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2-09-11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未耜,且“神农能殖嘉谷”。由此可以推知(   )
    A .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 B . 中国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C . 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 D .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 2. (2023高一下·拉萨期末) 有学者认为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燕山南北等地区已经进入文明时代,如大汶口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   )
    A . 特殊性 B . 多元性 C . 曲折性 D . 完整性
  • 3.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各诸侯国“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加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出现所谓“政由方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些现象(   )
    A . 促使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 表明周天子仍然具有至上权力 C . 说明了分封宗法制的瓦解 D . 加速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
  • 4.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班固在《汉书》中说:“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这一局面出现于(   )
    A . 公元2世纪后期 B . 公元2世纪前期 C . 公元前3世纪后期 D . 公元前3世纪前期
  • 5.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下面是战国时期某一诸侯国采取击败对手的策略。这一策略是(   )

    A . 打草惊蛇 B . 远交近攻 C . 擒贼擒王 D . 声东击西
  • 6.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东汉时期,国家选取官员表面上是皇帝与朝廷掌控,但他们并不会到民间进行察举,导致察举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地方官吏手中。这说明察举制下 (    )
    A . 官僚政治取代门阀政治 B . 选官深受地方影响 C . 人才评定标准的不统一 D . 地方官吏任务繁重
  • 7.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建构的阶段,即“儒学社会”的阶段。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 . 董仲舒提出了“独尊儒术” B .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 . 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D .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8. 为了进一步统一中国、实现文治、改进风俗、争取文化正统的地位,以及改变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恶劣气候环境,拓跋宏采取的措施是(   )
    A . 迁都洛阳 B . 改说汉语 C . 鼓励通婚 D . 推广汉服
  • 9.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下面三幅图片能够反映的主题是(    )

    A . 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少数民族的不断汉化 D . 统一国家建立与发展
  • 10.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隋唐以来,江南地区有“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之称,加之江南门阀士族阶级与以关陇集团为核心的隋朝中央政权之间矛盾尖锐,斗争日益激烈。打通江南通往中原的水道,解决南北粮运问题,以及军事运输的需要,就成了统治阶级的当务之急。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
    A . 北方地区长期动荡不安 B . 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 . 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 D . 交通建设利于国家统一稳定
  • 11.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公元204年,政府规定按百姓每亩田地向国家缴粟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其他税收项目一律罢止,废除了之前按人头征收的算赋、口赋的赋税制度。这一赋税制度(   )
    A . 得益于秦国的商鞅变法 B . 受西汉休养生息政策影响 C . 是魏晋时期的租调制 D . 实行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
  • 12.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 . 宦官专权影响君主专制 B . 朋党之争削弱了相权 C . 藩镇割据影响地方稳定 D . 民族矛盾逐渐尖锐化
  • 13.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A . 魏晋时期开始实施该赋税制度 B . 以庸代役利于保证农时 C . 国家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 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
  • 14.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了宋代 (    )
    A . 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 B . 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C . 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D . 宰相制度日益完善
  • 15. 他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用雷厉风行的改革给萎靡因循的北宋中期政坛注入一股强烈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这里的他(   )
    A . 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B . 变法得到广大人民和上层官僚的支持 C . 进行改革实现了北宋的富国强兵 D . 通过改革实现了“兵农合一”的募兵制
  • 16.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高僧求佛的行路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该高僧是东晋时期的法显 B . 这一事件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 . 体现了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 . 该事件促使日本佛学开始兴盛
  • 17.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中央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该朝代是(   )

    A . 辽朝 B . 宋朝 C . 金朝 D . 元朝
  • 18.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辽史.百官志一》中有“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据此可知,辽朝设置南北面官(   )
    A . 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 B . 说明汉族与少数民族矛盾尖锐 C . 加速辽朝的封建化进程 D . 维护了本民族落后的社会制度
  • 19. 元代的急递铺是专门传送官方文书的通信机构。阅读下图元代镇江路丹徒县急递铺概况,据此可认定的史实是(   )

    府州县

    递铺

    概况

    镇江府域

    录事司总铺

    北至西津铺十里,南至南门铺十里,西至施水铺十里。

    丹徒县

    西津铺

    北渡江至瓜州十八里,南至府前总铺十里。

    南门铺

    北至府前总铺九里,南至张家山铺九里。

    张家山铺

    南至丹徒十里。

    丹徒铺

    南至谏壁十里。

    施水铺

    东至府前总铺九里,西至下鼻九里。

    下鼻铺

    西至乐亭九里。

    乐亭铺

    西至洪信九里。

    A . 急递铺的道路网络较杂乱 B . 急递铺分布由政治中心向外扩散 C . 急递铺的运作重视保密性 D . 镇江路的丹徒县直属于中书省
  • 20.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在宋代,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需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宋代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 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C . 门第观念的消失 D . 重农抑商政策的废止
  • 21.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某一著作是使用畏兀体蒙古文撰写的,对于从整体上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一著作是 (    )
    A . 《百家姓》 B . 《授时历》 C . 《梦溪笔谈》 D . 《蒙古秘史》
  • 22.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因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起到辅佐皇权的丞相的替代作用。为此,明太祖设置了 (    )
    A . 内阁 B . 殿阁大学士 C . 六部 D . 中书省
  • 23. (2023高二下·亳州期末) 时人评价军机处:“军机大计,罔不总揽。”“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世人皆称军机处为枢密”。这表明军机处 (    )
    A . 拥有决策权,类似于元朝的中书省 B . 机构设置简单,类似于宋朝的枢密院 C . 拥有行政权,类似于唐代的尚书省 D . 属于临时机构,类似于皇帝秘书班子
  • 24.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下图反映了明朝政府架构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避免行政管理的腐败 B . 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C . 减轻皇帝的政务压力 D . 有效协调各部门权力
  • 25.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清朝时期,朝廷派驻藏大臣数员办理西藏事务,他们是清朝中央政府治藏政策的具体实施者,直接传达皇帝旨意,后遂成定制。这一举措(   )
    A . 消除了西藏的分裂割据势力 B . 促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C . 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 D . 利于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直接管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 26.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周天子“封邦建国”,推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周天子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戚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由他们去治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分封过程中土地占有的多少是西周统治阶级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周初分封了71国。姬姓有53个。占其中的绝对多数。分封制不限于东方。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南土”。这些受封的诸侯国对周王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西周的分封较夏、商更加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当时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

    材料二:及至汉初。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然而,推行八百年之久的分封制度毕竟在中国土地上根深蒂固。秦朝统一后,原来的六国旧贵族仍在思念故土,而且秦朝的暴政并没有使人民感受到封建统一给他们带来的益处,人民难免对以前分封的时代存有怀念。因此,秦亡之际,在各阶层中又形成了一股要求分封的强大思想。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能够审时度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分封,对于稳定社会形势,巩固和维护汉王朝的统一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刘庆涛 左玉莲《试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和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初实行封国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区别。
  • 27.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图一、图二、图三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隋唐、宋元、明清)的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形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一、图二、图三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分布形势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 28.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北方军事集团割据混战,导致人口大量死亡流徙,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都蒙受战乱之害,出现了“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的残破局面。三国孙吴境内有“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锦”。西晋时的“八王之乱”使黄河流域的经济遭到毁灭性破坏,人们纷纷流徙江南。据史书记载,当时沿长江的建康、姑苏一带已是“阡陌如绣”。隋的暴政对北方社会生产的破坏无可置疑,而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经济的沟通,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两宋时期,少数民族的入侵使中原地区战火蔓延。据统计北宋熙宗十年,南方占全国商税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摘编自刘亚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要求:从时期、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 29. (2020高一上·运城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的商鞅变法基本上解决了由奴隶制所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并为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经过商鞅变法,使偏僻落后的秦国变得“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且使过去那种诸侯卑秦的状况变成“诸侯畏惧”的局面。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北宋中期,由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客观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也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于是王安石便被推上了历史的潮头。经过王安石富国强兵的变法,宋王朝不仅做到了财政收支相抵且有盈余,军事力量也有所加强。但是不论变法措施在形式上多么完善,都会因皇权专制政体本身违背公正和人权的大道原则而难以实现其预期的变法目的,并且广大老百姓不可能成为变法的最终受益者,反而会成为借着变法名义被更加严酷剥削的对象。

    ——材料一、三均摘编自张金龙《论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涉及的商鞅变法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