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09-08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45分)
  • 1. (2020七上·九江期中) 从尧舜禹的“禅让”可以看出,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标准是(    )
    A . 财富多少 B . 治水有功 C . 品行高尚 D . 家庭谱系
  • 2. (2020七上·九江期中) 一位香港同胞写下这么一副对联:“人文初祖定华夏,炎黄子孙颂中华。”对联中的“人文初祖”指的是(    )
    A . 黄帝和蚩尤 B . 尧、舜和禹 C . 炎帝和蚩尤 D . 炎帝和黄帝
  • 3. (2020七上·九江期中) 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丁村人
  • 4. 老师在介绍某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时出示了这几张图片,此文化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 半坡原始居民
  • 5. (2020七上·九江期中)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其中位于最南边的诸侯国是(    )
    A . 燕国 B . 齐国 C . 楚国 D . 秦国
  • 6. (2020九下·莆田月考)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 . 孟子 B . 墨子 C . 庄子 D . 韩非子
  • 7. (2020七上·九江期中)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
    A . 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 B . 进献贡物 C . 服从周王调兵 D . 定期服役
  • 8.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在秦始皇下令修万里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余秋雨笔下的“了不起工程”是指(    )
    A .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 B .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C . 李春建造赵州桥 D .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 9. 以青铜礼器为特征的商文化代表了3000多年前黄河流域文明的主流。你知道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B . C . D .
  • 10.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能说明(    )
    A . 周朝实行世袭制 B . 周朝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 . 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D . 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11. (2017七上·罗湖期中) “塞翁失马”的故事出自 《淮南子·人间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
    A . 道家思想 B . 儒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 12.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的问题。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 )
    A . “兼爱”“非攻” B . “无为而治” C . “仁”“道之以德” D . “以法治国”
  • 13. (2019七上·宁化月考)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秦朝的暴政 B . 修建阿房宫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项羽、刘邦起义
  • 14. (2020七上·九江期中)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该诗“将相本无种”用的历史典故与下列秦末农民战争中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 . 刘邦、项羽起义 B . 巨鹿之战 C . 陈胜、吴广起义 D . 牧野之战
  • 15. (2020七上·九江期中) 公元前210年,邯郸人去集市买米,要用的货币是(    )
    A . B . C . D .
二、辨析改错题,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共15分)
三、材料解析题(共24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老百姓)。”

    ——《吕氏春秋》

    材料三:“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史记・夏本纪》

    1. (1) 上述材料所记载的人物是谁?其部落联盟首领传位的方法是什么?
    2. (2) 他在哪一方面取得了成功,深受民众爱戴?
    3. (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其建立的什么王朝?建立时间于何时?
    4. (4)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他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 22. 阅读材料,辨析人物。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 (1) 材料一赞颂了“秦王”的什么功绩?
    2. (2) 根据材料二,说说嬴政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作用?
    3. (3) 材料三中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这场农民起义的两位领袖分别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4)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认为秦始皇是“残暴昏君”,你同意哪种观点?并用所学知识证明你的观点。(请从两种观点中任选一种作答)
四、活动与探究题(共16分)
  • 23.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秦国,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黑色裂变”,以期改变落后的状态。

    材料二: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廖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材料三: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

    材料四:“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

    材料五:国一的兄长嬴虔、长史公孙贾、上大夫甘龙等这些前朝权倾朝野的大臣,对商鞅刻骨仇恨……商鞅在带领弟子们最后一次修订秦法后,坦然被捕,被五马分尸。

    1. (1) 材料一中的“黑色裂变”指的是什么事件?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裂变”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经济主张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商鞅的主张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思想?你如何看待他的“重刑”思想。
    4.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5. (5) 材料五中商鞅的悲惨结局说明了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