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2年初中毕业模拟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2-08-23 浏览次数:4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粽子的馅料包括糯米、瘦肉、蛋黄等,其中糯米富含的营养素是(   )
    A . 蛋白质 B . 油脂 C . 糖类 D . 维生素
  • 2. 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 KCl B . CO(NH22 C . KH2PO4 D . Ca3(PO42
  •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称量NaCl B . 放置滴管 C . 稀释浓硫酸 D . 点燃镁条
  • 4. 铷原子钟为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提供精确时间。下图是铷元素的部分信息,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 铷原子的质子数为37 C . 铷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D . 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 5. 用微观粒子特性解释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B . 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 . 晴天晾晒衣服比阴天更易干—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 . 水壶烧水沸腾时,壶盖被顶起—分子的体积变大
  • 6. 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与说法匹配的是(   )
    A . 四个氧原子模型 B . 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C . 物质分类模型 D . 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模型
  • 7. 艾草中含有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酮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黄酮素属于有机物 B . 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 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 D . 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8.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aOH、NaCI、NH4NO3三种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B

    探究Fe、Cu的金属活动性

    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c

    鉴别羊毛和涤纶

    做燃烧实验,闻气味

    D

    除去NaNO3溶液中的NaCl

    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9. 某同学学习了氯元素的部分内容后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M处代表的物质类别为单质 B . 甲的化学式为Cl2O C . 乙的水溶液可以用于金属除锈 D . 丙物质可能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剂
  • 10. 往100mL某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Ba(OH)2溶液,溶液的pH随滴入Ba(OH)2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用电导仪测得该实验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电导率越高表示溶液的离子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强)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由图甲可知CuSO4溶液显酸性 B . 图乙中的C点表示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 . 图乙中B点和D点电导率相同是因为溶液的成分相同 D . 图乙中D点对应的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二、填空题
  • 11. 防疫情,测体温,体温测量仪功不可没。
    1. (1) 传统型—体温计。含汞体温计将在2026年起全面禁止生产,因为汞对人体是(选填“必需”或“有害”)元素。汞的元素符号是
    2. (2) 方便型—额温枪。某种额温枪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所用材料含有钽酸锂(LiTaO3)。在惰性气氛中制取钽的原理为: , 则R的化学式为
    3. (3) 快捷型—红外热成像测温仪。该测温仪可实现远距离、多目标、非接触式测温,可用于快速筛查人群中的高温个体。

      ①该测温仪还可用于(填标号)。

      A.测量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B.分析汀溪水库水质

      C.探测炼铁高炉是否漏热                    D.检测室内甲醛含量是否超标

      ②该测温仪外壳的塑料属于(选填“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 12. 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 (1) 图1为居民饮用水的处理过程,其中步骤①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填标号);若要判断水管中的自来水是否为软水,可通过取样,加入进行检验。
    2. (2) 图2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使用检验a管产生的气体;理论上当电源正极产生8mL气体时,负极产生mL气体。
    3. (3) 图3为光解水的微观模型图,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
    4. (4) 对比图2和图3两种水的分解方法,图3光解水的优点是(写一个)。
  • 13. 图为我国古代“海卤煎炼”生产海盐的部分场景,“凡煎盐锅,古调之牢盘。其下列灶燃薪…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

    1. (1) 煎盐所用“牢盘”的主要材料一般是铁,原因是铁具有性。
    2. (2) “滚沸延及成盐”是指卤水滚沸而逐渐结盐,此过程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3. (3) 1000kg含食盐9%的卤水可“煎炼”得上等卤水(氯化钠质量分数为15%)kg。
    4. (4) 获得的海盐中常混有Na2CO3和MgCl2等杂质,已知氯化钠和碳酸钠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煎炼”至90℃时,卤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为20%,则该卤水是氯化钠的(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②用“花水”冲洗海盐,既可除去表面的Na2CO3和MgCl2杂质,又不损失NaCl,则“花水”应当是(填标号)。

      A.蒸馏水             B.饱和NaCl溶液          C.饱和NaOH溶液          D.饱和CaCl2溶液

      ③结合上图说明“冬天捞碱(Na2CO3)”的原理:

三、综合题
  • 14. 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1. (1) 过程①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转化为
    2. (2) 过程②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过程⑥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此变化属于(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该过程需要使用酶,酶所起的作用是
    4. (4) 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实验分析表明,人工合成的淀粉与天然淀粉非常接近,该项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有(填标号)。

      A.缓解温室效应加剧          B.缓解粮食短缺问题          C.节约耕地资源

  • 15. 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成分是高纯硅。以石英砂为原料,制得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主要成分为Si),再将粗硅提纯得到高纯硅,工艺流程图如下:

    查阅资料:常温下,氯化镁溶液呈中性。

    1. (1) 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操作I所得粗硅应充分洗涤,以除去表面可能含有的盐酸和(填化学式)。
    3. (3) 为了检验盐酸已过量,可用pH试纸测定“滤液”的酸碱度,具体操作为
    4. (4) 反应Ⅱ中,SiCl4和HCl的分子个数比为,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5. (5) 上述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16. 利用下图装置制取气体并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1. (1)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利用丙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①滴入H2O2溶液后,对比甲和乙,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②对比乙和丁,验证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温度要达到者火点,则丁中X、Y可以是(填标号)。

      A.X是20℃水,Y是白磷   B.X是40℃水,Y是白磷   C.X是80℃水,Y是红磷

    4. (4) 丙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 化学兴趣小组开展“还原氧化铁”相关实验探究。
    1. (1) 【探究1】探究焦炭粉还原氧化铁的气体生成物。

      查阅资料:新鲜的鸡血遇一氧化碳由暗红色变为樱桃红色。

      如图所示,甲组同学在硬质玻璃管中加入氧化铁粉末和焦炭粉,打开K1、K2 , 通入一会儿氮气后,关闭K1 , 在K2连接的导管上方套一个气球,点燃酒精喷灯。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生成。

    2. (2) 反应结束后关闭K2 , 取下气球,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新鲜的鸡血中,观察到,证明有一氧化碳生成。
    3. (3) 结合上述分析,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写一个)。
    4. (4) 相较于直形导管,图1中选用球形导管的优点是
    5. (5) 【探究2】探究焦炭粉和活性炭粉还原氧化铁的效率。

      乙组同学利用图装置(已关闭K2),称量两份质量相同的氧化铁粉末,分别与足量的焦炭粉和活性炭粉混合进行反应,记录固体完全变黑的时间为t1和t2 , 并用一氧化碳传感器测得装置内一氧化碳的含量(1ppm=1mg/L)如图所示。

      乙组同学发现t1>t2 , 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6. (6) 乙组同学从环保角度考虑,认为活性炭粉和氧化铁反应更合适,请结合图解释其原因:
    7. (7) 图中100s~300s之间一氧化碳含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150s后曲线Ⅰ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含量有明显的上升,原因可能是
四、计算题
  • 18. 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近年来,金属氢化物制氢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以Pt/C作催化剂,利用硼氢化钠与水反应制取氢气,产氢效率高,副产物NaBO2对环境无污染,是金属氢化物制氢技术的典型代表。现有19kg硼氢化钠,理论上可制取多少千克的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