天然玉米淀粉 |
消 耗 |
电能、水、二氧化碳 |
太阳能、水、二氧化碳 |
产 出 |
淀粉 |
淀粉与氧气 |
生产周期 |
1-2天反应出淀粉 |
4-6个月收成 |
占地面积 |
1立方米生物反应器 |
3333平方米玉米地 |
根据表二信息,你支持哪种方式生产淀粉,请结合碳、氧循环的知识说明理由。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
天气 |
气温 |
风向 |
3月12日 |
晴 |
14-21℃ |
东风1级 |
实施过程 |
|||
选址 |
取苗 |
种植 |
灌水 |
校园中的空地 |
从果园挖取一株长势较好的杨梅树苗,剪掉大部分叶子,再用塑料袋包裹树苗根部土球,乘坐公交车送往学校 |
傍晚把带土球的树置于土坑后,填入表土压实,表土的高度略低于土球 |
使土壤充分湿润,促使根土密切接触 |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乐乐提高树苗成活率的措施与原理作出解释。
序号 |
H2O2溶液的质量/g |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植物的器官及质量(颗粒大小相同) |
收集气体的体积/mL |
收集气体的时间/min |
1 |
17 |
20% |
胡萝卜 6g |
80 |
6 |
2 |
17 |
20% |
马铃薯 6g |
80 |
3.5 |
请根据上述信息分析:
【项目名称】“设计自动折叠伞控制系统”
【项目背景】同学们很喜欢到户外的学习园地中(如图甲)讨论问题。遇到下雨时,巨大的折叠伞打开操作困难。
【项目要求】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使工作电路中的电动机M转动,折叠伞展开。
【项目设计】根据要求设计如图乙的电路图。
【器材选择】电磁继电器(工作电流≥0.05安,线圈电阻不计)、控制电压U1(6伏)、滑动变阻器R1规格为“1安200欧”、灵敏电流表、电动机M1、湿敏电阻R2、开关、导线等。
空气相对湿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湿敏电阻A(Ω) |
92 |
90 |
86 |
80 |
72 |
56 |
42 |
30 |
20 |
13 |
湿敏电阻B(Ω) |
13 |
20 |
30 |
42 |
56 |
72 |
80 |
86 |
90 |
92 |
该款自动折叠伞在空气相对湿度达到多少时,会自动展开?(请通过计算说明)
请你结合上述信息和所学知识,写出整个电路系统在实际运用时,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