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三...

更新时间:2022-08-30 浏览次数:6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25分)
  • 1. 考察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情况,可依据他们留下来的(    )
    A . 史书记载 B . 青铜铭文 C . 甲骨文字 D . 遗迹遗物
  • 2. 某同学参观国家博物馆,看到了文物西周宜侯夨簋,其铭文大意为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他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出土文物(    )
    A . 体现了甲骨文普遍流行 B . 反映了西周的建立 C . 说明了西周青铜器精美 D . 印证了西周实行分封制
  • 3. “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孝文帝改革的(    )
    A . 原因 B . 内容 C . 影响 D . 作用
  • 4. 下图 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 国家出现与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繁荣与开放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5. “宋代的基本政治设计,大幅度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场为荣,而是沉醉在案头书牍之中”。这一“政治设计”是(    )
    A . 分封诸侯 B . 设置刺史 C . 重文轻武 D . 八股取士
  • 6. 北宋和南宋之间的关系类似于(    )
    A . 西晋和东晋的关系 B . 隋和唐的关系 C . 曹魏和北魏的关系 D . 西汉和东汉
  • 7. 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有着“四不”规定,即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独立发文不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一切重要的文件必须以“军机大臣奉上谕”形式下达。据此可知军机处(    )
    A . 办事严谨而且保密 B . 只是皇帝的辅政机构 C . 等同于以往的宰相 D . 位卑职低但权力较大
  • 8.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于(    )
    A . 清朝 B . 明朝 C . 南宋 D . 元朝
  • 9.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手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出(    )
    A . 《南京条约》 B . 《虎门条约》 C . 《望厦条约》 D . 《黄埔条约》
  • 10. (2020九下·淮滨月考) 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
    A . 下诏鼓天下之气 B . 迁都定天下之本 C . 练兵强天下之势 D . 变法成天下之治
  • 11. “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    )
    A . 经济基础 B . 思想基础 C . 阶级基础 D . 组织基础
  • 12. “1916年至1928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了400余次。”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义和团运动 B . 袁世凯独裁 C . 军阀割据 D . 国共合作
  • 13. (2021·乾安模拟)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八七会议 D . 遵义会议
  • 14. 蒋介石之妻宋美龄在1943年和1948访问了美国,前一次被称为“征服之旅”,后一被称为“屈辱之旅”。后一次访问时,杜鲁门说道:“她到美国来,是为了得到一些施舍的。我不愿意像罗斯福那样让她住在白宫。”美国的这种变化折射出(    )
    A . 解放战争态势发生逆转 B . 美国反共政策已不得人心 C . 国民党与美国彻底决裂 D . 国际形势发展对美国不利
  • 15. 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到C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打土豪、分田地 B . 进行土地改革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6.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说:“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隧道口的光亮。”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
    A . 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B . 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C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中国成功加入WTO
  • 17.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 . 新发展理念 D . 科学发展观
  • 18. 12世纪,随着西欧城市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据此判断大学的产生具有(    )
    A . 重视教化的宗教化特点 B . 神学为主的神学化特点 C . 求实致用的世俗化特点 D . 培养官僚的官方化特点
  • 19.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

    ①都反对本国的封建制度   

    ②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都遭到外国的武装干涉   

    ④都取得了民族独立

    A . ①④ B . C . ①②③ D . ②③
  • 20.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小麦、燕麦等农作物和橄榄、葡萄等水果引人美洲,美的特产玉米、甘薯、花生、南瓜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 形成了跨洋的“三角贸易” B .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 C . 推动了全球物种的大交换 D . 使美洲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
  • 21. 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的“大”城市。到1900年,人口过1万的城市达38个,约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人文主义的倡导 B . 民主政治的推行 C . 人口的迅速增长 D . 工业革命的开展
  • 22. “俄国的1861改革农制,为俄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场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建立相应的司法体系,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材料强调了(    )
    A . 农奴制改革有利于加强沙皇专制统治 B . 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 C .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 农奴制改革的残余依然存在
  • 23. “罗斯福是讲究随机应变和实用主义的,他是和大商业农场主和大企业合作的,而不是与之对抗的。”罗斯福这样做主要是解决大危机中的(    )
    A . 金融行业风险 B . 生产相对过剩问题 C . 百姓流离失所 D . 经济严重滞胀问题
  • 24. “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材料反映了(    )
    A .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 三国协约的建立 C .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D . 《北大西洋公约》的签署
  • 25. (2020九上·北京期末) 当今世界,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
    A . 国际联盟 B . 欧洲联盟         C . 世界贸易组织 D . 联合国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三: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代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梁启超认为,“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之林。而孙中山则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均受自由平等之幸福”,“界无分乎军、学、农、工、商,族无分乎满、汉、蒙、回、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五: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就陆续获得了制度上的重构以及政治权利的保障,“由压迫到解放”是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关键。所以说,在这一时期提高每一个少数民族成员的政治地位,并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其权利,成为当时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主导方式。

    ——摘编自张英魁《论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材料六: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站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一制度?依据材料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时期民族交融的特征及方式。
    3. (3)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秦汉时期为解决“北方边境战争不断”的共同措施和西汉为中华民族“注人新鲜血液”做出的努力。
    4.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人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的表现(2例即可)。“游牧部族侵入中国”曾建立了哪些统一王朝?
    5. (5) 根据材料四,分别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对民族国家的设想,分析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背景。
    6. (6) 结合材料五和所学回答,新中国建立后实现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制度保障及其影响是什么?依据材料五概括实现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方式有哪些?
    7. (7)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一点即可)
  • 27. 阅读材料,撰写短文。

    1914年-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时期之一。在此期间,社会主义力量出现,帝国主义殖民力量削弱。大萧条、极权主义政权(通常指某一人以独裁的方式垄断政权)以及全球性的冲突接踵而至。对于欧洲文明来说,这一历史时期不啻于一场噩梦。到1945年.欧洲对世界事物的支配权已严重动摇。随着西方霸权的衰落,世界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要求:依据材料提炼观点,结合六件重大史实加以论述,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清晰流畅,字迹工整,不少于2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