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评卷

更新时间:2022-09-09 浏览次数:105 类型:单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作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中国古典诗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又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可见钟嵘所认识的诗歌,其本质乃是心物相感应之下发自性情的产物。使人心动的,除了外在的、大自然的景物外,人世间的死生离别更加使人心动。如杜甫写在天宝乱世年间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当你看到沿途有饿死、冻死的人,难道不会去关心吗?所以,作诗的真正动机和兴起,可以使人对宇宙万物、社会产生一种关怀。

    诗歌的吟诵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诗词是一种美文,它包括了形、音、义等几个方面,所以诗词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语言有四声——平、上、去、入。这种单音独体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特色。因此,诗歌有平仄和结构,有一种独特的声调。而这不是古人生编硬派给我们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诗经》大多是四个字一句,就是因为我们独体单音的语言,四个字一句才能够表现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声调和节奏。《诗经》里的第一首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字一停顿,才有节奏,而这个节奏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基本节奏。不管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原则上是两个字一个停顿,如“国破山河在”,是二二一的停顿。“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二二三的停顿。这种停顿,是诗词最基本的节奏。中国的传统诗歌吟诵是结合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经过了必然的、自然而然的演化过程所形成的一种音调,它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读词背诗,要懂得它所隐藏的深厚内涵。我们来欣赏一首李白的作品《忆秦娥》。这首词写于唐朝由盛而衰的时候——天宝之乱。中国的诗词讲究出处,字字有来历。“秦娥”出自汉朝的一首乐府诗:“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因此秦氏楼上的女子秦娥就代表着美丽的女子。李白的这首词看起来是一首寻常的描写相思怨别的词,可是它写在安史之乱之时,其中就有了深意。这部作品带给了我们非常丰富的联想。“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你听到那吹箫的声音,像哭泣一样的呜咽,那楼上的女子每当月明的夜晚就怀念起那个远离她的人。“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灞陵是首都长安送别人的地方,可是这首词中让人怀念的人,可能不是指爱人,而是逃难到西蜀的唐玄宗。“乐游原上清秋节”,乐游原是长安郊外的一处草原,乐游原到了凄清冷落的秋季,越发惨淡。“咸阳古道音尘绝”,从长安出发,在咸阳古道远行的那个人,一直没有回来。玄宗到了四川,“音尘绝”,留在长安的诗人或百姓心断望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在夕阳残照之下,一阵秋风吹过。“汉家陵阙”,这是我们大唐汉民族的陵墓,是我们的宫阙。从最后的两句可以看出,这不是普通的描写男女相思怨别的词。在这首词里,有诗人对国家危乱的无尽悲哀和无限感慨。所以,读诗词不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只会背就算了。你要知道那首诗写作的时代、写作的背景,你要把它的内容、深刻的感情读出来。

    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如此精妙,是因为诗人重视心、物之间的兴发感动,由一生二、由二生三、由三生无穷;以内心的感发为主,“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感情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诗作,依然能够受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诗歌的生命。

    (摘编自叶嘉莹《传统诗词到底美在哪儿》)

    材料二 中华诗词从发源至今已经3 000多年,人们学习、创作、吟诵诗词的热情日益高涨,这既是中华诗词的魅力所在,更是中华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华诗词事业向前迈进,取得更好成绩,是摆在诗词界面前的重要课题。

    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人民群众的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应当在诗词作品中找到启迪。这就要求诗人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拥抱时代。诗人除了要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还要有较好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

    诗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小众文学”。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锁定在一个小天地里。例如,通过成立演艺界诗词工委,让中华诗词插上舞台艺术的翅膀,飞得更高、传得更远。诗词一经朗诵、演唱和表演,就变得形象直观、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更富有欣赏价值,进一步强化了诗词的感染力,提高了传播力和影响力。如今,中华诗词正在从“小众文学”走向“大众文学”。

    关于诗词的创作与评价,自古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这套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诗词理论也应当与时俱进。唐诗宋词的巨大成就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今人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观念和标准,制约着当代诗词创作和诗词评论,需要加以突破。中华诗词的未来在青年。很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从小时候背诵古诗词开始的,其中满载着家国情怀、描绘着壮美山河、萦绕着思乡之情。不少青年人在儿童时代背诵过很多古典诗词作品,可是后来很多人把它丢了,非常可惜。我国青年人现在参与中华诗词创作的人还相对较少,迫切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另一方面,青年也需要中华诗词。中华诗词是青年的精神滋养,包括中华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对青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摘编自党云峰《周文彰:发挥中华诗词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典诗歌从诞生开始就以给人直接的感发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这感发力量来源于外界的自然景物或人世间的生离死别。 B . 中华诗词有平仄和结构的特殊要求,这是中华民族诗词所独有的,这种平仄和结构的要求是中国传统诗词吟诵一开始就固定下来的。 C . 读诗背词不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只会背就算了,要能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把诗歌所隐藏的深厚内涵和深刻感情读出来。 D . 现在人们学习、创作、吟诵诗词的热情日益高涨,既源于中华诗词的魅力,更源于人们对中华文化越来越强烈的自信。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此只要有对外界的景、物、情、事有真切感应就可以创作出真实动人的诗歌。 B . 叶嘉莹认为李白的《忆秦娥》可能不是描写男女相思怨别,而是诗人或百姓在思念玄宗。这种深层解读,未必是定论。 C . 中华诗词创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熟的评价理论,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当代诗歌创作与评论的沉重负担。 D . 中华诗词的未来在青年,要想根本改变当今青少年不愿意创作诗词的局面,关键在于从小抓起,加强古诗词的背诵。
    3. (3) 周文彰主张传统诗词应该“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拥抱时代”,主动担负起反映现实生活的责任,对下列几首这类诗歌的解读,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北拒沙流,西连太岳,拱卫京津百万兵。凝眸处、邈苍烟一抹,绿色长城”写出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林业工人的无私奉献和丰功伟绩。 B . “抗疫悬壶争挽弓,神州处处起春风。签名请战飞千里,白纸梅花指印红”赞美了新冠疫情防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大义凛然的精神。 C . “灯火人家月色幽,小桥流水唱无休。帮扶走访深山路,每与春风一道谋”表现了扶贫工作者深入基层的工作状态和以苦为乐的精神状态。 D . “古道漫风烟,散落诗篇。窟封宝藏不知年。应是前生心暗许?一见生欢”赞扬了沉潜于敦煌学研究的学者们“择一事终一生”的治学精神。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 (5) 某校要举办“复兴中华诗词”讨论会,请你作为代表发言。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条列出发言提纲。
  • 2. 现代文阅读Ⅱ

    诗是空气,诗是呼吸

    潘向黎

    读关于唐诗的各色文字,常常惊讶于诗歌在当时生活中的地位。当时科举举士,以诗取士,使得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是诗歌作者。诗歌作者群空前广大,诗歌影响遍及社会各阶层。

    但是在和一些“情节”相遇时,我仍然感到吃惊,才知道自己的想象和事实相比是何等苍白。怀着这种愉快地“受打击”的心情,一路追寻,终于发现,在那个时代,诗歌是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诗歌是呼吸,所有的人每时每刻都不能停息。

    看“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两句。诗本身质朴无华,但是它所揭示的历史真实却让我惊叹。元和十年,白居易从长安贬江州,经过蓝桥驿,看到了八个月前元稹自唐州奉诏回长安路过这里时,在墙上留给他的诗。白居易出长安和元稹回长安,有一段道路是一致的,所以既然在一处看到了元稹留给他的诗,后面沿途的许多驿站,可能还有元稹的题诗,白居易每到一处就格外留心。让我惊叹的不是这两位诗人间的友谊,不是他们命运的沉浮,而是当时那种交流的方式和诗作发表的自由度。试想:长路迢迢,一路行去,每个驿亭都有诗,墨痕历历,诗韵淋漓,在墙上,在柱子上,在你目光所及的每个角落。其中有你的朋友的作品,甚至就是留给你的。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

    诗的太阳照彻,诗人之间容不下任何“相轻”的阴暗,他们是那样光明地互相欣赏和敬慕。李白是这样看孟浩然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是这样看李白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而杜甫自己拥有众多铁杆“粉丝”,其中诗人张籍爱得别出心裁,居然将杜诗当药喝。具体“制法”是:拿来一卷杜诗,烧成灰烬,然后调了蜜制成蜜膏,经常冲来喝,他说这是为了“令吾肝肠,从此改易”。真是痴得可爱。

    离风雅、教化最遥远的阶层呢?那就看看强盗吧。李涉曾到九江,在一个渡口遇到强盗,问他是谁,随从报了他的名字,强盗首领说:“若是李涉博士,我们就不抢他的财物了,久闻他的诗名,给我写一首诗就可以了。”李涉就写了这首诙谐的诗:“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那个强盗首领很高兴,反而送了许多东西给李涉。

    不要说人,就是唐代的鬼都对诗念念不忘。“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在省试时面对“湘灵鼓瑟”这个命题,写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深得试官嘉许,被擢为高第。但这两句的原创者不是他,而是鬼。这是钱起在一个月夜听见的“鬼谣”,在考试时看到诗题里有一个“青”字,想起了这两句,就把它写进诗中,果然不同“凡”响。这鬼,真正是才华过“人”啊。

    说到鬼神不免凄清,那就说个热闹的吧。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来到旗亭(酒楼)小饮。后来来了一群梨园伶官在这里举行宴会,然后是几个正当妙龄的歌女出场。王昌龄等人就偷偷约定:“我辈各擅诗名,一直难分胜负。今天可以暗中听她们唱什么。”第一个歌女唱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就在墙上画了一痕说:“一绝句。”有人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就画一痕说:“一绝句。”王之涣并不着急,指着最漂亮的歌女说:“等这个唱来,如果不是我的诗,我就终身不敢与你们争衡;若是我的诗,你们就该奉我为师。”大家笑着等下去。那个最漂亮的歌女终于轻启朱唇,莺声呖呖,唱的不是别的,正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三位诗人不禁一起大笑起来。

    多么奇妙的聚会。多么辉煌的墙壁。多么幸福的诗人。

    诗是哭,诗是笑,诗是空气,诗是呼吸。这一切确实发生过,那个朝代,叫唐朝。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便提到唐诗作者众多、影响广泛;后文的许多诗人、许多社会生活场景,正好呼应、印证了这点。 B . 文中所讲的诸多故事中,有许多诗、许多人,还有诗人之间诗意的交往,它们都是服务于文章主旨的。 C . 钱起听“鬼谣”而作诗,情节固然奇幻,但情绪过于凄清,用来举例效果不太好,作者也认识到了这点。 D . “旗亭画壁”的故事是全文的重点和亮点,它富于波澜,一波三折,使文章的意趣和情绪都达到了高潮。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人称“我”不时在文章前半部分出现,抒发感慨,仿佛在和读者分享自己的感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B . 本文开头的故事温馨浪漫,结尾的故事紧张刺激有悬念,文章的节奏在其间逐渐加快,很有章法。 C . “离风雅、教化最遥远的阶层呢?那就看看强盗吧。”通过设问来承上启下,过渡简洁清晰。 D . 文章的叙述多是对史料的白话翻译,对于诗歌则全部直接引用。文、白之间的搭配和切换十分自然。
    3. (3) 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诗是空气,诗是呼吸》?
    4. (4) 本文选材有什么特点及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顺宗即位,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入禁中 , 与之图议,言无不从。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刘禹锡有母,年八十余。今播州西南极远,人迹罕至。其老母必去不得,则与此子为死别。伏请屈法,稍移近处。”乃改授连州刺史。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不扬,非天不生材也。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今州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孔子庙,其礼不应古,甚非孔子意。请下礼官博士议,罢天下州县牲牢衣币,籍其资半畀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梦得尝为《西塞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刘禹锡传》《新唐书·刘禹锡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B .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C .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D .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五言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体裁,唐以前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五言律诗定型于唐代。 B . 禁中指皇帝、后妃、重臣等居住的地方,因禁卫森严,一般人不得任意出入,也可称为禁内。 C . 宰相是对我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与丞相不相同。 D . 上丁指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唐代开始,于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日祭祀孔子。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禹锡才能出众,曾得重用。才干得到王叔文极力称赞,王叔文引荐刘禹锡进入宫中,与他一起商议国事,他提出的建议都得到认可。 B . 刘禹锡仕途不顺,屡遭贬谪。王叔文失败后,他受到牵连,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召回京城,又被贬为播州刺史,还未到任又改任连州刺史,在外任职多年。 C . “先考中进士科,后又考中博学宏辞科”和“名望和位置不显达,高官都愿意与刘梦得交往”这两件事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刘禹锡有才华。 D . 刘禹锡善写文章,影响较大。晚年刘禹锡和白居易的诗歌文章当时没人能够超越,白居易在自己的诗集序言中盛赞他的文章才华,并写道刘禹锡的诗也受到江南文士的推崇。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②籍其资半畀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

    5. (5) 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江 上 吟

    李 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① 枻:同“楫”,船桨。②沙棠:一种名贵的树木。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四句,描绘了一个超世绝尘、自由美好的理想化世界,令人向往。 B . 五、六两句,诗人自比海客,借黄鹤之典,表达自己想要随仙人出世的愿望。 C . 七、八两句,用语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 D . 九、十两句,表现了诗人挥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形象。
    2. (2) 本诗最后两句,有人认为有消极之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的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 
    2. (2)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3. (3) 杜甫《蜀相》中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诗人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崇敬、怀念、惋惜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三种境界说,在王国维的《文学小言》中就已经出现,在其《人间词话》中语句又有斟酌,但内在精神       , 即以“摘句”方式比拟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具体而言,即从恓惶问道、发奋学习到      的精神历程。 

    王国维的学术研究曾经历过一个较为清晰的从哲学到文学、从文学到国学的转变过程。少年王国维志向之高远、觅道问路之恓惶、精神世界之孤寂,与世情俗务      。父亲常常以一种忧虑的目光注视着儿子。在一个列强环伺的时代,在一个贫病交加的国家,儿辈如何自立持家是父亲最关心的。狂妄不羁,一味自是,是父亲对王国维的一贯评价。 

    多年后,王国维成了一棵参天大树,顶天立地,不但能够自立持家,而且已成为学界公认的国学大师。父亲不用担心了,可以安息了。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所谓正午,是太阳来到正南方向的时刻。你注意到了吗?2月份的太阳似乎有点“懒”:正午时刻总是推迟。人们一般认为,每天12点,太阳会运行到正南方向,此时正午到来。但         , 正午和12点之间常常存在时差。古人以真实的太阳视运动为依据确定日常时间,但这个时间是不均匀的,无法满足现代人类对时间精确度的需求。为了得到           , 人们假想太阳是平均运动的,进而得到一个新的日常时间。这样一来,两个日常时间之间就存在正负时差,正午的时刻也因此         。事实上,一年之中时差为零的只有4天;2月的时差保持在负14分钟左右,这时候是一年当中太阳推迟“值班”最久的一段时间。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计时的依据已经不局限于天文观测。目前,科学上采用更为精确的原子时。原子内部可以发射电磁振荡周期,原子时就是以这个周期为基准确定的。这是一种较为恒定、均匀的时制。现在人们日常所用的时间与原子时相比,每1至2年会有大约1秒的时差,通过提前或后拨1秒来进行调整。

    1. (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三个人你看不上我,我看不起你,谁也不服谁,真是自信感爆棚。 B . 那天我心血来潮,用你的照片作电脑桌面,没想到居然中电脑病毒了! C .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用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D . 大地啊,你是多么平凡而又多么伟大,你用你的博爱征服了无数的人们。
    2. (2)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2年立春,40多个来自太行山革命老区河北保定阜平县城南庄镇的孩子,站在北京鸟巢体育场宏大的舞台上,在举世瞩目下用希腊语共同唱出了天籁般的《奥林匹克圣歌》。几年前,他们还站在穷乡僻壤的山村里,不知歌唱为何物。直到有一天,一位曾站立在大城市讲台上的老师站到这个小山村里,教他们发出第一个乐音。直到有一天,几位站立在北京冬奥组委会选拔台上的叔叔阿姨也站到这个小山村里,向他们伸出双手:更大的舞台需要你们……于是,这些原本站在大山深处的孩子站立在祖国首都,站立在全世界面前。

    无论何时,无论何人,无论何事,都要面对置身何处、价值几何等问题。请以《你和你站立的地方》为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主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