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③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④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①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
③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 ④继承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②相互独立,各自发挥重要作用
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
①青年兴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②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
③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知的
④青年人是时代的弄潮儿、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①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①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②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
③彻底地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④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①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党的成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
③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①民主有着坚实的基础
②公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
③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④代表委员履职尽责,积极行使决定权
①人民民主权利都是间接行使的
②全国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决定权
③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④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是我国最基本政治制度,是其它政治制度的基础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①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④在立法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立法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
②人大代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适合国情的好制度
④国家行政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具体行使国家权力
①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民主党派作为政治力量,积极履行国家职能
③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④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①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②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③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兴衰的责任
④联合掌权,共同执政
①围绕团结和发展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决策、参政议政职能
②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为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重要机构,行使监督权、决定权等职权
④作为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①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①我国不断扩大人民享有的权利
②形成以民法典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③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④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②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③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④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①坚持权力至上
②坚持良法之治
③坚持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①“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气者,理之依也”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刻舟求剑”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需要市场和政府“双轮驱动”,依法确立两者运行边界,应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发挥好在营造环境和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作用,两者既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要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结合材料,说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中,如何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总结了脱贫经验,经整理有如下几点:
(1)脱贫的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2)党中央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3)党员带头,以身示范,在全国脱贫攻坚战场上,3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他们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
(4)八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知识,结合材料的总结,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创造中国式脱贫奇迹的。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生态环境“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如此种种,椰是拦路虎、绊脚石。有权必有责,失责必追究,后果必严惩。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扎紧追责的笼子,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才能落地。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健全法制、落实法治,加强监督、加强问责。近三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共完成12部生态环境领域专项法律制定修改工作,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结合材料,谈谈人大和人大代表应如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地”。
法者,治之端也。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
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沃土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引领法治中国建设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充分彰显实践伟力。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了重大进展,筑起了法治中国的坚实大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十三五”以来,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总体上呈现出全面提升、重点突破、改革创新、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和监督管理得到规范,合法性审核机制普遍建立,从源头上有效减少了越权文件、违法文件的出台;政府遇到重大行政决策,一般通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方式进行;街面上执法的民警身上佩戴了执法记录仪,“教科书式”的执法频频得到群众点赞;大量的政务服务搬上了网络,“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成了许多地方的常态,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坚持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政府应如何推进建成法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