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了面貌。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材料四:1973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亩产可达650千克被称为“东方魔稻”。到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面积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 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
材料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材料一: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摘编自《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中国外交活动大事年表(节录)
时间 |
事件 |
1981年 |
中国当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 |
1988年 |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
1996年 |
中、俄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后来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 |
2001年 |
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
【建国之梦】
材料一: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