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 摘录 |
汉朝 | 赵瞿病癞(传染病),历年医,不瘥,家人乃粮弃送于山穴中 |
唐朝 | 设“疠(瘟疫)人房”,“男女别坊,四时供承,务令周给” |
第一条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注释】度除:就是取消。男尊女卑:就是重男轻女。漠视子女利益:就是一点都不关心孩子们的利益。 【讲解】“废除封建的婚姻制度,实行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这一条是这部婚姻法的基本制度,另一方面要坚决实行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 封建婚姻制度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包办强迫。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妇的婚姻…… |
2007年 | 对比的参照年份 | 增长倍数(倍) |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 | 与1978年相比 | 22.02 |
在校研究生数 | 与1978年相比 | 109.29 |
专利申请数 | 与1986年相比 | 49.75 |
专利批准数 | 与1986年相比 | 130.71 |
年份 | 英国 | 美国 | 德国 | 法国 | 俄国 |
1870 | 22 | 8 | ①13 | 10 | - |
1913 | 15 | 11 | 13 | 8 | 4 |
注:①为1872年数据。
2020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
材料一:1949年,我国女职工人数约60万,占职工总数的7.5%。1990年,妇女劳动参与率达88%,占比提升至37.4%。这几十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1949年9月,《共同纲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也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出处。在50年代的三次扫盲高潮中,成千上万名妇女上识字班、夜校、职工业余学校。至1995年,我国累计扫盲的1.85亿人中,65%是妇女。
在轰轰烈烈的建设热潮中,这些逐渐解放思想的妇女成了纺织工、拖拉机手、飞行员,甚至参加地质勘探、修筑大坝、开采石油....不仅如此,她们的参政权也落到了实处。1953年,24岁的申纪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她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写进了新中国宪法。
----摘编自北辰《新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为何大幅提升?》
材料二:二战爆发后,美国大批男性投入战争,造成生产一线劳力短缺。为了补给战争物资,政府和媒体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帜鼓励妇女投身工作岗位。开始她们大多从事文秘等下属性工作,但到战争后期,已经涉足到男性为主导的工作领域,如军工生产等。还有大量妇女投入医治和照顾伤员,甚至运送军用物资等。
战后,由于大量复员军人重返工作岗位,很多行业被迫裁员。美国妇女不愿放弃岗位重返家庭,她们自发组织工会,甚至举行大规模罢工。但经济的发展繁荣,为她们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捍卫自己的价值,女权主义者出现。1966年。“全国妇女组织”成立,呼吁妇女在就业、法律、教育方面的平等。以激进女权主义者为代表的“妇女解放运动”通过游行示威等活动,反抗传统的男权统治制度,力图改变女性受压迫的现状。
----摘编自凌丽《二战后美国妇女地位的演变》
材料:宣传及阐释中国特色,必须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的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摘编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一点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具体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材料:甲午战争失利,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转折点。相较于“专用西法”的日本军事的飞速发展而言,中国无疑已经落后了。迫于内外压力,1901年光绪帝下诏宣布:“武科一途,本因前明旧制,相沿已久……著即一律令永远停止。”张之洞主张通过仿效开办军事学堂,大量培养中下级军官,鼓舞士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与此同时,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编练新式陆军之际,兴办起一系列随营武备学堂。这一时期的军事学堂结束了以往各自为政、混乱不堪的局面,军事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制度化。为了统一各学堂的学制和教学,清廷开始着手建立军事教育管理机构及军事教育体系。为了满足新军扩编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清政府广泛设立新式军事学堂,并积极派遣留学生赴外学习。辛亥革命前,军人的文化知识和军事教育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军人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已经登上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
——摘编自甘少杰《清末民国早期军事教育现代化研究(1840—1927)》
材料:一战期间,德国首次在欧洲战场使用毒气弹,造成大量军民伤亡。一战后,日本陆军省聘请科学家专门研究化学毒剂生产、使用等有关问题。日军研制的化学毒剂有糜烂性毒气和催泪性毒气等9种之多。为了确保对苏作战,及时将国内生产的毒气弹运往中国前方战场,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了很多研制、装配、存放化学武器的工厂和部队。1939年8月,在齐齐哈尔建立了集研究、实验和实战于一体的关东军陆军化学研究所,代号516部队。据统计,516部队与731部队合作进行过50余次毒瓦斯人体实验,以获取毒气武器试验相关资料。日本政府每年投入巨资支持化学武器研制生产,因此日本成为二战时期拥有化学武器最多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持续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的国家,如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中使用了呕吐弹,在南昌会战中大量使用化学武器等。日本战败时,又将大量化学武器遗弃在中国。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发掘出的遗弃化学武器造成了多起健康被害事故。而且由于遗弃的化学武器外表没有黄油保护,不仅腐蚀严重,而且一部分已经泄露,造成水源、土壤污染。
——摘编自王玉芹《日军在华化学武器的研制应用及遗弃》
材料:程懋筠(1900—1957),江西新建人,天资聪颖,自幼谙熟国学,尤其热衷京剧、古典文学。1918年,留学日本,在东京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声乐。1926年,回国后在江西省立师范学校、南昌一中等学校教授音乐。1928年,其应征作品被选为党歌。1937年,正式确定为中华民国国歌。1933年,在南昌创办“音教会”,担任主任委员,组建合唱团,公开演出,号召民众团结抗日。1933年4月,创办《音乐教育》月刊,面向中小学教师,普及音乐知识,解决音乐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抗战期间,组建“抗敌歌咏话剧团”等,发表抗日救亡作品,报道全国各地的救亡活动。此外,程懋筠先生还谱写了《中央大学校歌》《正气中学校歌》等众多校歌,1957年,病逝于南昌。
——摘编自何卓《程懋筠中国近代音乐之历史贡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