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六单元 /13 /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6.13.1 读书...

更新时间:2022-08-24 浏览次数:3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shè)       沉(qìn)       望洋兴叹 B . (bì)       害(qiāng)       孜孜不惓 C . (zhì)       一(luò)       一劳永逸 D . (máo)       色(sùn)       各得其所
  • 2.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有些传统文化的确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如果不做改变,人们会觉得它游离于生活之外,高山仰止,桎梏在书本中、书店里。换言之,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载体,赋予其更多现代的意义与内涵。            , 让人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

    A . 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因为读史能通心 B . 解决当今难题,必须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 C . 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 D . 通过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
  • 3. 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课文《读书:目的和前提》中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 B . 黑塞曾获得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荒原狼》等。 C . 荀子,名况,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唯心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D .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 4. 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对于一个人而言,只有心志成熟才可以承担生活中的事情,才可以理性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一个富有教养的人,不论是对什么样身份的人,始终都彬彬有礼。读书,读好书,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勤读书,会读书,你就会和大千世界息息相通 , 你的思想就会变得丰盈

    A . 心志 B . 彬彬有礼 C . 息息相通 D . 丰盈
二、阅读理解
  • 5. 阅读《读书:目的和前提》,完成问题。
    1.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真正的修养从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其本身没有意义,追求的过程才有意义。 B . 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道路,但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C . 活着不仅仅为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读书能集中心智、充实人生、提升境界。 D . 每个人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应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选择能考察我们心灵感受的作品。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在第一段中用体育类比教养,以说明“真正的教养”不追求某些狭隘的目标。 B . 文章指出“获得教养”的前提是有可教养的客体,否则,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空。 C . 文章阐述事理,既有理性的思考,也富有感染力;既善于雄辩,也善于娓娓道来。 D . 文章鼓励大家研读世界文学,提高自身教养,主要论证方法有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3. (3) 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对教养的追求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读书的艺术

    林语堂

    宋代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

    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所以,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我认为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纵使某一本书,如《圣经》之类,是人人必读的,读这种书也有一定的时候。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

    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

    由是可知读书有二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分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

    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只有这种发现自己所爱好的作家的读书方法,才有益处可言。像一个男子和他的情人一见倾心一样,什么都没有问题了。她的高度,她的脸孔,她的头发的颜色,她的声调,和她的言笑,都是恰到好处的。一个青年认识这个作家,是不必经他的教师的指导的。这个作家是恰合他的心意的;他的风格,他的趣味,他的观念,他的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处的。于是读者开始把这个作家所写的东西全都拿来读了,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心灵上的联系,所以他把什么东西都吸收进去,毫不费力地消化了。这个作家自会有魔力吸引他,而他也乐自为所吸;过了相当的时候,他自己的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便渐与那个作家相似。这么一来,他真的浸润在他的文学情人的怀抱中,而由这些书籍中获得他的灵魂的食粮。一个人如果有过三四个情人,而把他们吃掉之后,他自己也成为一个作家了。有许多读者永不曾堕入情网,正如许多青年男女只会卖弄风情,而不能钟情于一个人。随便哪个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一切作家的作品,他们都可以读,他们是不会有甚么成就的。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

    (选自《人生的盛宴》,有删改)

    1. (1)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读书的嗜好和对食物的嗜好是一样的,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个性选择。如果选择不当,书籍将成为毒品。 B . “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这句话可以说明:好书是耐读的,重读它依然有新乐趣和新收获。 C . 读书除了要选择和自己心灵相似的作家作品,还要浸润在文学情人的怀抱中,那样才会从书籍中获得灵魂的食粮。 D . 本文善用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生动活泼、形象有趣,浅显易懂,富有幽默色彩。
    2. (2) 怎样理解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3. (3) “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作者这样说意在强调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是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是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场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节选《读书:目的和前提》)

    1. (1) 下列对“真正的教养”内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真正的教养是正视过去,直面未来,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 B . 真正的教养呈现的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的,是永恒的。 C . 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是说追求的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生存的境界。 D . 真正的教养就是阅读世界文学,力求做到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有深入理解。
    2. (2) 下列关于“阅读”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 通过阅读获得教养的道路永无止境。既因为人类的文学让人“望洋兴叹”,又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B . 我们只有尽可能多地阅读人类文学的杰作,才能领略人类思想的广阔和丰盈,建立自己和人类息息相通的联系。 C . 阅读杰作的目的在于明白一切生活的意义,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D . 读者必须具备人格或个性,否则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无益而有害。
    3. (3) 下列不属于作者列举的关于读书的错误认识或做法的一项是 (     )
      A . 用“散漫的消遣”的态度对待读书,用虚假的慰藉自我麻醉,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 B . 认为人生太短促,舍弃泡咖啡馆、跳舞这样的愉快生活而花时间读书是可笑又不值得的。 C . 认为生机勃勃的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场地比读书更能接近真实的生活。 D . 读书生吞活剥,认为读书有害,一生只读十来本书,只读富有刺激性的时髦读物。
    4. (4) 文章最后一段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5) 文章结尾画线句有何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杂谈(节选)

    鲁 迅

    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②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罢。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①段引出谈读书的话题,第②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读书情况,并重点论述了职业的读书。 B . 在作者看来,职业的读书虽不喜欢,但因为升学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不得不读书,这种读书很痛苦,很可怜。 C . 嗜好的读书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读书方式,这种读书依靠浓厚的兴趣,不为某种目的。 D . 作者认为,职业的读书不可避免,但在职业的读书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嗜好,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
    2. (2) ①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②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 (3) 结合文本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
三、综合表达
  • 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人民网北京6月30日电:“涵芬绽放——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读书月”活动今日在京启动。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作家岳南等,以线上短视频的形式进行了“1分钟好书推荐”,拉开了读书月的序幕。从7月1日开始,活动将持续一个月,精选2 000余种好书,通过20余场专题直播、官方微信与微博话题互动、人文社科好书评选、短视频图书专题推荐等形式,联合线上线下提供购书优惠,向读者传递经典阅读价值。

  • 10. 某初中校就“喜欢的榜样类型”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请根据下图的统计结果,就今后的榜样教育向学校提两条建议。要求:不能出现数字。

    (改编自2019年4月11日《中国教育报》)

  • 11.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集》《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集》。

    材料二  以下是中学生最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个字)
    2. (2) 请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型商场中的书店,有着独特的生存模式,例如地方政府为了制造文化繁荣提供财政补贴,书店在自家店里搭售文创产品、咖啡以增加收入。在这样的“文化空间”下,书变得无足轻重了,它被抽象化,变成一种被供奉的商品。

    面对一家书店的开业,大家讨论的是怎样把书店变成“产品”,这种观念有一个前提:书本身并不重要。在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下,南京的先锋书店和北京的万圣书园能成为“网红”这么久,都是靠始终坚持给读者带来文化幸福感的理念获得了口碑。这样的书店,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成为读者的精神家园。它们更接近文化,更远离商业。市场的逼迫一直都在,如果一个城市不能为这样的书店提供支持,就应该有包容之心,而不是再雪上加霜。新媒体时代,“最美书店”成为一个传播学上的噱头。人们会对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和花神咖啡馆津津乐道,因为那里曾经有过海明威、萨特这样才华横溢的文化人出没。即便是巴黎这样杰出的城市,也会因为这样的文化地标而多了几分魅力。任何一个有文化的城市,都不是靠大建设而声名鹊起的,( ),最终才形成一个传统的。

    1. (1) 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书本身并不重要”前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 B . 这是胡先生的座右铭: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C . 朋友们: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这次诗会就要圆满结束了。 D . 姐姐嫁了不错的人家,弟弟考上了大学,他自己的生意也走上了正轨:他们家终于过上安稳日子了。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而是靠一个个书店,靠一个个文化人,经过漫长的积淀 B . 而是经过漫长的积淀,靠一个个书店,靠一个个文化人 C . 而是靠一个个文化人,靠一个个书店,经过漫长的积淀 D . 而是经过漫长的积淀,靠一个个文化人,靠一个个书店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然界的植物      , 可中国人特别喜爱松、竹、梅,把它们推崇为某种人格精神的象征,称它们为“岁寒三友”,这都是      的常识。

    有人认为,松、竹、梅之所以受人喜爱,是因为它们具有值得观赏的外在形象,( ),但同时也因为赋予其意义的古人自身存在与之对应的文化和人格诉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都是中国人所推崇、提倡的一种风骨。

    中国文化传统崇尚这种风骨,主要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要求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      , 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但是,当这种人生态度遭受挫折而又无力抗争、不愿屈服时,也会有以一种超然物外或纵情山水、      的态度对待现实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在原有基础上赋予松、竹、梅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今人对松、竹、梅的风骨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形形色色       耳熟能详       艰难险阻       放荡不羁 B . 形形色色       尽人皆知       艰难险阻       放浪形骸 C . 五花八门       耳熟能详       艰难困苦       放荡不羁 D . 五花八门       尽人皆知       艰难困苦       放浪形骸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然而,它们受人喜爱与其外在形象固然不无关系 B . 然而,它们受人喜爱与其自然属性自然不无关系 C . 笔者则认为,它们受人喜爱与其自然属性当然不无关系 D . 笔者则认为,它们受人喜爱与其外在形象固然不无关系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社会的发展,赋予人们心中松、竹、梅的含义在原有基础上发生了变化。 B .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在原有基础上赋予松、竹、梅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C .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人们赋予松、竹、梅的含义也在原有基础上发生了变化。 D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赋予松、竹、梅的含义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
    4. (4) 下面是某班级老师指导学生“共读一本书”活动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5. (5) 当下,复兴传统文化渐成社会共识,各种各样的国学班纷纷出现,国学教育鱼龙混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段文字发表你的见解,注意写出针对性,不少于300字。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光是___________式的浅阅读远远不够。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深度阅读,(           )。对此,作家们往往采取___________的阅读方式,以接近深读状态。比如,王安忆每天浏览十万字不在话下,笑谈自己“泡在文字里才能喂饱”;毕飞宇则以“把玩古董”的心态细读作品妙处,好的作品一下午品读四五页心里就“美得不行”。“我们或许天赋异禀,成为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成为___________的读者。觉察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都需要后天勤学苦练。”法国作家梭罗在经典著作《瓦尔登湖》中说过,“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如果说有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功利,那么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对此,学者们___________地谈到,海量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往往推送或抓取的仅是跟个体兴趣相关的“窄化”资讯。通过经典人文阅读,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突破资讯隔膜。恰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曾宣称,通过阅读小说,他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避重就轻    截然不同    明察秋毫    不约而同 B . 浮光掠影    大相径庭    洞若观火    殊途同归 C . 避重就轻    大相径庭    明察秋毫    殊途同归 D . 浮光掠影    截然不同    洞若观火    不约而同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B . 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 C . 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核心指标是高质量的阅读 D . 是高质量阅读的核心指标,与研究学习、探索辨析、欣赏品鉴等密切相关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突破资讯隔膜,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 B .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多理解关切他人,突破资讯隔膜。 C .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D . 通过经典人文阅读,使读者能走出已知的自我小天地,突破资讯隔膜,多理解关切他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