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2-08-22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公元2世纪的《四民月令》记述了东汉时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如按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粮食、油料蔬菜等。这反映了当时(    )
    A . 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B . 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 C . 编写农书蔚然成风 D . 政府对农业极为关注
  • 2.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在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随着棉纺织业快速发展,其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这表明中国古代纺织业(    )
    A . 部门增加,分工细密 B . 历史较悠久 C . 分工协作,产品丰富 D . 规模化生产
  • 3.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唐代后期,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还出现了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这可用于论证当时(    )
    A . 坊市的界限开始被打破 B .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C . 商帮大宗长途贸易出现 D . 商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 4.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洋务派经过20多年的努力,大约创办了20多个近代化的民用企业,其种类计有:轮船、运输、铁路、煤矿、冶铁、电报、纺织等,经费2964万元,雇佣工人25500-29500人。这表明当时(    )
    A . 近代民族企业逐步兴起 B . 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 . 军事工业资金保障有力 D .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逐步扩大
  • 5.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抗战后期,后方中小工厂联合会所属军布、制革、炼油、煤矿、机器、印刷等行业的1110个加工厂,尚未正式停业,而实际停业者已逾80%。后方工业尚能幸存者,仅限于基础比较雄厚的大纱厂,以及并无外货竞争的小手工业而已。这反映出(    )
    A . 工业结构的日趋合理化 B . 民族企业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C . 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D . 洋货入侵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 6.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民国初年,政府废除“跪拜、请安”等旧式见面礼,无论民见官、民间群体相见,均为免冠鞠身之礼,当时“非惟士子遵行,即农工商亦无敢稍行违背”。这主要说明(    )
    A . 社会交往日益尊重个人自由 B . 礼俗变革传递平等观念 C . 社会生活中外并行的特征 D . 政府强制推广西方文化
  • 7.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写于1909年的《京华百二竹枝词》,其中一首云:“臀高肩耸目无斜,大似鞠躬敬有加,噶叭一声人急避,后边来了自行车。”材料中的新式交通工具(        )
    A . 冲击了封建传统观念 B . 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状况 C . 得到了群众一致认可 D . 提高了人们的政治地位
  • 8.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1872年,《申报》创刊后,每期广告栏上都登载了一些西方机器插图广告,如磨粉机器、印书机器、开矿挖井机器等。这些广告(    )
    A . 折射出中国崇洋心态 B . 使机器在中国得以普及 C . 起到了启迪民智作用 D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 9.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1957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今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六百二十八亿元》的报道,文中指出原煤、生铁、钢产量比1956年分别增长1800万吨、107万吨、77万吨。这个报道(    )
    A . 说明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B . 引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浪潮 C . 表明我国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 D . 体现了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优化
  • 10.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1978年10月,四川省选择了6个企业作为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到1980年,全国的试点企业扩大到6600个,约占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数的16%,产值的60%,利润的70%。这表明(    )
    A . 四川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B . 国家支持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C . 计划经济体制已完全被打破 D . 国家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11. (2023高二下·泸县月考) 邓小平同志谈道:“上海开放了,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要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由此可知,浦东的开发(    )
    A . 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B . 推动沿海开始建立经济技术开放区 C . 使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 D . 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12.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断扩大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市场准入,不断降低进口产品关税税率,取消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大幅降低外资准入门槛。这些措施反映出中国(    )
    A . 加强宏观调控经济 B . 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C .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 . 逐步确立市场经济
  • 13.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16世纪起,葡萄牙、西班牙先后从东南亚低价买入胡椒、苏木等物品,到中国高价卖出后换取丝、茶再贩运到美洲大陆。这一做法(    )
    A . 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 B . 体现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C . 直接导致美洲物种的扩散 D . 制约了工业资本原始积累
  • 14.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如果运用公正的贸易手段,西方各国是不可能筹措起资本主义发展的各项条件的,于是它们采用了暴力手段,从而具备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各项条件,推动西欧资本主义迅速起飞而引领世界。”材料中的“暴力手段”指(    )
    A . 发动革命 B . 经济侵略 C . 殖民掠夺 D . 贸易欺诈
  • 15.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17、18世纪,英国国内市场得到长足发展,以伦敦为代表的一大批大、中、小城市,作为一个个繁荣的工商业中心,遍布全国各地。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说明伦敦成为经济中心 B . 促进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 . 表明英国城市化的完成 D . 推动了英国的工业革命
  • 16.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1908年,美国企业家福特经过标准化及简化,把T型汽车的零部件,包括螺丝和螺帽在内,精简到5000个,形成了流水线式的标准化生产,他表示:“不用任何试装,可以把一辆汽车的一半零部件卸下来,装到另一辆汽车上去。”这种生产模式的出现(    )
    A . 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 B . 推动工厂最终取代工场 C . 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D . 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17.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1921年7月,苏俄政府规定“苏俄公民可以自由开办规模不超过20人的小企业”,12月又颁布了“将已没收的雇工在20人以下的企业‘发还原主’”等法令。据此可知,当时苏俄(    )
    A . 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B . 恢复了资本主义自由制度 C . 新经济政策得到了落实 D . 工业化建设开启了新模式
  • 18.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1931年,苏联实施工资改革,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将非熟练工人和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从1:2.8扩大到1:3.6,并实行刺激性较大的累进计件工资制。这一改革(    )
    A . 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 . 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精神 C . 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 D . 推动了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形成
  • 19.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1922年,苏俄允许农民自由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土地使用形式;而到1930年,苏联则提出:集体农庄的道路、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劳动农民唯一正确的道路。这一政策转变的主要目的是(    )
    A . 适应战时经济发展需要 B . 延续新经济政策的优势 C . 为加快工业化创造条件 D . 争取农民支持集体农庄
  • 20.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工业制品的生产,承认劳动者的结社权和团体交涉权,通过制度的约束强制企业维护工人的权利和尊严。这一做法(    )
    A . 是企业国有化的调整过程 B . 使社会福利制度得以建立 C . 消除了经济领域盲目竞争 D . 有助于缓解当时社会危机
  • 21.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罗斯福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运用政府的力量整顿金融,调整农业,提高物价,成立各种管理局来协调经济。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 加强政府干预经济 B . 重点整顿金融 C . 强调保障物价平稳 D . 依法管理经济
  • 22. 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相的英国政府对各大国有企业和垄断部门进行私有化改革,主要采取的形式包括整体出售,拆分售股给公司员工和上市三种。这一举措(    )
    A . 受到凯恩斯主义影响 B . 激发了市场经济活力 C . 降低了国家财政收入 D . 推动了第三产业兴起
  • 23.   1947年10月,在美国的主导下,23国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这说明关贸总协定力图(    )
    A . 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B . 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C . 根除各国利己主义政策 D . 提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
  • 24.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1995年至2000年间,欧盟经济增速达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9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约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元。这一变化的关键在于(    )
    A . 世界政治格局的剧变 B . 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C . 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 D . 欧盟各国货币实现统一
  • 25.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1996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在50多个国家中有300多个生产场地,在942亿马克的总营业额中,有61%来自国外。这反映了(    )
    A . 垄断组织渗入到世界众多国家 B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C . 跨国公司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 .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局面加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 26.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宋代整个市场情况看,由一系列的城市、镇市和墟市组合而成的区域性市场,自小而大地发展起来了。这些市场可分为:以汴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以东南六路为主的东南市场,由广南东西路组成的两广市场等。货币的发展是宋代商业发展在深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宋代,金、银、铜钱和铁钱是主要货币。铜钱不仅在国内和周边各族之间流通,也在南海诸国流通。随着商业信贷关系的发展,宋代最先产生和使用了交子。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棉纺织业的发展导致了桑稻争田,由此造成了江南地区粮食供应的紧张。康熙年间,“两浙民稠地窄,产为无多。全赖江楚粮艘”。江南地区所缺米粮的供给主要来自湖广、四川、江西一带。米粮通过长江、运河水系贩销到苏州、杭州,而苏州同时还是浙东乃至福建沿海的粮食转输中心,因此苏州近郊形成了江南地区最大的米粮交易市场——枫桥。这绝非偶然,从江南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内容来看,基本上是苏、松、杭等地的丝棉织品输向全国各地,而湖广、江西一带的粮食则源源不断地输入江南,从而形成了区域之间内容广泛的经济交流,江南区域市场因此也被纳入全国市场范围。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江南商路的经济内涵》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江南商路兴起的经济原因。
  • 27.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海上运输几乎被荷兰所垄断。

    ——摘编自杨林《中外经济史》

    材料二:由于《航海条例》的取消,运输费降低,英国工业品的价格也下降了,竞争力增强。英国的机床、机车等重工业产品也越来越畅销,从1845年到1870年的25年中,英国机器输出量增加了一倍。1870年英国的贸易总额竟达到近五亿五千万英镑,由此可以想象当时英国的贸易活动和财富情况。当时英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上居首位,成千上万的英国轮船满载着英国工业品漂洋过海,这些工业品远销英国殖民地和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从那里英国商人又攫取了大量的原料和粮食运回本国。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摘编自李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主要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人们普遍认为,进出口贸易的逆差对于中国是不利的,然而究其原因,我们看到: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工厂”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 28.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作了《关于进一步扩大苏联的谷物生产和关于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报告》,规定1954年—1955年至少开垦1300万公顷荒地。(政府)原来对农业生产规定非常细致,规定播种面积、播种时间、技术措施、收割期限,1955年3月通过《关于改变农业计划工作》的决议,废除国家下达的指标。1958年6月30日,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从1958年7月1日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蔬菜、肉、奶、蛋、羊毛、饲草的制度;从同日起,国家实行统一的产品收购办法。

    ——摘编自张建华《俄国史》

    材料二:1979年9月28日,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二十五项政策和措施”。《决定》把“草案”中不许包产到户六个字删掉了,代之以“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除有法律规定者外,不得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制社、队执行,应该允许他们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在这方面的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摘编自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农业改革的背景,并概括其措施。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中国在农村改革中的相同之处,分析中国农村改革的意义。
  • 29. (2022高一下·榆林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世界整体形成后,一个国家借助关税、货币贬值或者外汇管制来改善自己商品的地位时,这种战术会遭到报复。30年代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存在严重的保护主义,各国高筑关税壁垒,引起了经济战,加深了危机。美国凭借在战争中树立起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地位,千方百计地按照其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摘编自杨泽伟《试论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世界整体发展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二战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思想起始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发展中国家要采取联合行动抵制不平等的国际贸易。1964年联合国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谜责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掠夺和控制,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由此组成七十七国集团。为了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斗争,许多亚非拉原料出口国还联合建立国际经济组织。1960年中东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并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石油作为武器与以色列及支持国展开斗争,使西方经济陷入混乱。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期重建世界经济体系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