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容 | 1960年 | 1980年 | |
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 | 7.1% | 9.4% | |
国民生产总值 | 1861亿美元 | 19118亿美元 | |
年人均收入 | 138美元 | 1003元 | |
工农业比重 | 工业 | 24.8% | 39.4% |
农业 | 30.9% | 17.4% |
获奖演说中的关键词 | 所占的比重 | 获奖演说中的关键词 | 所占的比重 |
和平(Peace) | 99% | 责任(Responsibility) | 81% |
希望(Hope) | 92% | 自由(Liberty) | 80% |
安全(Security) | 86% | 宽容(Tolerance) | 79% |
正义(Justice) | 85% |
材料一:国际联盟的出现反映了人类在经历了一场空前浩劫的大战之后对世界和平的追求与向往。它明文规定: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国际联盟是各国维护和平,努力用协商和仲裁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理念的继续实践,对现代国际组织的运作与发展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
(1)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对欧洲安排主要为分区占领德国、划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非法西斯化协定、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2)东亚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系列国际会议、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
(3)“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4)联合国。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摘编自杨鹏飞《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平与世界发展》
材料三: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的。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不一定是要“去美国化”,但至少要淡化美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当然,任何单一的国家都无法取代美国的地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只能在多层次的主体间开展多层次的博弈。
——摘编自《关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
不同时期的史学家对“世界”的观点
写作时期 |
史学家及其著作 |
对世界“范围”和中心的认知 |
公元前5世纪 |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 |
包括希腊地区、西亚、北非、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 |
公元前2世纪 |
(西汉)司马迁《史记》 |
以中原为中心,东起朝鲜,西达大夏、安息和条支。 |
14世纪 |
(阿拉伯)伊本·赫勒敦《阿拉伯人、波斯人及柏柏尔人史》 |
以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诸国为主体,其周围地区不过是阿拉伯世界的陪衬。 |
16世纪初 |
(威尼斯)萨贝利科《恩奈阿德》 |
反对神本思想,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 |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
(英国)阿克敦《剑桥近代史》 |
包括了世界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突出欧洲在世界的中心地位。 |
20世纪初 |
(德国)黑格尔《历史哲学》 |
把中国和印度置于世界历史的局外,把波斯和埃及看作是向世界历史的过渡,称希腊、意大利为“世界历史的舞台”,地中海是“世界历史的中心”。 |
21世纪初 |
(美国)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
一个国家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了,而世界的发展也是借助于世界的平坦化,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坦,全球的合作越来越密集。 |
材料:主要的环球贸易路线(1400~1800年)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从图中选取两条贸易路线,概括指出其贸易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