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8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2八下·三水期末) 它“除序言外,分为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共7章60条。”它是(    )
    A .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2. (2022八下·三水期末) 下图是1949年10月3日《纽约时报》在头版转载美联社的报道(标题大意:红色政党建立共和国;周任总理)。这反映了(    )

    A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 美联社的新闻缺乏真实性 C . 美国关注中国的新生政权 D . 新中国获得国际社会承认
  • 3. (2022八下·三水期末) 据《黄炎培日记》记载:“上午十一时,到北京车站欢迎著名作家法捷耶夫率领的苏联代表团:下午二时,出席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三时,□□□□□,直到‘入夜,灯炬,五色火焰升雪’……”日记中缺失的内容应该是(    )
    A . 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 . 在天安门城楼观礼阅兵 C . 讨论制定一五计划的方案 D . 对新宪法进行投票表决
  • 4. (2022八下·三水期末)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乡村90%以上的土地由农民阶级耕种,但他们对大部分土地没有所有权,成为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的基本障碍。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
    A . 原因 B . 过程 C . 影响 D . 性质
  • 5. (2022八下·三水期末) “这一年雪城高原迎来了历史上的春天,西藏人民从此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抵京谈判。”谈判的主要成果是(    )
    A . 中国大陆获得统一 B .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D . 中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6. (2022八下·三水期末) 下图是中国现代史某部著作的第二章目录。下列选网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征程 B .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C . 公有制下的集体利益 D . 巩固新生的共和国
  • 7. (2022八下·三水期末) 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仍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情况,这种情况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为此,我国决定实施(    )

    类别

    耕地(亩)

    牛(头)

    犁(只)

    房屋(间)

    数量

    19.48

    0.43

    0.73

    4.17

    A . 公私合营 B . 农业合作化 C . 一五计划 D . 人民公社化
  • 8. (2022八下·三水期末) 1955年,广东佛山25家古酱园公私合营,其中规模最大的“海天酱园”更名为“海天酱油广”。更多的原因是(    )
    A .   建立于工生产合作社 B .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按照股份分配利润
  • 9. (2022八下·三水期末) 下图是1954年发行的宣传画《我们生产的越好,社会主义的实现就越早》。画中是上海电线厂工人推着一大卷电线,卷轮外部还贴有“超额完成计划200%”的标语。这一宣传画旨在突出(    )

    A . 全国各地工业实现高质高产 B . “左”倾思想开始蔓延 C . 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D . “双百”方针指导宣传
  • 10. (2022八下·三水期末) 下图是著名作家老舍(原名舒舍予)的一张代表证书。这可以用来研究当时(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B . 各级人民政府的建立 C . 国家科学文化政策的调整 D . 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
  • 11. (2022八下·三水期末) 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相关部门公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这些举措(    )
    A .  保障了民族政策有法可依 B . 实现了民族共同繁荣的目标 C . 完善了特区自治法制体系 D . 上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 12. (2022八下·三水期末) 下图是现代中国某个时间段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增长串变化示意图。该时间段是(    )

    A . 1954-1958年 B . 1959-1963年 C . 1966-1970年 D . 1978-1984年
  • 13. (2022八下·三水期末) “七千人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会议,会上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给全党以鼓舞,增强了全党战胜困难的信心这体现的精神财治是(    )
    A . 实事求是 B . 艰苦奋斗 C . 无私奉献 D . 善于创新
  • 14. (2022八下·三水期末) 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以下可作为“研究‘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 . 历史教材关于屠呦呦的介绍 B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现场照片 C . 纪录片《种子传奇·袁隆平》 D . 邓稼先研究核武器的手迹汇集
  • 15. (2022八下·三水期末) 某同学以“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反冤假错案”为学习材料,他的学习主题是(    )
    A . 民族独立 B . 破冰之旅 C . 伟大转折 D . 理论创新
  • 16. (2022八下·三水期末) 1979年,徽肥西县山南镇黄花村决定,借一部分地给农民种,每人借三分,唯种谁收,对外称为“四定一奖”(定土地、产量、工分、工本费,超产奖励)。据此可知,黄花村(    )
    A .   农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B . 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C .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 D . 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 17. (2022八下·三水期末) 我国某座城市,凭借“拓荒牛”的精神,从不为人知的“小渔村”到“粤港澳大湾区引擎城市”,“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座城市是(    )
    A . 深圳 B . 广州 C . 珠海 D . 上海
  • 18. (2022八下·三水期末) 有史学家认为,中国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1992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所有制崇拜”。三次思想解放共同的作用是(    )
    A . 冲破了个人崇拜 B . 解决了所有制问题 C . 突破了计划经济 D . 带来了思想的跃进
  • 19. (2022八下·三水期末)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克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当时我国(    )
    A . 强化对企业的监管 B . 确立公有制经济 C . 开始推行计划经济 D . 扩大企业自主权
  • 20. (2022八下·三水期末) 志高集团总部位于广东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其董事长李兴浩的个人部分经历如题20表。据此推知,志高崛起主要得益于(    )

    时间

    经历

    20世纪60-70年代

    出生于广东佛山南海,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

    1982年3月起

    从商办厂,先后创办制衣、五金、电子电器等多个领域工厂

    1992年

    与台湾.-合资建立了恶高空调,生产民用空调

    2001年

    正式组建厂东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

    志高控股登陪香港联交所主板

    A . 南海率先对外开放 B . 经济体制改革契机 C .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 . 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 21. (2022八下·三水期末) “这次会议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从那时起,亚非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新兴力量,更加有力地登上了国际舞台”这次会议我国政府(    )
    A .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提出“求同存异” C . 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 D . 践行全方位外交
  • 22. (2024八下·西华月考) 1971年10月,在一场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一项与中国相关的重要议案,并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和17票弃权获得通过此议案是(    )
    A .   承认中国独立 B . 中国重返联合国 C . 中国加入世贸 D . 中国承办奥运会
  • 23. (2022八下·三水期末) 下图描绘的场景是(    )

    A . 中美建交的历史瞬间 B . 基辛格秘密访华的会谈 C . 尼克松访华相关活动 D . 中国赴联合国参加会议
  • 24. (2022八下·三水期末) 进入21世纪,中国倡导“和谐世界”,在2012年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中国尽己所能地为国际社会提供医疗物资、疫苗等各种帮助。由此可见,中国外交(    )
    A . 实现了建立和谐世界的目的 B . 消除了世界各国的分歧 C .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 D . 体现了大国责任与担当
  • 25. (2022八下·三水期末) 下图是纪念某一重大事件的邮票(局部)。该事件是(    )

    A . 香港回归 B . 澳门回归 C . 全国统一 D . 改革开放
  • 26. (2022八下·三水期末)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下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这反映了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是(    )
    A . 文化认同 B . 学术交流 C . 制度创新 D . 人民期愿
  • 27. (2022八下·三水期末) 某同学以“列5型飞机”·“东方红一号”、“第二炮兵部队”、“辽宁舰”为研究学习材料,他学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 探索时期建设成就 B . 现代国防的空间技术 C . 中国空军体系变迁 D . 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
  • 28. (2022八下·三水期末)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购物方式的变化,这体现了(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只能凭借票证购买物品

    1983年

    北京兴起中国第一聚超市

    1992年

    电视购物成为新的销售方式

    1996年

    中国出现了第一宗网络购物

    2008年

    乎机购物、团购等迅速崛起

    A . 奢侈享乐之风成为潮流 B . 人民消费模式不断革新 C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 人均国民收入逐渐提高
  • 29. (2022八下·三水期末) 经改革开放40多年的努力,中国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中国成为世界上年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说明(    )
    A . 政府政策制定的及时性 B . 农村医疗体系不断完善 C .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 农业现代技术推陈出新
  • 30. (2022八下·三水期末) 2021年10月,中国组织召开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中国与17个国家发布了《联合宣言》,为构筑更加紧密的能源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这表明我国致力于(    )
    A .   共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B . 实现社会体制改革战略邯署 C . 向各国家推销新发展理念 D . 优化升级中国国内产业结构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2八下·三水期末)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部分华侨支援抗美援朝行动(1950.6-1951.11)

    地区

    行动

    国内归侨

    北京归侨学生285人请缨要求参加志愿军

    云南昆明归侨侨眷捐款10万多元(新币)

    福建侨联举办声讨战争的宣传累计8600多人朝鲜华侨积极为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服丹

    海外华侨

    收到来自德国、印度、瑞士、丹麦等国家华侨的捐款

    日本华侨致联合国的请愿书谴责荧国的侵咯行径

    ——摘编自任贵祥《保家与归心:华侨对抗美援朝运动的支援》

    材料三: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苏联援助的到来,帮助中共高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上取得了共识。……朝鲜战争改变了斯大林对中共的态度,更愿意慷慨地帮助中国实现自己的工业化计划。另一方面阴鲜战争使中共领导人对于加强国防力量产生了紧迫感。

    ——摘编自肃冬连《四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 (1) 提取材料一中可以相互印证的信息,并指出中国抗美援朝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华侨支援行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支援行动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概括抗美援朝战争对新中国产生的影响。
  • 32. (2022八下·三水期末) 科技发展是国家建设的重要领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府政为科技合作主体,特别是同苏联进行大规模的科技、经济合作。同时,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亚非国家也建立了科技合作交流关系。

    ——关贻康《新中国60年的科技外交》(2010年)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1978年,中国开始与西方主要国家陆体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尤以1979年中美科技协定为最大的枢架协定,也开了与西方进行官方合作的序取。到80年代末,我国已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医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方位.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局面。

    ——摘编自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等(2013年)

    材料三:自主创新是我们翠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过去十几年,自主创新的方针经受住了考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

    ——徐冠华《中国科技发展的回顾和几点建议》(2019年)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科技合作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 (2) 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与外国科技合作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新中国建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两项史实,论证“自主创新的方针经受住了考验"。
  • 33. (2022八下·三水期末) 新华社创立于1931年,是中共中央重要的宣传机构。随若新中国成立,新华社继续见证和记录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瞬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政府确定新华通讯社等机构在行政上求属于政务院新闻总署。自此,新华社在组织上完成了从中共中央宙传机关到国家政府机构的转变。随着中央政府已经成立,管理全国文化教育事务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及其所属之各部、院、暑亦已先后成立。原本部所属之新华通讯社已改为国家通讯让。

    ——摘编目李爱平《新中国诞生初期新华社国家通讯社地位的确立》

    材料二:新华社室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材料三:新华通讯社部分新闻作品(摘自《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等)

    组别

    1

    2

    3

    作品时期

    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作品标题

    《伟大的战士雷锋》

    《记者来信:实行“大包干”农业大增产》

    《长期贫困的宁夏固原地区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吃穿不愁了》

    《大庆精神大庆人》

    《“谷底”震荡——徐州市转变企业内部机制改革记》

    《中国城乡响起了私人汽车的喇叭声》

    《县委书记的榜样一焦裕禄》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耳熟的消费新星——游泳健身》

    1. (1) 依据材料一,概述新华社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背景。
    2. (2) 分别指出材料二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其中一张图片,谈谈你对新华社“反映人民心声”的理解。
    3. (3) 根据材料三,从1、2、3组作品中任选一组;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