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阶段综合练习:第4章  物质的特性   ...

更新时间:2022-08-29 浏览次数:74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 )
    A . 9 t B . 9 kg C . 9 g D . 9 mg
  • 2. 李丽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她接下来应该( )

    A . 将游码向右移,至横梁再次平衡 B . 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至横梁再次平衡 C . 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至横梁再次平衡 D . 将右盘中的砝码再减少一些
  • 3. 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 . 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 .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 . 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 4. 将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 ℃的恒温箱后( )
    A . 冰继续熔化 B . 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会开始凝固 C . 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 D . 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 5. 同一密封袋装食品,分别位于不同海拔处,表现出不同的外形,如图甲、乙所示。该食品袋内一定不变的量是( )

    A . 质量 B . 形状 C . 密度 D . 体积
  • 6. 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则从乙到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升华 B . 凝华 C . 液化 D . 凝固
  • 7. 水的比热容较大,这种特性使它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中不属于利用这种特性的是( )
    A . 早春寒潮来临前,晚上向秧田里灌水 B . 夏天在地上洒水降温 C .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 D . 冬天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
  • 8. 下列四个选项表示四个不同的量筒,每组数字前面是量筒的最大刻度,后面是量筒的最小刻度,要想一次并尽可能准确地测出密度为0.8×103 kg/m3的100 g酒精的体积,应选用的量筒是( )
    A . 50 mL ,5 mL B . 250 mL ,5 mL      C . 100 mL, 2 mL D . 400 mL, 20 mL
  • 9. 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合金。试根据下表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纯铁

    熔点/℃

    97.7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 . 铁铜合金 B . 镁铁合金           C . 钠铝合金 D . 铁铝合金
  • 10. 下列常见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湿衣服晒干 B . 铁钉生锈 C . 瓷碗破碎 D . 石蜡熔化
  • 11. 下列做法中,利用了物态变化时放热的是( )
    A . 炎热的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B . 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在饮料中加冰块 C . 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D . 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 12. “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图所示研究分子特点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的是( )
    A . 酒精和水混合 B . 黄豆和芝麻混合 C . 气体扩散实验 D . 铅柱粘合实验
  • 13. 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像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 . 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 . 水的凝固点是0 ℃ D . 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没有吸收热量
  • 14. 下列测量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 测小铁块密度: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后,再用天平测质量 B . 测正方体小木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刻度尺测边长并计算体积 C . 测小砖块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 D . 测比赛用铅球密度:用天平测质量后,再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测体积
  • 15. 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④ D . ①②
  • 16. 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 kg/m3 , 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 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
    A . 2 kg/m3 B . 4 kg/m3 C . 6 kg/m3 D . 8 kg/m3
  • 17. 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 )
    A . 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B . 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C . 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D . 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 18. “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一边放红汤。清汤和红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但红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则没有。小红在使用这种火锅时,发现两边的加热情况相同,但红汤一侧首先沸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红汤与清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   B . 红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   C . 红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的热量散失少   D . 红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的沸点比清汤的低
  • 19. 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 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 . 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 . 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 . 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 20. 一个瓶子的质量是200 g,装满水时质量是700 g,若装另一种液体,最多能装600 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
    A . 0.8×103kg/m3 B . 0.86×103kg/m3 C . 1.2×103kg/m3 D . 3×103kg/m3
二、填空题(共20分)
  • 21. 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黑色固体;②另取一块体积相同的煤块比较它们的质量:煤块的质量较大;③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④将木炭砸碎;⑤把木炭放入水中,浮于水面上。

    1. (1) 上述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理由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
    2. (2) 由此可知木炭的物理性质有 (用文字叙述,下同);化学性质有
  • 22.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时做了如下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在密封的碘锤内放入适量的碘颗粒:将碘锤在热水中加热。你会看到瓶内出现,而碘晶粒逐渐消失;将碘锤从热水中拿出,在瓶上方的凹槽内滴几滴水,过一会儿在瓶壁上方出现很多紫色碘颗粒,是由于
    2. (2) 接着他们利用干冰做了相关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乙所示。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填“水蒸气”“液态水”或“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主要成分是(填“白气”“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此实验中杯中水温会(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 23. 科技小组的同学们了解了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后,通过实验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他们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试管分别装上相等的煤油和水,用相同热源对试管均匀加热,并分别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像,你认为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情况。[c=4.2×103J/(kg·℃),c煤油=2.1×103J/(kg·℃)]

  • 24. 将装有水的水杯放在冰箱冷冻室,一段时间后杯中结满了冰,且冰面正好与杯口相平,此时杯与冰的总质量为22 g,当冰全部熔化后,需向杯中加2 mL水,水面正好与杯口相平,ρ=0.9 g/cm3 , 则杯的容积为cm3 , 杯的质量为g。
  • 25. 某同学要称量10.2 g食盐,其中10 g用砝码,0.2 g用游码。其操作步骤如下:①取10 g砝码放在右盘纸上;②在天平左右两盘上放置两张相同的纸,调节天平横梁平衡;③在左盘纸上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④移动游码到0.2 g处。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 26. 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根据实验一设计可知,小明要研究的是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 (2) 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60 min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水的体积:A<B<C。
    3. (3) 实验二中,小明每隔20 min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发现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也越快。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D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7

      15

      14

      14

      14

      14

      E组剩余水的体积/mL

      20

      16

      12

      8

      4

      0

      0

      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 min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老师提示可结合实验一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27.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 (1) 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 (2) 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 (3) 通过实验可知,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填物理量名称)来描述。
  • 28. 下面是小明同学的实验报告,请按要求帮他将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名称: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食用油等。

    实验原理:

    主要实验步骤:

    ⑴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侧调节。

    ⑵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测出油的体积,如图甲所示。

    ⑶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 g。

    ⑷将量筒中的油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

    实验数据记录:设计一个记录本次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将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食用油的体积V/cm3

    空烧杯的质量m1/g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g

    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m/g

    食用油的密度ρ/(g·cm-3)

    40

    30

    62

    32

    0.8

    实验评估:按照上述实验方案测出的食用油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

四、解答题(16分)
  • 29. 因研究石墨烯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安德烈·海姆进而研究氧化石墨烯薄膜并获得新进展。为探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物理特性,他进行了这样一组实验,如图所示。

    ①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如图甲所示,测得总质量m1

    ②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如图乙所示,测得其总质量m2

    ③一个月后,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如图丙所示,测得此时总质量m3

    ④以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

    已知ρ酒精=0.8×103 kg/m3 , 问:

    1. (1) 一个月后,烧杯内剩余的液体密度是多少?是何种物质?
    2. (2) 实验说明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怎样的物理特性?(写出一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