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2-2023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单元...

更新时间:2022-08-31 浏览次数:51 类型:单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三下·乌鲁木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然山水人格化的观念,在《论语》当中表述的很明确。“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当其弟子问其缘故时,孔子作了解释:高山,草木生长,鸟兽繁殖,无私地供给四方以用。正因为高山具有与仁者无私的品德相媲美的特征,所以它也是美的。而大水具有“智者”的德、仁、义、智、勇、善、正、志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也是美的。在这里,自然的山与水,无疑成了人格的象征。孔子这种把自然山水人格化的思想,构成了自然山水审美的一种传统观点,从而影响了后来的山水审美精神倾向。

    人格朝向物的转化,依据自然山水的特性来比托人格。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因为松柏具有这种物象特征。不论是人格向物的转化,还是人情以物为显现,这是人与自然在山水审美过程中的双向流通,它形成了我们自然山水审美的特殊的审美定式。看松柏,总感到它们是一种崇高伟岸人格的化身,因为它们与英雄所具有的不避艰险、坚定不移的品格有相似之处,因此习惯性地常比托为类似英雄式的气概和品行;观梅竹,总是联想到一种傲然清高的人品象征;临江涛,总是感到一种豪情壮志的奔涌。这种联想,总是按照已经沉积了多少代的思维模式而下意识地伸展。

    以自然山水象征人格品位,把自然山水作为人的道德精神比拟的象征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正是以一种道德眼光去寻求人与自然内在精神契合。在儒家看来,山可以使草木生长,鸟兽繁衍,给人们带来利益而自己无所求,水滋润万物,所到之处给大地以生机,水有深浅,浅可流行,深不可测,蕴涵着智慧。人们之所以喜欢观山、赏水,就是因为山与水体现着仁者、智者的美好品德。山峦巍然不动的静态与仁者坚定稳重守一的情操,流水流淌不息的动态与智者绵延不断的思绪,都有着对应相称的关系。

    儒家的自然山水人格化,究其根源,是用伦理眼光看待一切的必然结果。在儒家看来,最高的美就是理想的人格,最高的美感,就是对理想人格的体验,所以面对自然山水,他们的审美重心往往是放在自我人格的欣赏上,他们欣赏自然山水,往往结合着社会生活联想,自然山水的特点往往被看作是人的精神形态,在赞美山的雄伟、海的壮阔、松的挺拔的同时,也是在赞美人,赞美人的与自然山水特点相似的精神。

    (摘编自张文彦《先秦儒家与道家自然观之比较》)

    材料二:

    儒家自然观偏重于把人的伦理情感投射到自然物上去,并因此形成了颇有特色的“比德”传统。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比德的确是一种直接的比附,亦即根据自然对象与人的德行在某些方面相似而强调两者间的类比,乃至把外在的事物视为道德的象征。但与此同时,由于儒家本身就是一种强调孝悌仁爱等情感规范的道德观念,这种类比往往又被注入了感性情意的内涵,从而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为两者的互动亲和增添了丰富意趣。孔子赞美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明显是以松柏四季常青的自然属性比附人们不畏艰难的道德品格,但其中也因此渗透着由这类道德品格所引发、再被投射到松柏形象之上的景仰崇尚之情。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这种比德则是基于人与自然之间更深邃、更富于哲理性的相通互融,浸润着更普泛、更具有体验性的情感意绪。“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名言,尽管也可以像后儒那样在单纯的比附中解释成“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但更有理由看成是在哲理层面上对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高度肯定;其中蕴含的深刻隽永的亲和情意(所谓的“乐”),很难简单地还原为直接的类比关联。

    这样一来,在儒家框架内实现的自然的道德化,也就具有了无可否认的审美意蕴。首先,作为“比”之内容的“德”,总是一些符合儒家标准、受到积极肯定的“君子”品格,因而也总是能够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强烈愉悦。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便特别强调了道德践履应该与“乐在其中”的感性愉悦融为一体,而不能停留在单纯认知或是意志规范的层面之上。其次,正如孔子有关松柏的论述所表明的,所“比”之“德”又总是不露痕迹地“化”入到自然事物的感性形象之中,甚至与这些自然形象保持着高度同构的关系。荀子在论证“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时提到“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也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当松柏或玉的形象以这种方式与君子的道德品格融为一体时,它们自然也就会对人们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内涵。事实上,松梅竹菊这些在西方或其他文化传统中并不具有特殊审美意义的自然形象,主要就是通过儒家把自然道德化的“比德”机制,才会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今天成为众多文人墨客争相讴歌的美的典范。

    儒家的德化自然观与艺术创作中的诗歌意境一直存在着交织互动的密切关联。其实,儒家比德说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正是以“比”“兴”见长的《诗经》;荀子在以玉比德后特地引用“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诗文,便是有力的证据。本来,“兴”的“感发志意”功能,已经使《诗经》涌现出一批超出单纯“意象”层面、颇有深长“意境”之韵的作品。而在从《诗经》那里汲取营养孕育成形后,儒家的自然观又从“德化”的独特角度,对于古典诗歌的意境生成发挥着或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影响。《离骚》中有关善鸟香草、灵修美人的“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显然就与屈原在“重仁袭义”中对儒家比德观的直接承扬密不可分。此后的历代诗人(不仅包括那些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诗人,而且也包括那些以道玄禅思想为主导的诗人),同样在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创作出一些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意境佳作。这些作品浸润着高人节操、志士豪气、进取精神、忧患意识的儒家情趣,构成了中国古典意境诗歌中的靓丽要素和耀眼明珠。

    (摘编自刘清平《自然之道与文学之道——儒家德化自然观与中国诗歌意境的生成》)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家的自然山水人格化思想成为了自然山水审美的一种传统观点,对后来的山水审美精神倾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B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体现的是以一种道德眼光去寻求人与自然内在精神契合,是人与自然之间深遂而富于哲理性的相通互融。 C . 儒家的比德是一种直接的比附,因为儒家本身就是一种强调孝梯仁爱等情感规范的道德观念,所以儒家的比德又都被注入了感性情意的内涵。 D . 以“比”“兴”见长的《诗经》是儒家比德说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荀子在以玉比德后引用“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诗文,便是有力的证据。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儒家角度来看,人们喜欢观山、赏水,是因为山与水体现着仁者、智者的美好品德。山峦、流水的特征分别与仁者、智者的人格品味、道德精神有着对应相称的关系。 B . 孔子关于松柏的论说体现的是儒家自然观中人格朝向物的转化,依据自然山水的特性来比托人格的内涵,证明了人与自然在山水审美过程中的单向流通的高度同构关系。 C . 松梅竹菊在西方或其他文化传统中并不具有审美意义,因儒家的“比德”机制,才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今天成为众多文人墨客争相讴歌的美的典范。 D . 《离骚》中的善鸟香草、灵修美人是儒家的自然观从“德化”的独特角度,对于古典诗歌的意境生成发挥着间接的重要影响的范例。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在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创作出一些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意境佳作”的一项是( )
      A . 日月之行,若在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B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D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 (4) 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5. (5) 假如你是儒家自然观研究课题组的一名成员,请你结合材料为课题“儒家自然观的‘比德”传统之我观”写一份报告提纲。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让他随着部队的改编成了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要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亲从没有一点儿的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

    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为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抹去母亲的泪痕,自己的眼角却淌下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父亲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技能,来到远离大陆的小岛守护灯塔四十年,表现了对祖国的忠诚。 B . 面对首长询问谁“能爬山”“会游泳”,父亲连用两个具有方言特色的“没啥说的”来回答首长问话,这突出了父亲的单纯与土气。 C . 排长说“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而“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语言幽默风趣,暗示了父亲在岛上的孤单、寂寞。 D . 小说构思巧妙,祖孙三辈的名字依次是“海”“洋”“深蓝”,表现了父亲与“我”热爱大海,以及“我”对父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2. (2)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写父亲名字叫海,再写父亲把池塘当海,为后文写父亲分配到岛上守航标灯作了必要的铺垫。 B . 本文以“灯塔”为中心谋篇布局,使情节紧凑集中,小说的高潮是“我”每次路过父亲工作过的小岛时庄严地行注目礼。 C . 小说写父亲临终前“眼角却淌下泪水”,这泪水饱含着父亲对母亲几十年来对自己不离不弃、相爱又相知的无限感激之情。 D . 本文情节并不复杂,语言质朴简练,为了刻画父亲的形象,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烘托等多种方法技巧。
    3. (3)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4. (4) 小说在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时,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以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兵法所谓以逸待劳,不如勿击。庆之曰:“远来之卒,皆已疲倦,魏人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 , 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乃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

    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庆之杖节军门曰:“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进号仁威将军。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武。庆之性袛慎,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节选自《梁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B . 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C . 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D . 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麾下,此处指将帅的部下;作为谦辞,也可用于将帅自称。 B . 杖节,指手执符节,古代皇帝授予出使大臣或大将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 . 衔枚,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枚形似箸,可系于颈上。 D . 辎重,古代泛指外出时携带的包裹箱笼,本文指军队携运的物资。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庆之忠心事主,纯良勤勉。高祖喜欢下棋,经常通宵达旦,其他侍从都因疲倦睡着了,唯有陈庆之随叫随到,高祖对他格外赏识。 B . 陈庆之能言善断,能安军心。曹仲宗等担心腹背受敌想撤军,陈庆之拿着节杖在军门前鼓励军队,敌军已无战斗之心,都思谋退却,这正是我们成就功名的时候。 C . 陈庆之胆略过人,能征惯战。北魏的援军部队构建城垒分兵牵制,陈庆之率军衔枚夜袭,攻破其中四座城垒,迫使涡城守将王纬请求归降。 D . 陈庆之为人正直,心系百姓。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救灾,使得大部分灾民得到救济。豫州的百姓请求为他树碑颂德,也被皇帝批准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魏人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

      ②庆之性袛慎,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5. (5) 选文充分表现了陈庆之的骁勇善战,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子规注

    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注释】此诗是永泰元年(765年)诗人客居云阳时所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交代云安县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貌,一个“齐”字写出江楼的整饬。 B . 颈联主要从正面着笔,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子规的出没和啼声的悲凉。 C . 江岸两边的大山与树木交合在一起,山高林茂,营造子规悲啼的环境。 D . 全诗自然流畅、首尾串通、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 (2) 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客愁”的。
  • 5. (2022高一上·衡阳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蕴含着新事物层出不穷,终将战胜旧事物的哲理。
    2. (2)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3. (3)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_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__________之效。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_________。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巧夺天工    差强人意 B . 雕梁画栋    美轮美奂    妙笔生花    差强人意 C . 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心满意足 D . 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妙笔生花    心满意足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 B .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C . 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 .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 . 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 .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 .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古人说:恩重如山,情深似海。①______________。古希腊人相信深海是没有底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到了太平洋,用一根绳子系上炮弹壳丢到海里去量深度,结果根本够不着底,于是“证明”深海真是没有底的。②______________:只有731米长,当然够不着海底。真正的海深测量要等到19世纪,但是丢绳子测深的精度很成问题,海水在流、船身在动,几千米的海水里,绳子也绝不可能垂直。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是用钢琴丝代替麻绳。测量的效率和精度都提高了一个量级。

    20世纪初发明的声波测深,( )。声波测深是在船上测的,而海洋实在太大,靠船只沿着航线测到的面积还是太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陆地制图已采用遥感技术从空中测量地形,现在海洋的大面积测深采用的也是“卫星测高”技术:从卫星用电磁波,通过雷达高度计测得海面高度再算出水深,这就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有了先进技术,③______________。根据现在的统计,世界海洋平均水深是3682米,笼统讲可以说是3700米。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虽也存在突出的局限性,但从根本上改进了水深测量的速度和精度 B . 虽从根本上改进了水深测量的速度和精度,但也存在突出的局限性 C . 不仅从根本上改进了水深测量的速度和精度,也突破了测量的局限性 D . 不仅突破了水深测量的局限性,也从根本上改进了测量的速度和精度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暑假,高考成绩676分,湖南省全省文科排名第四的留守女孩钟芳蓉因选择了北大考古专业而备受关注。钟芳蓉表示,选择该专业是因为自己从小喜欢历史和文物,希望将来能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对于她的选择,有人为她浪费了高分而感到惋惜,担忧她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和经济状况;也有人支持她的选择。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你自主选择一个身份,给钟芳蓉写一封书信,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