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据图回答:
组别 |
玉米产量(千克/公顷) |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
甲 |
10906 |
12095 |
10886 |
乙 |
2287 |
4770 |
4361 |
丙 |
12317 |
12923 |
12285 |
【作出假设】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细胞中的利用光能把水和转化成有机物。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可能影响玉米的。
条件 |
光照25℃ |
|||
二氧化碳浓度 |
碳酸氢钠溶液浓度 |
|||
0 |
1% |
2% |
3% |
|
蟛蜞菊单位时间产氧量(毫升) |
0.14 |
1.26 |
1.68 |
1.88 |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甲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021年9月24日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的“人工合成淀粉”重大科技成果论文在《科学》发表。科研团队设计出11步反应,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人工合成淀粉原理是化学-生物法:在无细胞系统中,用二氧化碳和电解产生的氢气合成淀粉。
自然界中,玉米等农作物中淀粉的合成与积累涉及60余步生化反应以及复杂的生理调控,但是能量转化效率仅为2%左右。而按照目前实验室技术参数,在能量供给充足条件下,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淀粉产量(按中国玉米淀粉平均亩产量计算),其效率比玉米中的淀粉生物合成效率高8.5倍。
这一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成果,其意义不仅使淀粉生产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并为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复杂分子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同时对于解决当今世界存在的其他很多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比较项目 |
通过教材学习 |
通过题干文本获取 |
原料 |
① |
② |
场所 |
细胞内的③ |
无细胞系统,实验设备 |
2021年3月,中国政府提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该目标,主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两方面入手。
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期,我国科研人员又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了乙酸(食用醋的主要成分),并进一步利用酵母菌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这两项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