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现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清初将长城以内的汉地划分为十八行省基本沿用明朝旧制,在东北、外蒙古和新疆则设置了五个将军辖区由中央委派重臣兼管军政民政,在西藏青海则设置办事大臣监管当地事务,在蒙古采取其民族的盟旗制度并定期会盟,西南则广设土司,这些做法(   )
    A . 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B . 表明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C . 大大加强了当时中央集权 D .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2.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分析,明代内阁(    )
    A .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 .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 .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D .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 3.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 . 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 B . 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C . 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 . 商业上的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 4.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体现出罗马法(   )
    A . 通过法律塑造道德 B . 契约关系的道德化 C . 道德意识的法律化 D . 以商品经济为基础
  • 5.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    )
    A . 说明雇佣劳动是工业化的产物 B . 揭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C . 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 D . 批判了工人阶级的分散落后性
  • 6.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俄国某学者指出:列宁的讲话缺少对俄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的分析,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农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列宁的全部“观念”怎么能同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并行不悖?该学者旨在(    )
    A . 强调俄国革命当时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B . 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国情 C . 指责新经济政策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D . 批评《四月提纲》有关俄国革命的观点
  • 7.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 . 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 . 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C . 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D . 标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
  • 8.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1871年德国统一后,俾斯麦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建立了医疗、养老、意外事故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但同时规定没有犯罪记录、没有酗酒闹事等不良记录,行为端正的人才能享受社会福利。俾斯麦政府实施这种政策主要是为了(   )
    A . 增强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力量 B . 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C . 运用法律手段防止暴力革命 D . 提高公民素质刺激经济发展
  • 9.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围绕佛罗里达州选票计算有效性,共和党员和民主党经历了36天的“世纪司法大战”。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决定重新点算选票的过程属于违宪,对此事表述准确的是(    )
    A .   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 . 最高法院由民主选举产生 C . 最高法院判决该任总统大选无效 D . 体现国家分权制衡
  • 10.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吴剑杰在《关于近代史研究的“新范式”的若干思考》中提到某实践“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常轨,且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因而造成中国现代化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挫折,有人将其称为‘中国现代化的超前和失序’,并且‘一直没到得到很好的调理,遂使矛盾越积越深,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结果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中国现代化一次又一次陷入困境。’”,该事件指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清末新政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 11.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的统治,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中共二大的分析(     )

    A .  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B . 认识到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C . 提出发动工人运动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D . 提出了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 12.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列强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

    时间(年)

    1840—1895

    1895—1911

    1911—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国家

    英国

    美国

    美国

    数量

    (万元)

    8026

    33955

    69627

    11969

    262096

    47918

    所占比重

    (%)

    82.5

    28.1

    44.2

    37.3

    75.5

    68.1

    A . 英国、日本、美国 B . 美国、日本、美国 C . 英国、美国、日本 D . 英国、日本、日本
  • 13.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 “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 B . 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 C . 对外援助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 D . 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
  • 14.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新建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
    A . 改变旧有工业布局 B . 加快发展内地经济 C . 备战应对国际局势 D . 创新科技调整经济
  • 15. (2024高一下·龙马潭期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数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    )
    A . 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 . 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 . 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 . 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 16.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    )

    A . 罗斯福新政 B . “铁幕”演说 C . 马歇尔计划 D . 欧洲煤钢联营
  • 17.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 .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 .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 . 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 . 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 18.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
    A . 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 . 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 .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 . 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 19.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A . 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 . 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 . 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 . 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 20.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 .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 .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 .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 . 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 21.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1938年,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国内各个党派和各个阶级与各个民族的联合。针对敌人已经进行并加紧对中国分裂活动,中国共产党强调要团结国内各民族,在共同对日原则下,实现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同时与汉族联合建过统一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在少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不同级别的行政机构,使少数民族享有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治权利,取得了成功的效果。

    1945年,中共七大肯定了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工作,提出要改吾国内少数民族待遇,允许各少数民族拥有自治的权利。1946年3月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见进一步指出应确定内蒙古自治政府是非独立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仍属于中国版图,并为中国民主联合政府一部分。随后,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内蒙古的阴谋,并于1947年5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府。同时在陕甘宁、晋冀鲁等解放区也建立起一些县级以下民族自治区。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早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探索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早期民族区域自治产生的历史影响。
  • 22. (2022高二上·庄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打击。”阅读下列材料。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被革职留任,仍统帅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仅仅坐守而已。日舰在大连湾云集,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新败,奉令不许出海迎敌。丁汝昌怕北炮台不能坚守,命令卸大炮机件以归,以免资敌,被炮台清军将领拒绝。不久,日军进攻,北炮台果然失陷,守将逃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巨炮俯击港内兵舰……海军水手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丁汝昌乞生路,刘公岛中大乱。清军聘用的洋员想投降,以安众心,丁汝昌拒绝投降。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露刃胁迫丁汝昌,丁汝昌服毒自尽。诸将推洋员假冒丁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 (1) 据材料,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时的战场形势。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要原因。
  • 23.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秦汉时代的赋役,大致包括田赋、人头税和徭役。唐前期实行“以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只以成年男子作为赋役对象,允许以“庸”代役,即缴纳一定的绢布代替服役;后改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其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明朝后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清康熙五十一年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此,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试教)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影响。
  • 24. (2022高二下·琼海期末) 统一强大的欧洲一直是欧洲人的梦想,英国的态度却复杂多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戴高乐首先考虑的是:“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另外,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1971年英国重新与欧共体谈判,并于1973年最终加入。然而,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的欧洲若即若离。

    ——摘编自娄南《民族国家与欧洲一体化:1945—1973》

    材料二:英国的离开本身就是对欧盟行为体角色能力的削弱,而由此引发的消极影响也会打击其他成员国对欧盟制度体系以及欧洲一体化发展的信心;从长远来看,无论英国最终是否离开欧盟,英国脱欧这一事件都迫使欧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制度结构,重新考量欧盟机构与成员国政府之间的权责分配,同时正视眼前的多重危机并尽快做出调整。从这一点来看,英国脱欧也为欧盟接下来的制度改革提供了机遇,为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巩潇泫、贺之杲《英国脱欧对欧盟行为体角色的影响分析》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欧洲一体化的构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相关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2. (2) 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脱欧对欧盟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