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22* 梦回繁华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梦回繁华...

更新时间:2022-07-09 浏览次数:3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2024八上·安平开学考)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京(biàn)    本(juàn)    林(hàn)     题(bō) B . (guān)    遒(jìn)     取(shè)     杆(wéi) C . 长(shàn)    料(qiào)    青(tà)      拥(cù) D . 纽(shū)     沉(tán)     夫(xiān)    道(chà)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田筹    行旅    修面整容    疏林薄雾 B . 宏敞    摄取    内忧外患    逆水行驶 C . 城郭    酒肆    无遐一顾    无所不备 D . 御下    槽船    繁而不乱    结构严谨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清明上河图》里的那些人物惟妙惟肖 , 看到此画的人无不连连赞叹画家张择端精湛的技艺。 B . 我们要因地制宜 , 扬长避短,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经济。 C . 第五届遂宁观音湖荷花节开幕了,圣莲岛上的人们摩肩接踵 , 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D . 这位女歌手有着天籁般的歌喉,她一开口,声音入木三分 , 赢得了观众们的掌声。
  •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梦回繁华》是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的。 B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C . 课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D . 本文对《清明上河图》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并且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难能可贵。
  • 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①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

    ②绘画中的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个物象的界线的。

    ③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④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⑤再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

    A . ②①④③⑤ B . ①③⑤④② C . ②①③⑤④ D . ①④③⑤②
  • 6. 下列对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列数字) B .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打比方) C . 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 D . 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分类别)
  •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B . 磁浮快线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黄花机场两大交通枢纽,长大约18公里左右。 C . 四川广元沉船事故导致15人罹难,为了避免沉船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强化了安全管理措施。 D .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
  • 8. 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素有“明代清明上河图”之称的国宝级画卷《南都繁会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明朝永乐年间都城的繁盛景象。据悉,该图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从未正式整体亮相过。《1699·桃花扇》剧组辗转得到了《南都繁会图》的图片使用权,从而得以把《南都繁会图》作为舞台背景。通过灯光变化,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的展示 , 精美绝伦。

    A . 使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B . 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C . 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再度得以全面展示 D . 画中明代秦淮两岸、南京城内的风光得以充分展示
  • 9.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 (1)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2. (2)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3. (3) 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4. (4) 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二、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列说明性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当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

    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几个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清明民俗》有改动)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
    2. (2) 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人把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寄寓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
    3. (3) 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清明上河图》命名之谜

        ①北宋画家张择端风俗画作品《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荣景象,是汴京繁荣的见证。可是带有“清明”二字,真的和清明节有关系吗?

    ②《清明上河图》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一幅存世精品。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一千六百多人,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主要描写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两岸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以及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③首任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等认为,该作品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取名为“清明上河图”,其含义就是清明节去河边。郑振铎先生甚至指出就是清明节这一天。

        ④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上河图》就是人们上河边、扫墓归来后的狂欢景象。

        ⑤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

        ⑥然而如果是清明节,那么画中的西瓜从何而来?按常理,西瓜应该是夏天的产物,怎么出现在了春寒料峭的清明?没有地膜覆盖技术、冷藏技术、温室培育技术的大宋王朝,难道用古井冰镇,跨过三个季节拿出了大西瓜?这点让人疑惑,让人费解。

        ⑦孔宪易先生在文章中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画的是秋景。“清明”,是指“清明坊”。汴京城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扇子有十多处,这是孔宪易产生秋景说法的原因之一。

        ⑧不过,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对孔宪易的秋景之说持否定态度。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的主要功能是拂暑驱蝇,除有题诗作画、扑卖馈赠之用外,还有“便面”之用。书生文人、达官显贵、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对方心领神会并不责怪,反而认为是礼貌之举。故曰:“以扇遮面,则其两便。”

        ⑨持“清明盛世”观点的专家学者,有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他认为:“清明非指清明节这一天,而是作为称颂太平盛世的寓意,清明即政治清明。”

        ⑩北宋“偃武修文”,宰相蔡京为取悦宋徽宗,曾倡导“丰享豫大”,旨在形容天下富足、太平安乐。《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繁盛景象,鲜明体现了“偃武修文”的时代特色。不过,《清明上河图》中的乞丐、军纪不整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

        ⑪不管是真清明还是假清明,而今的开封开始积极传播清明文化,打造旅游品牌。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中,蕴含“大宋文化”的近百项特色清明民俗文化活动集中“亮相”,活灵活现地“再现”了中国古代清明节的种种庆祝活动。

        ⑫一幅古画,一座古城,一段历史,尽在这里浓缩。

    1. (1) 阅读全文,专家学者对《清明上河图》“清明”之意的考证观点之一是清明节。除此之外,还有哪两种观点?
    2. (2)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第②段画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 12.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梦回繁华

    毛宁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井、城郭,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1.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 (2)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的?请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说明。
    3. (3) 课文开头两段并没有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是否多余?问什么?(提示:从结构、内容两方面来回答。)
    4. (4)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中的“相传”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5. (5)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有什么价值?
    6. (6) 作者在描绘《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时,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13. 阅读《万园之园——圆明园》(节选),完成小题。

        ①圆明园地处永定河冲积扇的边缘。明清时这一带清泉涌溢,湖沼密布,被称为“海淀”。圆明园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宅园,后经不断地扩建与重修,总面积达到了5000余亩,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②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③圆明园集叠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圆明园的水面,大的如福海宽达600余米,正所谓“蓬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小的宽度均在四五十至百米之间,“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环曲潆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提供了舟行游览和水路供应的方便。由此不难想像当年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图画。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岛、桥、堤散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的自然空间。每个空间都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既表现了人为的写意又保持着野趣的风韵,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有道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虽是千顷之园,但气势浑然一体,韵味隽永。

        ④可惜,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的洗劫和八国联军的焚掠,其胜景已荡然无存。

    【注】①胤禛(yìn  zhēn):清朝雍正皇帝。

    1. (1) 结合第②段,概括说出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杰作”。(限26字以内)
    2. (2) 结合第③段,说说“叠山理水手法”在圆明园的园林建造中是如何体现的。
    3. (3) 作者在文中引用“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意在说明什么?
三、语言表达
  • 14. 学校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博物馆,阅读文物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校刊,为帮助同学们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校刊编辑部打算为文物创编迷你剧本。

    请你参照示例,根据背景资料,发挥想象,为下面的文物设计一段内心独白,讲述它的“前世故事”。(100字左右)

    示例:越王勾践剑

    背景资料:公元前494年,吴越交战,越国败,越王勾践屈身侍吴。归国后勾践卧薪尝胆以图自强,经过漫长艰辛的准备,最终实现复仇强国之梦。

    内心独白:我是一把君王剑。我的王,勾践,曾是世人眼中的失败者,而我也曾是一把属于失败者的剑。我的王,你与越国子民同在,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我,与你同在,卧薪尝胆,一心雪耻。越地长歌不散,我翘首以盼!

    【文物】《清明上河图》画卷

    背景资料:《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存世精品。画面从郊区铺陈到集市,描绘了九百多年前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与汴河两岸自然风光的优美。画中人物众多,涉及各行各业,各色人物衣着不同,神情气质也各异;所绘景物大至原野、河流、城郭,小到摊贩上的陈设货物、招牌文字,丝毫不失。

  • 15. (2022八上·定远月考) 学习了《梦回繁华》一文后,同学们对《清明上河图》兴趣倍增,为此,班级拟开展以“走进《清明上河图》,感悟传统文化精华”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参加并解决下列问题。

    (活动一:画卷前世)

    1. (1) 有位同学写了一段《清明上河图》的独白,其中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按照要求帮助他修改。

      (A)我是为大宋盛世代言说话的精美画卷 , 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就由我来向你描绘。看那汴河两岸,风光无限,热闹非凡;(B)看集市商贩的吆喝声,仿佛还在耳畔。九百年前张择端眼中的安居乐业,听我向你娓娓讲述。

      ①(A)句语意重复,可将“”删去。

      ②(B)句前后搭配不当,可将“”改为“”。

    2. (2) 请根据下面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宋朝社会的一部“小百科全书”,;从市面中的酒旗招展,我们也可以想象北宋东京酒楼业的发达;《清明上河图》画出的毛驴与骡子比马匹多得多,亦是宋朝缺乏马匹的真实写照。

    3. (3) 请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人民网香港2019年7月29日电(记者  陈然)  气势恢宏的“盛世长卷”、原汁原味的宋朝工艺、妙趣横生的互动体验……本月26日,形式新颖的《清明上河如图.0》数码艺术香港展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正式开幕,展期一个月。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及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次艺术展是其走出故宫、走向海外的第一站,力求通过全新的数码、文化及艺术语言,令《清明上河图》“活”起来,为香港市民带来一场展现华夏瑰宝的世界级视听盛宴。

  • 16. 关注传统文化下面一段文字表述不当,请修改。

        “二十四节气”具有重要的遗产认知与继承的文化价值。这些作为指导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节气,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不管人类有多伟大,最终也摆脱不了自然世界的时空限制。【A】只有顺应自然,依循自然,人类就能生活得更加愉悦。“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B】唤醒了我们对天地应有内心的礼敬。

    1. (1) A句中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改为“”。
    2. (2) B句语序不当,修改后的句子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